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25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包括连接点、弹簧、竹刺、内层竹条、外层保护套和空隙,内层竹条由四根等长竹篾构成,内层竹条的外层包覆的外层保护套被均匀分成八个扇形区域,构成内层竹条的每半根竹篾上从中心向边缘扩散规律地排列着根由大到小的竹刺,内层竹条下方设置弹簧,中心的弹簧上端贯穿四根等长竹篾中心交汇处与外层保护套的中心相连,其余8根弹簧位于每半根竹篾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充分利用了牲畜的踩踏为装置提供源动力,避免了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达到松动板结土壤的效果,其次,装置除弹簧外均可降解回归自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且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垃圾。

A vibrator for dynamic loosening of soil in grazing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修复、土壤修复
,具体为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
技术介绍
土壤板结,具体是指土壤表面因缺乏有机质、结构失调,在灌水或降雨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待风干后受内聚力作用而使土面变硬,进而不适宜农作物和花草树木生长的现象。土壤板结直接危害的对象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植株。土壤板结对植株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植株根系的呼吸受到阻碍。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的情况下,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减弱,而氮素等营养又多数以离子态存在,吸收时多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因此呼吸减弱,造成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2.植株根系不能正常发育。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就会导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气透水的性能降低,造成土壤板结,处于这种状态的植株根系会因缺氧而导致活力下降,甚至导致死亡。3.造成植株缺素症。植物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缺素症状的,不一定是土壤中缺少这种元素,而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的。导致土壤板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有机肥投入不足。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和团粒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质含量不足致使土壤板结;土壤地质黏重,耕作层浅。土壤黏性较高,再加上土壤耕作层浅,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遇到下雨天或者灌水之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表层结皮。其二,部分农耕措施导致土壤表层被破坏。由于机械耕作会破坏土壤的团状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一部分被吸收利用,剩下的被土壤所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积累有害物质积累,水土流失。投入过多的塑料制品;化肥施入过量。事实上,化肥中的阴阳离子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选择性吸收了对自身生长有益的离子,这样就会影响土壤的酸碱平衡,造成土壤酸化或碱化,破坏土壤团粒结构,最终使土壤失水失肥、通透性减弱,造成土壤板结。现有防止土壤板结发生的措施及土壤板结方法有:物理耕作,如深松耕与旋耕相结合;使用土壤改良调理剂;采用施肥技术;使用各种生物有机肥料,如生物菌肥,腐殖酸类肥料。以上修复板结土壤技术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表现为耗资大、耗时长、用工量大,处理过程复杂,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总体来说,我国土壤板结改良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板结十分严重,土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见效快、周期短、成本低,通过充分利用了牲畜的踩踏为装置提供源动力,避免了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达到松动板结土壤的效果,其次,装置除弹簧外均可降解回归自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且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垃圾,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包括连接点、弹簧、竹刺、内层竹条、外层保护套和空隙,所述内层竹条由四根等长竹篾构成,四根等长竹篾在中心交汇形成连接点,内层竹条的外层包覆的外层保护套被均匀分成八个扇形区域,构成内层竹条的每半根竹篾上从中心向边缘扩散规律地排列着根由大到小的竹刺,所述内层竹条下方设置弹簧,中心的弹簧上端贯穿四根等长竹篾中心交汇处与外层保护套的中心相连,其余8根弹簧位于每半根竹篾的中心位置,每根竹篾上共有2个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竹条和外层保护套上的空隙相适配,八个区域相对应,空隙由由小变大并内而外规则排列。