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文峰专利>正文

多用太阳能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50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太阳能空调:包括高压储液器、发生器、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吸收器、液泵、液体散热器、气体散热器、低压储液器、电动阀、导管等;接收太阳能的高压储液器(5)和发生器(6)均为密封结构,高压储液器有管道(23)从其下部连通至蒸发器上部,管道中装有电动阀(19),管道在发生器内腔接有喷雾管网34;高压储液器内腔上部有导气管(8)穿出发生器后依次经过导气管(44)、第一气阀(39)、冷凝器(9)、节流器(10)、蒸发器(11),第二气阀(40),第二气阀(40)出口经导管(53)连通至低压储液器(2)内腔下部;本多用太阳能空调可以充分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冷源或热源,特别适合中大型制冷、制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空调。技术背景现有的空调装置的制冷方式有压縮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热电制冷。空调的出 现很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但空调设备消耗能源极大,据统计居民空调消耗电 能占居民消耗电量的50%,特别是夏季空调消耗电量巨大,造成了电量的巨大缺口, 在夏季有许多地区都有拉闸限电,这和空调的大量使用有直接关系;在冬季北方用 于制热消耗的能源也是巨大的。所以研究开发太阳能制冷、制热是空调业的一个发 展方向,因为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太阳能无污染,所以是理想的能源。 但是由于人类现有技术的极限,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装置来吸取太阳能制冷及制热。 在太阳能制热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太阳能热水器经济实惠, 但其只能供热水;在太阳能制冷方面有光伏制冷,它由太阳能光伏电池吸收太阳能 发电,然后由其它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冷源;还有一种是利用热水器和吸收式制冷设 备结合来制冷,此种制冷方法虽然能制冷,但结构复杂而且太阳能利用也低;如中 国专利公报上公开的专利申请《新型太阳能空调装置》,公开号CN2884008该专利 的技术方案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吸收式制冷机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容置流态 蓄热媒介的集热器,吸收式制冷机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以及泵; 发生器与吸收器两端分别用管路连接成一封闭的环路,冷凝器两端通过管路连分别 与发生器和蒸发器相连,蒸发器通过管路与吸收器相连,各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控制溶液各蒸汽流动的泵体。该方案的不足在于 一、它由太阳能集热装置吸收太 阳能,然后由太阳能集热器将能量传递至吸收式制冷机组,该过程会有能量损耗, 所以太阳能利用率不高;二、吸收器不能有效地将制冷剂和溶质互溶;三、吸收器 内的工质溶液,由泵不间断地输送到发生器,该过程要消耗很大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损耗低,经久耐用且高效的太阳能空调。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多用太阳能空调,包括高压储液器、发生器、 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吸收器、液泵和液体散热器、气体散热器、低压储液器、 电动阀、安全阀等;其特征是所述的接收太阳能的高压储液器和发生器均为密封 结构,有管道从高压储液器内腔下部接出后分为两分支 一分支连通至发生器内腔 上部,该分支上装有第三电动阀,该分支在蒸发器的内腔接有喷雾管网,喷雾管网 有多个朝上喷雾的喷雾头;另一分支连通至处于其下方的低压储液器内腔上部,分 支上装有安全阀;还有导气管从高压储液器内腔上部引出后,经第一电动阀、导气 管、气体散热器后连通至低压储液器内腔下部;所述的高压储液器外装有第一压力 控制器和第一液位控制器;所述的发生器外装有第二压力控制器、第二液位控制器; 所述的发生器内腔装有倾斜的汽水分离板,处在前述的喷雾管网下方;所述的发生 器内腔上部有导气管依次顺序经过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蒸发器出口连通至低 压储液器内腔下部;所述的发生器内腔下部有管道连通第二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出 口接液体散热器,液体散热器出口接吸收器上部,且在出口处安有第一喷雾头,吸 收器下部有管接低压储液器内上部;所述的低压储液器内下部有管道接液泵,液泵 出口有管接第四电动阀,第四电动阀出口有管连通至高压储液器内腔上部;所述的低压储液器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的高压储液器、发生器、冷凝器、节流器、吸收器和液体散热器、气体散热器、低压储液器分处上下;其中高压储液器、发生器处 在最上部;高压储液器、发生器的顶部向阳,方便吸收太阳能;而冷凝器、节流器、 吸收器和液体散热器、气体散热器、低压储液器在下部避光处,方便散热,其中冷 凝器、液体散热器、气体散热器有水淋散热,低压储液器则浸入水池中;其中第一压力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阀、第四电动阀、第三电动阀和液泵的开与 关,第一液位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阀、第四电动阀和液泵的开与关;第二液位控制 器控制第二电动阀的开与关,第二压力控制器、控制节流阀的流量大小和第二电动 阀的开与关,第三压力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阀的开与关,第五电动阀受第一压力器 控制器与第二压力控制器的共同控制,第三液位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阀的开与关和 第四电动阀及液泵的开与关。