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熙宁专利>正文

浮动悬挂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62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悬挂背包:包括包本体与带组件,所述包本体固定在滑动架上,所述带组件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滑动架与固定架滑动安装,所述滑动架与固定架之间设有弹性悬挂组件,所述弹性悬挂组件的弹力用于阻止所述滑动架下落,所述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可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本体与带组件分别安装在滑动架与固定架上,包本体及内部的物品可在弹性悬挂组件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往复滑移,因此在人体运动时起到缓冲减载的效果;特别的,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可变,可以根据物品的重量和运动的剧烈程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其适用性广,使悬挂背包在不同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减载性能,使用时更加舒适。

Floating hanging Back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动悬挂背包
本技术涉及背包
,具体涉及到一种浮动悬挂背包。
技术介绍
户外背包是一种常见的背包,用于户外运动爱好者外出时存放衣服、寝具、食品、医疗用品等必需品。户外背包在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负重能力、舒适性、方便性等设计要点,但通常来说,负重能力与舒适性是相冲突的,当背包负重太大时,其舒适性就会明显下降。人在行走、奔跑或攀登时,身体重心随抬腿和迈步,呈波浪形变化,背包与人体固定,也会随人体重心一起升降,会消耗较多的能量。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背包,包括包、框架及背带及腰带组件,其中框架连接到包的后表面以形成背平面,背带及腰带组件滑动安装在背平面上,背带及腰带组件与背平面设有弹性悬挂装置。这种背包的包的重心与人体可相对滑移,使用时其重心的升降会滞后于人体重心,包的重心变化会平缓很多,因此消耗的能量少,人也不易疲惫,在保持舒适性的前提下,户外背包的负重能力可明显增加。上述背包的弹性悬挂装置为弹性带,劲力系数固定,因此在特定的负重重量和运动强度下会获得最好的缓冲减载效果,而当背包负重或运动强度发生变化时,其性能就会变差,因此适应性较差。有鉴于此,申请人针对上述户外背包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缺失及不便,深入构思,研究开发出本技术。专利文献1:CN101835399B。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悬挂背包在不同负重和不同运动强度下都具有良好的缓冲减载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动悬挂背包。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浮动悬挂背包,包括包本体与带组件,所述包本体固定在滑动架上,所述带组件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滑动架与固定架滑动安装,所述滑动架与固定架之间设有弹性悬挂组件,所述弹性悬挂组件的弹力用于阻止所述滑动架下落,所述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可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包本体与带组件分别安装在滑动架与固定架上,包本体及内部的物品可在弹性悬挂组件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往复滑移,因此在人体运动时起到缓冲减载的效果;特别的,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可变,可以根据物品的重量和运动的剧烈程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其适用性广,使悬挂背包在不同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减载性能,使用时更加舒适。优选的:所述弹性悬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动架与固定架上,所述弹性件至少一端可拆卸。优选的:所述滑动架包括上横担与下横担,所述包本体安装在所述上横担与下横担上,所述上横担与下横担之间设置有导杆;所述固定架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导杆配合。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两侧均设有直线轴承,所述上横担与下横担之间对应设有左右两根导杆。优选的:所述背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与所述上横担或/和下横担触碰,用于避免所述滑动架上移或下移超限。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背板上,另一端可拆卸的挂在所述上横担或下横担的凸柱上。优选的:所述凸柱的根部直径小于端部直径。优选的:所述背板上设有上挂钩与下挂钩,所述拉簧的两端可分别挂在所述上挂钩与下挂钩上,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可拆卸,可拆卸的一端对应所述凸柱设置。优选的:所述包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横担与下横担的两端,所述包本体的内部对应所述上横担与下横担分别设有上垫条与下垫条,所述滑动架与包本体之间还设有内垫板。优选的:所述带组件包括背带与腰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上端与下端,所述固定架靠向人体一侧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背垫与腰垫,所述背带与背垫为一体结构,所述腰带和腰垫为一体结构,所述背垫与腰垫之间还设有可拆卸的覆盖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省略覆盖层)。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省略内垫板与包本体)。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最大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最大时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一半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悬挂组件的劲度系数一半时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架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架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架的爆炸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架的D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组件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组件的E处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组件的F处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固定架的示意图。包本体100,带组件200、背带201、腰带202、背垫203、腰垫204、覆盖层205,滑动架300、上横担301、下横担302、导杆303、凸柱304、螺栓305、上垫条306、下垫条307、内垫板308,固定架400、背板401、直线轴承402、限位块403、上挂钩404、下挂钩405、挂板406,弹性悬挂组件500、弹性件5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如图1~13所示:一种浮动悬挂背包,包括包本体100与带组件200,所述包本体100固定在滑动架300上,所述带组件200固定在固定架400上,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滑动安装,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之间设有弹性悬挂组件500,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弹力用于阻止所述滑动架300下落,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劲度系数可调节。本实施例的包本体100与带组件200分别安装在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上,包本体100及内部的物品可在弹性悬挂组件500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往复滑移,因此在人体运动时起到缓冲减载的效果;特别的,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劲度系数可变,可以根据物品的重量和运动的剧烈程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其适用性广,使悬挂背包在不同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减载性能,使用时更加舒适。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501,所述弹性件50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上,所述弹性件501至少一端可拆卸。本实施例的弹性悬挂组件500由多个弹性件501组成,因此通过拆卸弹性件501或调节弹性件501的使用状态,就能很方便的调节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劲度系数,从而能适于不同的使用情况。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所述滑动架300包括上横担301与下横担302,所述包本体100安装在所述上横担301与下横担302上,所述上横担301与下横担302之间设置有导杆303;所述固定架400包括背板401,所述背板401上安装有直线轴承402,所述直线轴承402与导杆303配合。本实施例的固定架400与滑动架300之间通过直线轴承402与导杆303实现竖直方向的滑移,定位准确而且稳定性好。每个导杆303配备两个以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悬挂背包,包括包本体(100)与带组件(200),所述包本体(100)固定在滑动架(300)上,所述带组件(200)固定在固定架(400)上,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滑动安装,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之间设有弹性悬挂组件(500),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弹力用于阻止所述滑动架(300)下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劲度系数可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悬挂背包,包括包本体(100)与带组件(200),所述包本体(100)固定在滑动架(300)上,所述带组件(200)固定在固定架(400)上,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滑动安装,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之间设有弹性悬挂组件(500),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弹力用于阻止所述滑动架(300)下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的劲度系数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悬挂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挂组件(500)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501),所述弹性件(50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动架(300)与固定架(400)上,所述弹性件(501)至少一端可拆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悬挂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300)包括上横担(301)与下横担(302),所述包本体(100)安装在所述上横担(301)与下横担(302)上,所述上横担(301)与下横担(302)之间设置有导杆(303);所述固定架(400)包括背板(401),所述背板(401)上安装有直线轴承(402),所述直线轴承(402)与导杆(303)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悬挂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01)的两侧均设有直线轴承(402),所述上横担(301)与下横担(302)之间对应设有左右两根导杆(30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悬挂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01)上设有限位块(403),所述限位块(403)可与所述上横担(301)或/和下横担(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熙宁
申请(专利权)人:谭熙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