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87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楼梯防滑效果好的地铁出入口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无障碍电梯、楼梯、扶梯、出入口平台、出入口顶盖和集散广场,楼梯和扶梯并排设置且连接地下一层和地面层,出入口平台位于楼梯和扶梯朝向地面层一端,出入口顶盖位于出入口平台上方,出入口平台背向楼梯和扶梯一端与集散广场相连,所述楼梯包括倾斜设置的楼梯板,所述楼梯板上设有多个依次相连的阶梯,所述阶梯的踏面上设有多条防滑条,所述防滑条沿楼梯板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楼梯防滑效果好,有效防止过往行人滑倒情况发生的优点。

A subway entrance and exi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的
,特别涉及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
技术介绍
地铁出入口是供人员和物资进出地铁车站用的通道式建筑物,一般有阶梯式通道、水平通道门和口部地面建筑等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的地铁建设与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及设计关系越来越密切,而地铁出入口作为进出地铁车站的通道,其规划和建筑设计不仅是地铁建筑设计中的必要部分,也是地铁建筑连接城市建筑的纽带。公告号为CN2087341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地铁出入口结构,包括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楼梯、扶梯、出入口平台、出入口顶盖和集散广场,并排设置的所述楼梯和扶梯用于连接地下一层和地面层,楼梯和扶梯出地面部分之上设有所述出入口顶盖,所述集散广场通过出入口平台与楼梯、扶梯相连,在地下一层平面中,所述无障碍电梯设置在楼梯或扶梯的一侧,三者并排布置且共用结构外墙和结构围护。这种新型地铁出入口结构虽然将无障碍电梯与楼梯、扶梯的出入口共用一个集散广场,在功能上结合并减少了占地面积,有效节约了城市的土地资源,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楼梯主要是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直楼梯,防滑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容易使过往行人滑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具有楼梯防滑效果好,有效防止过往行人滑倒情况发生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包括无障碍电梯、楼梯、扶梯、出入口平台、出入口顶盖和集散广场,楼梯和扶梯并排设置且连接地下一层和地面层,出入口平台位于楼梯和扶梯朝向地面层一端,出入口顶盖位于出入口平台上方,出入口平台背向楼梯和扶梯一端与集散广场相连,所述楼梯包括倾斜设置的楼梯板,所述楼梯板上设有多个依次设置的阶梯,所述阶梯的踏面上设有多条防滑条,所述防滑条沿楼梯板长度方向均匀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往行人通过楼梯进出地铁口时,过往行人脚踩在阶梯的踏面上与防滑条抵触,增大了过往行人的鞋底与阶梯踏面的摩擦力,有效防止过往行人滑倒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条表面呈波纹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状的防滑条,进一步增强了防滑条的粗糙程度,增大过往行人鞋底与防滑条的摩擦阻力,增强防滑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阶梯的踏面上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固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条形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滑条固定连接,所述防滑条伸缩设置在条形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往行人通过楼梯进出地铁口时,过往行人踩在防滑条上时,防滑条收缩,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状的弹性件在踩的过程中会给过往行人施以反作用力,从而减少过往行人登楼梯力气的消耗。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条背向条形槽一侧固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位于条形槽外,所述限位条与阶梯的踏面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条的设置,当过往行人在楼梯上行走时,踩在防滑条上,防滑条朝向弹性件方向运动,直至防滑条侧壁上的限位条与阶梯的踏面抵触,避免防滑条完全收缩在条形槽内,影响防滑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楼梯的两侧设有扶手,所述扶手沿楼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扶手的表面上固设有防滑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上的防滑套增加了扶手的粗糙度,增大了过往行人手与扶手表面的摩擦力,避免过往行人握住扶手行走时打滑。