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构件及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43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护构件及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其中,支护构件包括止水板,在止水板的一端设有母插头,所述母插头包括容纳部,在容纳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容纳槽,在容纳槽的开口侧设有第一拼插部;所述止水板的另一端设有公插头,所述公插头包括形状与第一拼插部相匹配的第二拼插部,所述第二拼插部与止水板相连,在第二拼插部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拼插部的开口。所述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由至少两个支护构件拼接而成,拼接后在第二拼插部和容纳槽之间形成注浆空腔,在注浆空腔内部设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支护构件及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能够降低防渗堰的施工难度,提升防渗堰的使用寿命。

A support component and impervious weir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ground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护构件及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
本技术属于支护围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护构件及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
技术介绍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是现有水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当中。但是,地下水的存在会对基坑的挖掘工作造成影响,当基坑深度超过地下水位高度时,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因此在基坑开挖前需要做好防水排水工作,避免地下水渗漏影响施工进度。为避免地下水对基坑施工造成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基坑内部设置防渗堰,通过防渗堰对地下水进行隔绝。但是,现有的防渗堰普遍存在施工难度大、等待周期长和止水周期短的问题。首先,现有防渗堰中需要依靠支护骨架进行结构支撑,而现有支护骨架的搭建难度较大,且受到地形和地质限制,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灵活调节。其次,在现有防渗堰中,堰体的强度完全依靠混凝土进行支撑,但是混凝土在注浆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养护的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施工时间,导致基坑挖掘进度缓慢。此外,现有的防渗堰使用寿命较短,只能实现临时性的止水目的,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养护和维修,增加了基坑挖掘的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支护构件及防渗堰,以实现降低防渗堰的施工难度,提升防渗堰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护构件,包括止水板,所述止水板的一端设有母插头,所述母插头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止水板相连,在容纳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的开口侧设有第一拼插部;所述止水板的另一端设有公插头,所述公插头包括形状与第一拼插部相匹配的第二拼插部,所述第二拼插部与止水板相连,在第二拼插部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拼插部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公插头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设置在第二拼插部的开口侧,在加固板的侧壁上设有加固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支架包括多根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呈树杈型或T型分布在加固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防护侧壁和第二防护侧壁,所述第一防护侧壁和第二防护侧壁均与止水板相连,在两防护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纳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侧壁和第二防护侧壁之间的夹角介于60度至180度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插部上设有第一拼插槽,相应的,在所述第二拼插部上设有与第一拼插槽相配合的第二拼插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拼插部的开口宽度大于容纳槽的开口宽度。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所述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包括至少两个上述支护构件,所述支护构件的第二拼插部与相邻支护构件的第一拼插部相咬合,且所述第二拼插部与容纳槽之间形成注浆空腔,在所述注浆空腔内部设有混凝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支护构件及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支护构件及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通过第一拼插部和第二拼插部能够实现两支护构件的快速拼接,因此能够降低防渗堰的施工难度,提升防渗堰的施工效率。同时,由于本防渗堰采用相互拼插咬合的支护构件作为骨架支撑,因此对地形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施工。在本防渗堰中,用于提供强度支撑的混凝土设置在注浆空腔内部,因此第一防护侧壁、第二防护侧壁和止水板能在混凝土形成强度前起到支撑和防渗的作用,大幅缩短了施工等待时间。此外,当混凝土成型后,支护构件中的加固支架还能够与混凝土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本防渗堰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护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母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公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下水应急处理用防渗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止水板;2-第一拼插部;21-第一拼插槽;3-容纳部;31-第一防护侧壁;32-第二防护侧壁;33-容纳槽;4-第二拼插部;41-第二拼插槽;5-加固板;51-加固杆;6-注浆空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支护构件,其结构可由图1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支护构件包括止水板1,通过止水板1能够对地下水进行隔离,同时对防渗堰提供强度支撑。在所述止水板1的一端设有单侧开放的母插头,另一端设有公插头,所述公插头和母插头均可在放入基坑前与止水板1进行焊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基坑侧壁的实际情况对焊接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支护构件能够与基坑侧壁完美贴合,从而提升本装置对不同地形的适应能力。所述母插头的结构可由图2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母插头包括容纳部3,所述容纳部3与止水板1相连,在容纳部3上设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容纳槽33,在所述容纳槽33的开口侧设有第一拼插部2。可选的,容纳部3包括第一防护侧壁31和第二防护侧壁32,两防护侧壁均与止水板1相连,在两防护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纳槽33。由于两防护侧壁的形状及夹角将对容纳槽33的形状造成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可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对防护侧壁的形状进行修改,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工作情况。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两防护侧壁均包括倾斜段和平直段,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止水板1相连,另一端通过平直段与第一拼插部2相连,此时容纳槽33的截面为单侧开放的五边形。此时,两平直段之间的容纳槽33空间将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储存空间,提升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护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板(1),所述止水板(1)的一端设有母插头,所述母插头包括容纳部(3),所述容纳部(3)与止水板(1)相连,在容纳部(3)上设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容纳槽(33),在所述容纳槽(33)的开口侧设有第一拼插部(2);所述止水板(1)的另一端设有公插头,所述公插头包括形状与第一拼插部(2)相匹配的第二拼插部(4),所述第二拼插部(4)与止水板(1)相连,在第二拼插部(4)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拼插部(2)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板(1),所述止水板(1)的一端设有母插头,所述母插头包括容纳部(3),所述容纳部(3)与止水板(1)相连,在容纳部(3)上设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容纳槽(33),在所述容纳槽(33)的开口侧设有第一拼插部(2);所述止水板(1)的另一端设有公插头,所述公插头包括形状与第一拼插部(2)相匹配的第二拼插部(4),所述第二拼插部(4)与止水板(1)相连,在第二拼插部(4)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拼插部(2)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包括加固板(5),所述加固板(5)设置在第二拼插部(4)的开口侧,在加固板(5)的侧壁上设有加固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护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支架包括多根加固杆(51),所述加固杆(51)呈树杈型或T型分布在加固板(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3)包括第一防护侧壁(3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贻超冯辉苏志龙丁晔贾晓晨朱德成董建铎代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