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210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监控领域,公开了一种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视频编码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微处理器、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与视频编码模块连接,视频编码模块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微处理器分别与无线通讯模块、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视频解码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Traffic flow 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些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中交通视频采集终端可以采用网络摄像机或者连接视频服务器的模拟摄像机等终端设备,通过网际路由器接入3G无线传输网络,有效实现了监控视频图像信号的采集、编码、压缩、发送和传输工作。采用3G无线网络作为传输网络,很好地保证了监控视频图像信号传输的要求,且无需有线线路的铺设,对于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也能很好的应用。图1为传统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的供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的供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视频编码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微处理器、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视频编码模块连接,所述视频编码模块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图像显示模块与所述视频解码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L-182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中,所述第一MOS管为P沟道MOS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5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和LoRa模块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图像采集模块、视频编码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微处理器、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该电源模块与传统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的供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一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的供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实施例中,该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该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视频编码模块2、无线通讯模块3、微处理器4、图像存储模块5、视频解码模块6、图像显示模块7和电源模块8,其中,图像采集模块1与视频编码模块2连接,视频编码模块2与无线通讯模块3连接,微处理器4分别与无线通讯模块3、图像存储模块5、视频解码模块6和电源模块8连接,图像显示模块7与视频解码模块6连接。视频编码模块2将图像采集模块1采集的监控视频图像信号编码和压缩为较低的视频流,然后接入无线通讯模块3,从而将压缩后的视频流传送至无线通讯模块3。微处理器4连接无线通讯模块3以接收监控视频图像信号和发送实时反向控制信号。图像显示模块7通过视频解码模块6连接微处理器4以实现对编码和压缩后的监控视频图像信号进行解压解码并在显示设备上实时显示。图像存储模块5连接微处理器4以实现监控视频图像信号的存储和回放查询。本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3为5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和LoRa模块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1、视频编码模块2、无线通讯模块3、微处理器4、图像存储模块5、视频解码模块6和图像显示模块7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来实现,其工作原理采用的也是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详细獒述。通过设置多种无线通讯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无线通讯方式的灵活性,还能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场合的需求。尤其是采用LoRa模块时,其通讯距离较远,且通讯性能较为稳定,适用于对通讯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5G通讯方式可以达到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图3为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中,该电源模块8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第一电阻R1、第一MOS管M1、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三极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电压输出端Vo,其中,电压输入端Vin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Vo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视频编码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微处理器、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视频编码模块连接,所述视频编码模块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图像显示模块与所述视频解码模块连接;/n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流采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视频编码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微处理器、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视频编码模块连接,所述视频编码模块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图像存储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图像显示模块与所述视频解码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立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先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