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套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过往行人手与防滑套表面的摩擦阻力,减少过往行人手握扶手时出现打滑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阶梯的踏面上设有荧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夜间地铁出入口没有灯光的情况下,过往行人爬楼梯时,方便过往行人辨认阶梯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楼梯上设有倾斜设置的斜坡,所述斜坡沿楼梯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往行人携带行李箱时,行李箱可以在斜坡上滑动,避免过往行人直接手提行李箱通过楼梯,费时费力。进一步的,所述阶梯的阳角处包覆有橡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往行人不小心滑倒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小阶梯的阳角处对滑倒的过往行人的伤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波纹状的防滑条的设置,能够起到进一步提高楼梯防滑能力,减少过往行人滑倒情况发生的效果;2.通过扶手和扶手上防滑套的设置,能够起到避免过往行人手握扶手出现打滑的效果;3.通过条形槽和弹性件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小过往行人爬楼梯力气的消耗,省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地铁出入口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地铁出入口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阶梯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无障碍电梯;2、楼梯;3、扶梯;4、出入口平台;5、出入口顶盖;6、集散广场;7、楼梯板;71、阶梯;8、条形槽;9、弹性件;10、防滑条;11、限位条;12、橡胶层;13、扶手;14、防滑套;15、凸起点;16、斜坡;17、荧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如图1和2所示,包括无障碍电梯1、楼梯2、扶梯3、出入口平台4、出入口顶盖5和集散广场6,楼梯2和扶梯3并排设置且倾斜设置连接地下一层和地面层,出入口平台4位于楼梯2和扶梯3朝向地面层一端,出入口顶盖5位于出入口平台4上方,出入口平台4背向楼梯2和扶梯3一端与集散广场6相连,无障碍电梯1设置在楼梯2或扶梯3的一侧,与楼梯2或扶梯3并排布置且三者共用结构外墙。如图3所示,楼梯2包括倾斜设置的楼梯板7,楼梯板7上设有多个依次相连的阶梯71,阶梯71的阳角处包覆有橡胶层12,当过往行人摔倒时,起到缓冲作用,减小阶梯71阳角处对摔倒的过往行人的伤害。楼梯2上设有斜坡16,斜坡16沿楼梯2长度方向设置,斜坡16倾斜设置连接地下一层和地面层,方便过往行人通过斜坡16运输行李箱,省时省力。如图3所示,楼梯2的两侧设有扶手13,扶手13沿楼梯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扶手13的表面上固定有防滑套14,防滑套14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点15,凸起点15呈半球型。同时防滑套14由橡胶制成,当过往行人手扶扶手13时,通过防滑套14与凸起点15的配合,手与扶手13的摩擦阻力增大,不易出现打滑的情况。如图4所示,阶梯71的踏面上设有荧光层17,阶梯71的踏面上设有多个条形槽8,条形槽8沿楼梯板7(见图3)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条形槽8内设有弹性件9,弹性件9一端浇筑预埋在条形槽8内,另一端粘接有防滑条10,防滑条10伸缩设置在条形槽8内,防滑条10与条形槽8内壁抵触,防滑条10背向弹性件9一侧设有限位条11,限位条11位于条形槽8外,其中防滑条10由橡胶制成且表面呈波纹状,弹性件9为弹簧。当过往行人爬楼梯2时,脚踩在防滑条10上时,增大了过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包括无障碍电梯(1)、楼梯(2)、扶梯(3)、出入口平台(4)、出入口顶盖(5)和集散广场(6),楼梯(2)和扶梯(3)并排设置且连接地下一层和地面层,出入口平台(4)位于楼梯(2)和扶梯(3)朝向地面层一端,出入口顶盖(5)位于出入口平台(4)上方,出入口平台(4)背向楼梯(2)和扶梯(3)一端与集散广场(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2)包括倾斜设置的楼梯板(7),所述楼梯板(7)上设有多个依次相连的阶梯(71),所述阶梯(71)的踏面上设有多条防滑条(10),所述防滑条(10)沿楼梯板(7)长度方向均匀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包括无障碍电梯(1)、楼梯(2)、扶梯(3)、出入口平台(4)、出入口顶盖(5)和集散广场(6),楼梯(2)和扶梯(3)并排设置且连接地下一层和地面层,出入口平台(4)位于楼梯(2)和扶梯(3)朝向地面层一端,出入口顶盖(5)位于出入口平台(4)上方,出入口平台(4)背向楼梯(2)和扶梯(3)一端与集散广场(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2)包括倾斜设置的楼梯板(7),所述楼梯板(7)上设有多个依次相连的阶梯(71),所述阶梯(71)的踏面上设有多条防滑条(10),所述防滑条(10)沿楼梯板(7)长度方向均匀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条(10)表面呈波纹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71)的踏面上设有条形槽(8),所述条形槽(8)内固设有弹性件(9),所述弹性件(9)一端与条形槽(8)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滑条(10)固定连接,所述防滑条(10)伸缩设置在条形槽(8)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翔杨令张颖君戴亚斐董依许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轨道建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