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38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前表面设有电瓶,所述车体上端设有控制按钮,所述车体左端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杆下端连接有第一毛刷,所述车体左右两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有主轮,所述主轮左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五电机,所述主轮表面连接有履带,所述履带上端内壁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下侧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左下端套接有弹簧,所述液压杆左端通过直杆连接副轮,所述副轮下端齿扣在履带下端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转动结构和履带,使清扫车可清扫沟壑内的污垢,也可轻松爬上台阶及各种地形。

A kind of sweeper suitable for various roa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
本技术涉及清洁车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清洁车辆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且针对多种路面对清洁车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当需要清扫广场上引水渠内的污垢时,现有路面清扫车的毛刷不能根据沟壑深度调节,清扫效果不明显,降低了清扫车的实用性。当需要清扫台阶内的污垢时,现有清扫车辆不具备攀爬台阶的能力,从而不能将台阶内的污垢清扫干净,清扫效果非常不明显,降低了清扫车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清扫车的毛刷不能根据沟壑深度调节,现有清扫车不具备攀爬台阶性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前表面设有电瓶,所述车体上端设有控制按钮,所述车体左端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杆下端连接有第一毛刷,所述车体左右两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有主轮,所述主轮左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五电机,所述主轮表面连接有履带,所述履带上端内壁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下侧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左下端套接有弹簧,所述液压杆左端通过直杆连接副轮,所述副轮下端齿扣在履带下端内壁,所述车体下端内部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两侧贯穿连接有第一螺套,所述第一螺套内部套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丝杆下部套接有第二螺套,所述第二螺套外套接有第一轴承套,所述第一轴承套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所述第二轴承套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上通过转动轴套接有第二毛刷,所述第二转杆中部套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二毛刷右端内部设有吸风管,所述吸风管中间内部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右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吸风管右端内壁设有卡结,所述吸风管右端内部连接有滤芯,所述滤芯外壁设有与卡结相配合的卡扣,所述滤芯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扣。优选的,所述第二螺套内壁设有螺纹,所述丝杆表面的螺纹与第二螺套内壁的螺纹相配合,所述丝杆与第二螺套构成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液压杆连接弹簧一端,所述副轮连接弹簧的另一端,液压杆、弹簧和副轮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滤芯外壁设有卡扣,所述吸风管右端内壁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结,卡扣与卡结构成嵌入式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卡扣的大小与卡结的大小相同,且皆为直角三角形。优选的,所述电瓶的输出端与控制按钮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的输入端皆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了转动结构,当遇到路面上有比较深的沟壑时,将毛刷下降,即可对沟壑内的污垢进行清扫,使清扫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清扫车的实用性。通过设置了履带,当需要清扫台阶内的污垢时,可直接开动车辆攀爬台阶,从而将台阶内的污垢清扫干净,使清扫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清扫车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电瓶;3、控制按钮;4、固定架;5、第一电机;6、第一转杆;7、第一毛刷;8、传动轮;9、履带;10、主轮;11、液压杆;12、弹簧;13、副轮;14、固定片;15、第二电机;16、第一螺套;17、丝杆;18、第二螺套;19、第一轴承套;20、吸风管;21、第二轴承套;22、第二转杆;23、第二毛刷;24、第三电机;25、风扇;26、第四电机;27、滤芯;28、拉扣;29、卡结;30、卡扣;31、第五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包括车体1,车体1前表面设有电瓶2,车体1上端设有控制按钮3,车体1左端连接有固定架4,固定架4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一转杆6,第一转杆6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转杆6下端连接有第一毛刷7,车体1左右两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有主轮10,主轮10左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五电机31,主轮10表面连接有履带9,履带9上端内壁连接有传动轮8,传动轮8下侧设有液压杆11,液压杆11左下端套接有弹簧12,液压杆11左端通过直杆连接副轮13,液压杆11连接弹簧12一端,副轮13连接弹簧12的另一端,液压杆11、弹簧12和副轮1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副轮13受到向上的冲击力,从而向上移动,向上挤压弹簧12,弹簧12将冲击力释放,使车体1在攀爬台阶时履带9贴紧台阶不会倾斜,提高了清扫车的实用性。