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及吊顶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6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顶电器零部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及吊顶电器。包括底壳、送风模块、调温模块和接线模块;所述底壳设置有装配槽,所述送风模块、调温模块和接线模块分别通过定位件正面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且所述底壳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装配槽内设置有风道挡板,所述风道挡板一端连接所述通风口,另一端与所述调温模块的入风口连接。本申请的送风模块、调温模块和接线模块通过装配槽底部的定位座放置在装配槽内,并且通过定位件正面固定在装配槽内,装配过程中定位件只需要在正面进行组装,不需要翻转,可以有效的减少吊顶电器的组装工序,大大的提高吊顶电器的组装效率,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A front mounting structure of ceil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ceil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及吊顶电器
本技术涉及吊顶电器零部件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及吊顶电器。
技术介绍
室内吊顶电器通常应用在浴室、房间等室内场合处,通常具有通风、取暖和照明的功能,能大大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在家居领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吊顶电器通常通风机、空气加热器和照明灯具组合而成,而吊顶电器的组装形式很大程度决定其性能优劣和用户使用体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室内吊顶电器都需要采用正面、侧面和背面的两种以上组合方向,来完成其零部件的安装、固定和接线。组装人员在生产安装零部件时,需要把机体进行不同方向的翻转,操作不够灵活、效率低、容易把机体外壳弄花,也容易出现缺漏部件的现象,不利于品质把控,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及吊顶电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吊顶电器正面结构,包括底壳、送风模块、调温模块和接线模块;所述底壳设置有装配槽,所述送风模块、调温模块和接线模块分别通过定位件正面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且所述底壳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装配槽内设置有风道挡板,所述风道挡板一端连接所述通风口,另一端与所述调温模块的入风口连接;所述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风道挡板中部,所述接线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和调温模块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正面安装结构还包括照明模块,所述照明模块通过定位件正面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槽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座,且所述定位座上的定位孔朝向装配槽正面上方设置,所述送风模块、调温模块、接线模块和照明模块通过定位座和定位件的配合安装在所述装配槽内。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模块包括电机和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外周,所述电机与风轮驱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风轮上设置有双向叶片。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挡板有两个,且形成的风道为L状。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吊顶电器,所述吊顶电器包括顶壳和上述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所述顶壳与底壳大小相匹配,且顶壳可拆卸安装在底壳上。进一步的,所述顶壳上设置有与送风模块相对应的风机通孔和与调温模块的出风口相对应的出风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的送风模块、调温模块和接线模块通过装配槽底部的定位座放置在装配槽内,并且通过定位件正面固定在装配槽内,装配过程中定位件只需要在正面进行组装,不需要翻转,可以有效的减少吊顶电器的组装工序,大大的提高吊顶电器的组装效率,同时解决了吊顶电器在翻转组装时容易出现零部件损坏或返工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申请的风机的风轮叶片采用双向弧形叶片,可以保证风机在进行正反转,即送风和抽风过程中风力均不受影响,可以有效提高风机的抽送风的效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风机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吊顶电器的爆炸图。其中:1底壳、2送风模块、3调温模块、4接线模块、5照明模块、6顶壳、11装配槽、12通风口、21电机、22风轮、31入风口、61风机通孔、62出风孔、111风道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实施例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风机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实施例吊顶电器的爆炸图。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参阅图1-4,包括底壳1、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底壳1设置有装配槽11,装配槽11上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有多个,且设置在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的安装位置上,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分别通过定位座和定位件正面安装在装配槽11内,具体的,定位座上的定位孔朝向装配槽11底部正上方设置,定位件沿装配槽11上方往底部的方向正面装配进定位座中,从而将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固定在底壳1的装配槽11内。另外的,底壳1的侧面设置有通风口12,装配槽11内还设置有风道挡板111,风道挡板111在装配槽11内形成风道,且一端连接通风孔,另一端与调温模块3的入风口31连接,送风模块2设置在风道挡板111的中部,通过送风模块2的正反转,将电机21上部空气通过风道送至通风口12和调温模块3的入风口31。接线模块4与送风模块2和调温模块3电性连接,送风模块2和调温模块3能够通过接线模块4与外部设备连接,具体的,外部设备包括外部电源和控制开关。该结构的好处在于,底壳1的装配槽11内的定位座均设置在正面,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正面放置在装配槽11的底面上,并通过定位件进行正面安装,不采用侧面或背面对各零部件进行固定,保证吊顶电器的各个零部件在组装时,不需要重复的翻转装配,可以有效的减少吊顶电器零部件的组装工序,大大的提高吊顶电器的组装效率,同时解决了翻转组装时容易出现零部件损坏或返工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正面安装结构还包括照明模块5,具体的,该照明模块5为照明灯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定位件正面安装在装配槽11底面的定位座上。同时,驱动组件通过接线模块4与外部的设备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包括风轮22和电机21,风轮22设置在电机21的外周,即风轮22套设在电机21上,电机21与风轮22驱动连接,使用时,电机21驱动风轮22进行旋转,将电机21上部的空气沿风道送向通风孔或出风口。在一些实施例中,风轮22的叶片设置为双向弧形叶片,能保证风机抽风与送风的效率。具体的,风轮22的叶片呈人字状,当然,风轮22的叶片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双向叶片。双向叶片可以提高风机正反转是抽风和送风的效率,解决了风机送风或抽风时有一个过程风力被叶片阻挡住而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挡板11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通风口12和入风口31相对应的端部上,从而在通风口12和入风口31之间形成风道,且形成的风道可以为L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口12和入风口31之间风道的形状为L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为螺丝,且定位件的安装方向沿装配槽11的上方往装配槽11的底部进行,即在装配槽11的正面即可安装,无需翻转底壳1。另外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吊顶电器,参阅图1-4,本实施例的吊顶电器包括顶壳6和上述的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且顶壳6的大小与底壳1大小相适配,且顶壳6可以通过螺丝可拆卸安装在底壳1上。在本实施例中,调温模块3为加热机,且加热机的入风口31水平设置在装配槽11内,且出风口竖直设置在装配槽11上。送风模块2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所述底壳(1)设置有装配槽(11),所述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分别通过定位件正面安装在所述装配槽(11)内;且所述底壳(1)设置有通风口(12),所述装配槽(11)内设置有风道挡板(111),所述风道挡板(111)一端连接所述通风口(12),另一端与所述调温模块(3)的入风口(31)连接;所述送风模块(2)设置在所述风道挡板(111)中部,所述接线模块(4)与所述送风模块(2)和调温模块(3)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所述底壳(1)设置有装配槽(11),所述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和接线模块(4)分别通过定位件正面安装在所述装配槽(11)内;且所述底壳(1)设置有通风口(12),所述装配槽(11)内设置有风道挡板(111),所述风道挡板(111)一端连接所述通风口(12),另一端与所述调温模块(3)的入风口(31)连接;所述送风模块(2)设置在所述风道挡板(111)中部,所述接线模块(4)与所述送风模块(2)和调温模块(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安装结构还包括照明模块(5),所述照明模块(5)通过定位件正面安装在所述装配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电器正面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1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座,且所述定位座上的定位孔朝向装配槽(11)正面上方设置,所述送风模块(2)、调温模块(3)、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瑞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