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型SiC外延及其生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95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型SiC外延及其生长方法,在P型外延层生长时使用铟源作为外延反应腔气体,提高Al并入晶格的几率,增加P型掺杂浓度和掺杂效率,同时In原子半径较大,In‑C键较长,在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型SiC外延及其生长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P型SiC外延及其生长方法。
技术介绍
以SiC材料为代表的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载流子饱和漂移等特点,特别适合制作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抗辐照等半导体器件。SiC功率器件所用外延材料一般由多层外延层组成,部分器件结构,如IGBT、PiN结构包含n、p两种不同掺杂类型的外延层。在外延生长SiC材料时,需要添加控制电特性的掺杂剂。近些年来,n型SiC外延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在抑制缺陷还是均匀性调控方面,外延技术都取得了突破,但p型SiC外延技术则远不如n型SiC外延技术成熟。Al是SiC的有效p型掺杂剂,与作为n型SiC的掺杂剂N相比,其离化能大,活性化率低。Al掺入SiC,在SiC中占据Si晶位,因此存在Al杂质原子与Si原子的竞争机制。在超过10kV的高耐压的SiC双极器件中,亟需研究厚外延层的p型4H-SiC材料,这样其可具有较低的导通电阻,导通电阻Ron与掺杂浓度ND关系为Ron=WD/qμnND,WD为漂移区厚度,μn为电子迁移率。采用传统的SiH4-C3H8-H2非Cl基气体体系生长p型外延层,虽然具有较高的p型掺杂效率,但长速较低,最高长速只有8μm/h,对于生长厚SiC外延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若为了提高生长速度而增加SiH4气体的供给量,则容易产生因Si均相成核引起的Si滴缺陷。为了抑制上述缺陷的产生,一般通过添加HCl或使用含Cl的硅源,即采用含Cl基气体体系。在反应室里,Cl与Si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Cl4气体,能很好的抑制了Si滴缺陷的产生。但在含Cl基气体体系外延生长过程中,由于Al在生长表面的原子迁移率较低,Al未及时并入晶格,在高温下与Cl原子形成AlCl3,降低了Al原子并入SiC晶格的几率,从而降低了P型掺杂效率和掺杂浓度,增加了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型SiC外延及其生长方法,具体为P型4H-SiC外延及其生长方法,在P型外延层生长时使用铟源作为外延反应腔气体,提高Al并入晶格的几率,增加P型掺杂浓度和掺杂效率。同时In原子半径较大,In-C键较长,在H2这种还原性气氛条件下其不能并入SiC晶格中,不会使晶格产生畸变。通过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P型SiC外延晶片在具备厚外延的同时,具有较高P型掺杂浓度,从而获得较低的导通电阻。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型SiC外延的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外延反应腔内对SiC衬底表面进行原位刻蚀;(2)生长缓冲层;(3)向外延反应腔内通入含有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Al掺杂剂和铟源的外延反应腔气体,以生长P型外延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和(3)之间还包括N型外延层生长的步骤。所述N型外延层生长的工艺条件为:向外延反应腔内通入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和N2,在生长了缓冲层的SiC衬底上生长N型外延层。N型外延层生长时,所述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和N2的流量分别为50~80slm、400~500sccm、400~500sccm和80~150sccm。N型外延层生长时,外延反应腔内的温度、压力分别为1400-1700℃、50-500mbar。所述N型外延层的厚度为10~100μm。进一步地,N型外延层生长后,在生长P型外延层之前,还包括外延反应腔内条件转换的步骤。所述外延反应腔内条件转换的步骤为:关闭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和N2,将反应室温度上升至1640~1660℃,反应室压力降至50-100mbar,氢气流量设置为50~96slm,在此条件下持温1~2min。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SiC衬底为偏向<11-20>方向4°或者8°的(0001)SiC衬底。步骤(1)中,所述原位刻蚀的条件为:分别以20~200slm和10~15slm的流量向外延反应腔内通入H2和HCl,于40-200mbar压力和1450-1550℃温度下刻蚀10~30min。步骤(2)中,所述缓冲层生长的条件为:向外延反应腔内通入H2、含氯的硅源气体和碳源,在1600~1620℃温度和50~100mbar压力的条件下,在原位刻蚀后的SiC衬底上生长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1~0.2μm。步骤(2)中,所述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的流量分别为10~20slm、20~50sccm、20~50sccm,以控制缓冲层的生长速度为1~2.5μm/h。步骤(3)中,所述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Al掺杂剂、铟源的流量分别为50~96slm、400~800sccm、400~800sccm、1000~2000sccm、20-50sccm。步骤(3)中,外延反应腔内的温度、压力分别为1400-1700℃、50-500mbar。步骤(3)中,所述铟源可以为三甲基铟、三乙基铟、二甲基乙基铟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优选为三甲基铟。所述含氯的硅源气体为SiCl4、SiHCl3、SiH2C12或SiH3C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生长方法生长得到的P型SiC外延。所述P型SiC外延的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SiC衬底、缓冲层、P型SiC层;或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SiC衬底、缓冲层、N型SiC层、P型SiC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P型SiC外延的生长方法中,在1400-1700℃的生长温度时,In原子的表面迀移率很高,在生长P型SiC材料时,生长过程中通入少量的铟源,铟源在H2这种还原性气氛下可产生金属In液滴,增加Al原子在生长表面的迁移率,降低Al与Cl的反应生成AlCl3几率,提高Al并入晶格的几率,增加P型掺杂浓度;而且In原子半径较大,In-C键较长,在H2这种还原性气氛条件下其不会并入SiC晶格中,不会使晶格产生畸变。在生长N型半导体完成后,通过两步界面处理的方式提高界面质量,提高晶体质量;通过先压力和温度后再改变载气,避免反应室流场波动导致反应室掉落颗粒,进而避免三角形缺陷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P型4H-SiC外延的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2中的P型4H-SiC外延的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制备的P型4H-SiC外延中的Al掺杂浓度随径向分布的变化图;图中,1-SiC衬底、2-缓冲层、3-P型SiC外延层、4-N型SiC外延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P型4H-SiC外延的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位刻蚀衬底:选取偏向<11-20>方向4°或者8°的(0001)SiC衬底,对其进行标准清洗;在外延反应腔内,将SiC衬底放置到充抽过的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中,再将反应腔抽成真空,分别以20~200slm和10~15slm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型SiC外延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外延反应腔内对SiC衬底表面进行原位刻蚀;/n(2)生长缓冲层;/n(3)向外延反应腔内通入含有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型SiC外延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外延反应腔内对SiC衬底表面进行原位刻蚀;
(2)生长缓冲层;
(3)向外延反应腔内通入含有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Al掺杂剂和铟源,以生长P型外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SiC外延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铟源可以为三甲基铟、三乙基铟、二甲基乙基铟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SiC外延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3)之间还包括N型外延层生长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P型SiC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Al掺杂剂、铟源流量分别为50~96slm、400~800sccm、400~800sccm、1000~2000sccm、20-50scc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P型SiC外延的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外延反应腔内的温度、压力分别为1400-1700℃、50-500mba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万胜钮应喜刘锦锦张晓洪袁松史天超史文华钟敏
申请(专利权)人:启迪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芜湖启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