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3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中,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隔热层、储能层以及保温内层,第一隔热层设于第一保温板与储能层之间;保温内层设于储能层的远离第一隔热层的一侧,保温内层设于建筑外墙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有效地调节室温,以减少室内电器设备的能耗。

Prefabricated building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保温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室内大都通过电器设备(空调、采暖设备等)来调节室内温度以适应人体的舒适温度,相应地增加了建筑能耗。由于这种温度调节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从而对能源造成很大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旨在解决温度调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隔热层及储能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设于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储能层之间;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还包括保温内层,所述保温内层设于所述储能层的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内层设于建筑外墙表面。可选地,所述保温内层包括第二隔热层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隔热层设于靠近所述储能层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板设于所述第二隔热层远离所述储能层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材料包括憎水材料;和/或,所述第二隔热层的材料包括憎水材料。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层为气凝胶层;和/或,所述第二隔热层为气凝胶层。可选地,所述储能层的材料包括相变材料。可选地,所述保温内层包括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设于靠近所述储能层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层为板层;和/或,所述储能层为板层。可选地,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还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保温板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连接;和/或,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还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隔热层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储能层连接。可选地,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20毫米或小于或等于50毫米。可选地,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还包括沿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的外周设置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包括第一密封部、及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表面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外周与所述储能层的外周。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保温板上设有第一隔热层以及储能层,储能层在温度较高时能吸收热量,将热量储存起来,不容易流失,而在温度较低时储能层可以释放热量,从而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同时储能层远离第一隔热层的一侧设有保温内层,保温内层设于建筑外墙表面,保温内层进一步增强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可减少通过墙体的能量,从而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112第二粘接层11第一保温板113第三粘接层12第一隔热层114第四粘接层13储能层20密封膜10保温内层100第一密封部14第二隔热层200第二密封部15第二保温板300第三密封部111第一粘接层30密封槽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1包括第一保温板11、第一隔热层12及储能层13,所述第一隔热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板11与所述储能层13之间;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1还包括保温内层10,所述保温内层10设于所述储能层13的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12的一侧,所述保温内层10设于建筑外墙表面。具体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1是通过贴附在墙体外上使用的,而第一保温板11不仅有保温作用,还起到了支撑保护第一隔热层12、储能层13以及保温内层10的作用。第一保温板11的材料可以为一种保温材料组成,也可以为多种的保温材料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板11可选为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保温内层10设于建筑外墙表面,背向所述保温内层10的一面为保温外层,与外界环境接触。在使用时,使保温内层10设于建筑外墙表面,如此,外界的大部分热量被第一保温板11和第一隔热层12隔绝,通过第一保温板11和第一隔热层12相结合,保温内层10进一步增强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为建筑隔热保温提供双层保障。此外,保温内层10可以为隔热层或者保温板,通过将保温内层10设于所述储能层13的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12的一侧,保温内层10(隔热层或者保温板)起到了保温作用,保证了储能层13能长时间具有储能特性,延长储能层13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室温的影响,节约能耗。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通过制备含相变材料的墙体,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室温的影响,但这种含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隔热层及储能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设于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储能层之间;/n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还包括保温内层,所述保温内层设于所述储能层的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内层设于建筑外墙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隔热层及储能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设于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储能层之间;
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还包括保温内层,所述保温内层设于所述储能层的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内层设于建筑外墙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内层包括第二隔热层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隔热层设于靠近所述储能层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板设于所述第二隔热层远离所述储能层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材料包括憎水材料;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层的材料包括憎水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为气凝胶层;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层为气凝胶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层的材料包括相变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艺胡敏叶铭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