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493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高频电源、进水管、蒸汽输出口,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上,所述电磁线圈与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进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与蒸汽输出口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或分布式线圈。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出蒸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内管壁更不容易结垢,品质可靠性也更高。

A micro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蒸汽发生装置,按耗能方式,可分为燃煤、燃气与用电三种,按加热水容量,可分大中型设备设施型,即各种锅炉,用于区域生活区集中供热或工业应用;小型蒸汽发生装置,一般为小型免检蒸汽发生器,加热容器体积小于30升、工作压力小于0.1MP,此类小型蒸汽发生装置,基本属于设备型,多采用燃气或电加热方式产生蒸汽,应用于医疗、餐饮、洗涤、农产品烘干等商用领域。目前的微型蒸汽发生装置,指最大加热水容积不超过10L,最小不小于20mL,工作压力远小于0.1MP的蒸汽发生装置,其加热容器为铝压铸件组合封闭的型腔,型腔中固定安装电加热管,采用电阻加热方式产生蒸汽,蒸汽于容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导汽硅胶软管排出,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器具中的蒸汽应用,比如电蒸箱。现有技术的微型蒸汽发生装置,基本都采用电热管电阻加热方式,其缺点为:(1)产生蒸汽的时间长,标准环境温度、加热型腔中满水状态、初始冷态启动,出蒸汽时间慢,长达65秒。(2)电热管表面因单位面积热负荷大温度高,十分容易结垢,影响器具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电热管表面温度可达200-300℃,内部电阻丝的温度可达800-1200℃,烧水发生蒸汽工作过程中,如果电热管不能被待烧水充分没入,则电热管内部电阻丝的热量无法及时传热出去,电阻丝容易过温烧断。(3)更为重要的是,电热管表面,按家用电器安全标准,原理上属带电体,直接与加热水接触,其内部电阻丝四周的镁粉随器具振动一旦变位,则电热管表面极易带电,涉及使用安全。对于小型蒸汽发生装置,中国专利CN208349272U小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器公开采用电磁加热方式,但是该专利公开的加热内胆均为导磁材料制成的密闭U型筒状加热容器,此种结构的加热容器容易积垢,且蒸汽产生速度仍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克服了采用电热管电阻加热方式的应用缺点,蒸汽发生速度快,加热容器不易积垢,同时使用更加安全,可以应用于家电产品,用以产生蒸汽或制备热水。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高频电源、进水管、出口端,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上,所述电磁线圈与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进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与出口端连接。其中的出口端可以为热水出口端也可以为蒸汽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或分布式线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为由导磁金属毛细管组成多加热支路、各支路串联、各支路管壁之间紧密并拢的构造。具体为,由导磁金属毛细管多回路串联、各回路管圈壁之间紧密并拢而构成,即毛细加热簧管构造。其构造外形为,各管圈并拢、圈壁互相紧挨的呈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形压缩簧管形状;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匝穿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中心处,并沿其内外管壁,以合适的匝数,紧密、均匀分布、规则绕制,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所述组合,形成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的最大电感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的管壁之间紧密并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两个或以上的导磁金属毛细管支路并联形成的并联加热支路,且各导磁金属毛细管支路的管壁之间并拢,所述并联加热支路的下端合并为支路进水端,上端合并为支路出气端,所述支路进水端与进水管连接,所述支路出气端与出口端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嵌套在所述并联加热支路的外圈管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形毛细加热簧管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线圈,所述集中式线圈嵌套在“C”型导磁芯一侧的导磁柱上,所述“C”型导磁芯的另一侧通过导磁片与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相对的两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C”型导磁芯另一侧通过导磁片上下夹钳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使高频磁场穿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所有回路管壁,进而使所述电磁线圈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最大电感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线圈,所述集中式线圈直接嵌套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椭圆柱体形的直边外圈管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盘管,所述电磁线圈为盘式电磁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盘式安装座夹;所述盘式电磁线圈包括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电磁配合、由里往外盘绕而成的盘式线圈,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由里往外的线匝固定设置在盘式安装座夹中,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盘与盘对应固定叠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与盘式安装座夹之间沿径向设置有导磁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与盘式电磁线圈之间设有辅助导磁加热垫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的导线包括多股漆包线绞线构成。进一步的具体而言,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盘式电磁线圈、盘式安装座夹和导磁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其构造及外形为,导磁金属毛细管由里往外连续圈绕、各管圈管壁紧密并拢的盘状构造,并且,其里圈与外圈两管端,均朝盘一侧弯曲直伸出或斜伸出,一端作为进水端另一端作为出气端;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为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电磁配合、由里往外盘绕而成的盘式线圈,其由里往外的线匝,固定安置在对应的盘式安装座夹中;所述导磁片由性能优良的导磁材料制成,其被固定安置在所述盘式安装座夹中,且位于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的背面、呈径向分布均匀布置,形成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的最佳导磁路径;所述盘式电磁线圈,在所述盘式安装座夹中,其线匝圈数、盘内外径、以及于其背面径向均匀布置的导磁片的数量,为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盘与盘对应固定叠装后,形成最小电磁磁阻回路,以及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构成最大电感值;作为本方案的改进,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与盘式电磁线圈之间,安置辅助导磁加热垫板;所述辅助导磁加热垫板,由导磁金属材料制成,其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各圈管壁充分材料联结,以对后者起起辅助导磁以及辅助加热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止回阀、供水泵、储水箱、导汽软管、水位传感器,所述进水管通过止回阀与供水泵连接,所述供水泵与储水箱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通过导汽软管与出口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汽水分离器和回水管,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通过汽水分离器与出口端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回水管连接,所述回水管与储水箱连接。进一步的,本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可以不包含汽水分离器,这样通过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高频电源、进水管、出口端,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n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上,所述电磁线圈与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进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与出口端连接;/n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线圈或分布式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高频电源、进水管、出口端,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
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上,所述电磁线圈与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进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与出口端连接;
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线圈或分布式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的管壁之间并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两个或以上的导磁金属毛细管支路并联形成的并联加热支路,且各导磁金属毛细管支路的管壁之间并拢,所述并联加热支路的下端合并为支路进水端,上端合并为支路出气端,所述支路进水端与进水管连接,所述支路出气端与出口端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嵌套在所述并联加热支路的外圈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盘管,所述电磁线圈为盘式电磁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盘式安装座夹;所述盘式电磁线圈包括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电磁配合、由里往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告牙徐继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