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129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8:02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双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转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用于由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本方法提升了音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多设备的应用场景下,以手机和多耳机之间的通信为例,假设采用双发机制,如果两个耳机都与手机建立连接,并且手机通过该连接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两个耳机,则当其中一个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较差时,会影响到蓝牙数据的质量。假设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例如,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好,右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右耳机未收到足够的音频数据,而使得右耳机的播放出现卡顿现象,因而音频播放质量降低,影响用户体验。而如果采用转发机制,例如,左耳机与手机建立连接传输音频数据,然后左耳机转发给右耳机,这种转发的传输机制要求左右耳之间的链路比较稳定,如果左耳机与右耳机之间的链路不稳定,则容易导致转发不成功而使得右耳机收不到音频数据或者接收失败。因此,现有技术中无论采用何种机制都不能保证在链路质量改变时保持较好的蓝牙数据质量,都会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传输机制中存在的在链路质量改变时蓝牙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双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转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用于由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监听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一蓝牙端传输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在第二时间段,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二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链路质量参数包括丢包率、信号强度和重传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或者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或者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具体包括: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或者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丢包率;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一预设重传率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第一预设丢包率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监听机制;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第三预设信号强度为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三预设丢包率为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第三预设重传率为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第一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一丢包率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之差;第一重传率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第五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第一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第一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包括: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第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第一丢包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第一重传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非转发机制;第二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二丢包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丢包率之差;第二重传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第七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第二丢包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第二重传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n所述双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和所述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n所述转发机制包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用于由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给所述第三蓝牙端;/n所述监听机制包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一蓝牙端传输给所述第二蓝牙端的所述蓝牙数据被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双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和所述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
所述转发机制包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用于由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给所述第三蓝牙端;
所述监听机制包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一蓝牙端传输给所述第二蓝牙端的所述蓝牙数据被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所述蓝牙数据,在第二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第二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所述双发机制和所述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包括丢包率、信号强度和重传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或者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或者所述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确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所述监听机制;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或者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或者,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丢包率;所述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预设重传率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所述监听机制;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或者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
所述第三预设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三预设丢包率为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第三预设重传率为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五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
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者所述监听机制;
第一信号强度差值为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一丢包率差值为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之差;第一重传率差值为所述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五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六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和所述非转发机制;
所述第六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丢包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重传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所述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所述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或非转发机制;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者所述监听机制;
第二信号强度差值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二丢包率差值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丢包率之差;第二重传率差值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所述第七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所述第二丢包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所述第二重传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非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后还包括将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