进一步地,振动器的直径为60cm,高度为10cm,振动器由用可降解材料编制而成,其中可降解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芦苇杆、秸秆。进一步地,所述外层保护套为圆顶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竹刺为实心的针形结构。进一步地,中心的弹簧的直径为4cm,长度为10cm,底端接近地面但不与地面相连,其余的弹簧大小、高度、位置一致,直径为3cm,弹簧长度为7cm,底端接近地面但不与地面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见效快、周期短、成本低,通过充分利用了牲畜的踩踏为装置提供源动力,避免了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达到松动板结土壤的效果,其次,装置除弹簧外均可降解回归自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且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垃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效果示意图。图中:1、连接点;2、弹簧;3、竹刺;4、内层竹条;5、外层保护套;6、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2,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包括连接点1、弹簧2、竹刺3、内层竹条4、外层保护套5和空隙6,内层竹条4由四根等长竹篾构成,竹面部分的材料都为竹子,属于无污染,且可被土壤降解的物质,降解过后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四根等长竹篾在中心交汇形成连接点1,内层竹条4的外层包覆的外层保护套5被均匀分成八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从中心向外扩散规律地留有三个由小到大的植物生长间隙6,可以为生长出的草本植物提供充足的空间,且不会对植物体造成影响,内层竹条4和外层保护套5上的空隙6相适配,八个区域相对应,外层保护套5为圆顶型结构,内层竹条4为与圆顶型最外层的外层保护套5相吻合的结构。参阅图1,构成内层竹条4的每半根竹篾上从中心向边缘扩散规律地排列着9根由大到小的竹刺3,每根竹篾上共有18根竹刺3,竹刺3为实心的针形结构,竹刺3的长度在适合的动力情况下都能接触到地面,竹刺3利用牲畜践踏装置提供的动力刺破板结土壤,达到改变土壤板结状态的目的。在牲畜提供的动力消失后,动力装置的弹簧2利用形变产生的力使装置恢复原有的形状,可以让装置持续作用。内层竹条4下方设置弹簧2,中心的弹簧2上端贯穿四根等长竹篾中心交汇处与外层保护套5的中心相连,其余8根弹簧2位于每半根竹篾的中心位置,每根竹篾上共有2个弹簧2,中心的弹簧2的直径为4cm,长度为10cm,底端接近地面但不与地面相连,其余的弹簧2大小、高度、位置一致,直径为3cm,弹簧长度为7cm,底端接近地面但不与地面相连。振动器的直径为60cm,高度为10cm,振动器由用可降解材料编制而成,其中可降解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芦苇杆、秸秆,材料可降解,属于无污染材料,被土壤降解后,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装置整体颜色设计为鲜明的红色,吸引牛羊踩踏,给装置提供动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包括连接点(1)、弹簧(2)、竹刺(3)、内层竹条(4)、外层保护套(5)和空隙(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竹条(4)由四根等长竹篾构成,四根等长竹篾在中心交汇形成连接点(1),内层竹条(4)的外层包覆的外层保护套(5)被均匀分成八个扇形区域,构成内层竹条(4)的每半根竹篾上从中心向边缘扩散规律地排列着9根由大到小的竹刺(3),所述内层竹条(4)下方设置弹簧(2),中心的弹簧(2)上端贯穿四根等长竹篾中心交汇处与外层保护套(5)的中心相连,其余8根弹簧(2)位于每半根竹篾的中心位置,每根竹篾上共有2个弹簧(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包括连接点(1)、弹簧(2)、竹刺(3)、内层竹条(4)、外层保护套(5)和空隙(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竹条(4)由四根等长竹篾构成,四根等长竹篾在中心交汇形成连接点(1),内层竹条(4)的外层包覆的外层保护套(5)被均匀分成八个扇形区域,构成内层竹条(4)的每半根竹篾上从中心向边缘扩散规律地排列着9根由大到小的竹刺(3),所述内层竹条(4)下方设置弹簧(2),中心的弹簧(2)上端贯穿四根等长竹篾中心交汇处与外层保护套(5)的中心相连,其余8根弹簧(2)位于每半根竹篾的中心位置,每根竹篾上共有2个弹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牧区利用牲畜践踏标靶提供动力松土的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竹条(4)和外层保护套(5)上的空隙(6)相适配,八个区域相对应,空隙(6)由由小变大并内而外规则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韦静静鹿荐商振芳谢思绮罗旺王德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