所述的高压储液器四周装有第一扩展板,扩展板由金属板块安装在高压储液器四周。所述的发生器四周装有第二扩展板,扩展板由金属板块安装在发生器四周。 所述的高压储液器内上部有管道连通至发生器内上部,管道中装有第五电动阀。所述的高压储液器外下部装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的发生器外下部和外上部装有第二加热管; 所述的高压储液器内有导热排,导热排由纵向和横向的金属柱焊接组成。 所述的发生器内有导热排,导热排由纵向和横向的金属柱焊接组成。 所述的高压储液器和蒸发器外面罩有透光罩。所述的蒸发器外部装有风机,蒸发器与风机密封,并有管道与室内相连。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多用太阳能空调可以充分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冷源或 热源,同时本装置在工作时消耗小,效率高,所以它特别适合中大型制冷、制热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的A-A线局部视图。图3为沿图1的B-B线局部视图。图4为沿图1的C-C线局部视图。图5为沿图1的D-D线局部视图。图6为沿图1的E-E线局部视图。图中1-第一单向阀,2-低压储液器,3-液泵,4-第一电动阀,5-高压储液器, 6-发生器,7-汽水分离板,8-导气管,9-冷凝器,10-节流器,11-蒸发器,12-导气 管,13-导管,14-第一液位控制器,15-第二电动阀,16-液体散热器,17-吸收器, 18-安全阀,19-第三电动阀,20-第二液位控制器,21-第一压力控制器,22-透光罩, 23-导管,24-气体散热器,25-导管,26-导管,27-第一喷雾头,28-导管,29-第二 压力控制器,30-导气管,31-第四电动阀,32-第五电动阀,33-导热排,34-喷雾管 网,35-第二喷雾头,36-第二单向阀,37-阻流方格突棱,38-第一扩展板,39-第一 气阀,40-第二气阀,41-第三气阀,42-第四气阀,43-第二扩展板,44-导气管,45-导管,46-导管,47-透光罩,48-风机,49-导管,50-第三压力控制器,51-第一加热管,52-第二加热管,53-导管,54-第三液位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多用太阳能空调,包括有高压储液器5、发生器6、 汽水分离板7、冷凝器9、节流器IO、蒸发器ll、吸收器17、液泵3和液体散热器 16、气体散热器24、低压储液器2、电动阀、安全阀、导管、喷雾头等;接收太阳 能的高压储液器5和发生器6均为密封结构,高压储液器5和发生器6外面分别罩 有透光罩47、 22,高压储液器5内有导热排33,其由竖向和横向的金属柱焊接组成, 发生器6内也安装有由竖向和横向的金属柱焊接构成的导热排(未图示),导热排不 仅能够加速太阳能热量的传导,且可加固高压储液器5和发生器6的结构;高压储 液器5装有第一液位控制器14和第一压力控制器21,为更多地吸收太阳能,高压 储液器5四周装有第一扩展板38;发生器6外装有第二压力控制器29和第二液位 控制器20,发生器6四周装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太阳能空调,包括高压储液器(5)、发生器(6)、冷凝器(9)、节流器(10)、蒸发器(11)、吸收器(17)、液泵(3)和液体散热器(16)、低压储液器(2)、电动阀、安全阀、导管、喷雾头;其特征是:接收太阳能的高压储液器(5)和发生器(6)均为密封结构,高压储液器(5)装有第一液位控制器(14)和第一压力控制器(21),发生器(6)外装有第二压力控制器(29)和第二液位控制器(20);有导管(23)从高压储液器(5)内腔下部接出后连通至发生器(6)内腔上部,管道上装有第三电动阀(19),管道在发生器(6)的内腔接有喷雾管网(34),喷雾管网(34)有多个朝上喷雾的第二喷雾头(35);有导气管(12)从高压储液器(5)内腔上部引出后,经第一电动阀(4)、导气管(30)后连通至低压储液器(2)内腔下部;发生器(6)内腔上部有导气管(8)穿出发生器后依次顺序经过导气管(44)、第一气阀(39)、冷凝器(9)、节流器(10)、蒸发器(11),第二气阀(40),第二气阀(40)出口经导管(53)连通至低压储液器(2)内腔下部;在第一气阀(39)之前的导气管(44)有旁路经第三气阀(41)后,再经导管(26)接入蒸发器(11)出口;在第一气阀(39)之后有旁路接第四气阀(42)、导管(46)后接入导管(53);蒸发器(11)外有风机(48),蒸发器(11)与风机(48)处在密封结构内,并且有管道连通至室内;发生器(6)内腔下部有管道(13)连通第二电动阀(15),该电动阀出口接液体散热器(16),液体散热器(16)出口接吸收器(17)上部,且在出口处安有第一喷雾头(27),吸收器(17)下部有管接低压储液器(2)内腔上部;导管(13)中旁接有第二单向阀(36);低压储液器(2)装有用于控制和监控其内部液面的第三液位控制器(54),且有导管接液泵(3),液泵(3)出口有导管(25)接第四电动阀(31),该电动阀(31)出口有管(28)连通至高压储液器(5)内腔上部;低压储液器(2)装有朝上的第一单向阀(1),且在第一单向阀(1)下部装有第三压力控制器(50);在高压储液器(5)的外面下部装有第一加热管(51);在发生器(6)的外面下部和外面上部装有第二加热管(52); 高压储液器(5)、发生器(6)相对于冷凝器(9)、节流器(10)、吸收器(17)、蒸发器(11)、液体散热器(16)、低压储液器(2)分处上下;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施文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