副轮13下端齿扣在履带9下端内壁,车体1下端内部设有固定片14,固定片14两侧贯穿连接有第一螺套16,第一螺套16内部套接有丝杆17,丝杆17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二电机15,丝杆17下部套接有第二螺套18,第二螺套18内壁设有螺纹,丝杆17表面的螺纹与第二螺套18内壁的螺纹相配合,丝杆17与第二螺套18构成转动结构,丝杆17转动通过螺纹带动第二螺套18转动,第二螺套18带动第二转杆22上下移动,使第二毛刷23可以清扫到沟壑底部的污垢,使清扫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清扫车的实用性,第二螺套18外套接有第一轴承套19,第一轴承套19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21,第二轴承套21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二转杆22,第二转杆22上通过转动轴套接有第二毛刷23,第二转杆22中部套接有第三电机24,第二毛刷23右端内部设有吸风管20,吸风管20中间内部设有风扇25,风扇25右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四电机26,电瓶2的输出端与控制按钮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控制按钮3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15、第三电机24、第四电机26和第五电机31的输入端构成电连接,第一电机5型号为DC6V-12V,第二电机15型号为JGB37-3626,第三电机24型号为GW4058-31ZY,第四电机26型号为YYHS-30,第五电机31型号为A5882-45,电瓶2的型号为6-QW-60580-L,吸风管20右端内壁设有卡结29,吸风管20右端内部连接有滤芯27,滤芯27外壁设有与卡结29相配合的卡扣30,滤芯27外壁设有卡扣30,吸风管20右端内壁设有与卡扣30相配合的卡结29,卡扣30与卡结29构成嵌入式固定结构,卡扣30与卡结29相互错位放置,将滤芯27固定在吸风管20内,便于拆卸或者安装,提高了清扫车的实用性,卡扣30的大小与卡结29的大小相同,且皆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相互扣合便于拆卸,提高了实用性,滤芯27右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前表面设有电瓶(2),所述车体(1)上端设有控制按钮(3),所述车体(1)左端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转杆(6)下端连接有第一毛刷(7),所述车体(1)左右两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有主轮(10),所述主轮(10)左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五电机(31),所述主轮(10)表面连接有履带(9),所述履带(9)上端内壁连接有传动轮(8),所述传动轮(8)下侧设有液压杆(11),所述液压杆(11)左下端套接有弹簧(12),所述液压杆(11)左端通过直杆连接副轮(13),所述副轮(13)下端齿扣在履带(9)下端内壁,所述车体(1)下端内部设有固定片(14),所述固定片(14)两侧贯穿连接有第一螺套(16),所述第一螺套(16)内部套接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丝杆(17)下部套接有第二螺套(18),所述第二螺套(18)外套接有第一轴承套(19),所述第一轴承套(19)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21),所述第二轴承套(21)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二转杆(22),所述第二转杆(22)上通过转动轴套接有第二毛刷(23),所述第二转杆(22)中部套接有第三电机(24),所述第二毛刷(23)右端内部设有吸风管(20),所述吸风管(20)中间内部设有风扇(25),所述风扇(25)右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四电机(26),所述吸风管(20)右端内壁设有卡结(29),所述吸风管(20)右端内部连接有滤芯(27),所述滤芯(27)外壁设有与卡结(29)相配合的卡扣(30),所述滤芯(27)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扣(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种路面的清扫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前表面设有电瓶(2),所述车体(1)上端设有控制按钮(3),所述车体(1)左端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转杆(6)下端连接有第一毛刷(7),所述车体(1)左右两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有主轮(10),所述主轮(10)左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五电机(31),所述主轮(10)表面连接有履带(9),所述履带(9)上端内壁连接有传动轮(8),所述传动轮(8)下侧设有液压杆(11),所述液压杆(11)左下端套接有弹簧(12),所述液压杆(11)左端通过直杆连接副轮(13),所述副轮(13)下端齿扣在履带(9)下端内壁,所述车体(1)下端内部设有固定片(14),所述固定片(14)两侧贯穿连接有第一螺套(16),所述第一螺套(16)内部套接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上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丝杆(17)下部套接有第二螺套(18),所述第二螺套(18)外套接有第一轴承套(19),所述第一轴承套(19)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套(21),所述第二轴承套(21)左端内部连接有第二转杆(22),所述第二转杆(22)上通过转动轴套接有第二毛刷(23),所述第二转杆(22)中部套接有第三电机(24),所述第二毛刷(23)右端内部设有吸风管(20),所述吸风管(20)中间内部设有风扇(25),所述风扇(25)右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四电机(26),所述吸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龙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