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19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核桃壳烘干后磨成颗粒,在温度为650~710℃下加热7~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浓硫酸反应0.5~1h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浸泡在盐酸溶液中0.5~1h后用碱水清洗至pH为7后,浸泡在蒸馏水中10~20h后,得到核桃壳颗粒物;将针杆藻、角毛藻和聚磷菌混合制成生物菌剂,根据检测水质中含磷量,确定相应的投放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投放针杆藻、角毛藻、聚磷菌和核桃壳颗粒物,发挥协同除磷的作用,以达到水质快速净化方法。

A method of water purification with compound biological bacter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当前社会对水质环境处理的要求愈来愈严格,对于已经污染的水无法做到立刻处理。污水生物除磷主要是利用聚磷菌(属于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和在好氧条件下蓄积磷的作用。污水除磷包括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而化学除磷包括两个必要的过程,首先将污水中溶解性含磷物质转化成不溶性颗粒形态,通过将颗粒固体去除从而达到污水除磷的目的,生物除磷是通过功能微生物超量富集废水中的磷,去除效果理想,环境友好,富集磷的活性污泥经过处理实现磷资源的回收,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现有生物除磷,采用人工投加除磷剂,人工投加除磷剂,会增加许多的不稳定因素,如无法在特定区添加适量的复合生物菌剂。目前,复合生物菌剂除磷,大都通过无氧和有氧除磷微生物调配而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投放针杆藻、角毛藻、聚磷菌和核桃壳颗粒物,发挥协同除磷的作用,以达到水质快速净化方法。(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生物菌剂制备:S11核桃壳颗粒物制备:将核桃壳烘干后磨成直径为10~40mm的颗粒,在温度为650~710℃下加热7~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其重量2~3%的浓硫酸反应0.5~1h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浸泡在0.2mol/L的盐酸溶液中0.5~1h后用碱水清洗至pH为7后,浸泡在蒸馏水中10~20h后,得到核桃壳颗粒物;S12生物菌剂的制备:将针杆藻、角毛藻和聚磷菌混合制成生物菌剂,其中,生物菌剂中针杆藻的含量为0.1~0.3g/L、角毛藻的含量为0.1~0.3g/L、聚磷菌的含量为0.8~1.5g/L;S2污染水质区投放:检测水质中含磷量,确定投放方式;当水中含磷量大于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一):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0.1~0.2L生物菌剂12~24小时后,再投放步骤S1中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24~60小时;当水中含磷量在0.3~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二):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0.1~0.2L生物菌剂36~60小时后,再投放步骤S1中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当水中含磷量在0.2~0.3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三):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100ml生物菌剂和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60~100小时;当水中含磷量在0.1~0.2mg/L时,选择投放方式(四):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75ml浓度为0.8~1.5g/L的聚磷菌和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当水中含磷量在0.02~0.1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五);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1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当水中含量量小于0.02mg/L时,停止投放。进一步的,步骤S2,采用自动投放系统,自动投放系统包括水质流量数据监测仪、生物菌剂存放桶、核桃壳颗粒物存放桶、控制阀和主控平台;水质流量数据监测仪包括探测头,水质污染区中每相隔2米就设有探测头,并在探测头处通过设置有一根以上的管道与生物菌剂存放桶以及核桃壳颗粒物存放桶连通;水质流量数据监测仪通过探测头监测得到的水质数据发送到主控平台;主控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水质数据发送相应的投放生物菌剂和核桃壳颗粒物添加量的指令到控制阀;控制阀设置在管道上,控制阀包括阀体和与阀体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有体积测量模块、自动投放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体积测量模块、自动投放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主控平台连接;体积测量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主控平台连接,用于接收测量生物菌剂存放桶中生物菌剂的体积和核桃壳颗粒物存放桶中的体积的指令,并将测量的体积量反馈至主控平台;自动投放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平台投放的指令,自动投放模块控制阀体的开启。进一步的,在水质污染区沿着其纵向每2米横向设置有网袋,网袋的网格直径小于核桃壳颗粒物;网袋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端部内侧设有隔水层,下端部设有多个隔间,每个隔间各设有与上端部连通的通道,网袋表面通过热熔方式使其表面吸附活性炭形成有活性炭层;生物除磷系统中的生物菌剂的管道出料口通过网袋的开口设置在上端部内。进一步的,网袋的上端部保持在水质污染区水位上。(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投放的复合生物菌剂,生物菌剂会与水质污染区域中的总磷生成难溶解沉淀物,可把磷分离出去,同时形成的絮凝体对磷也有吸附去除作用。投放高效生物菌剂的是通过利用针杆藻、角毛藻、聚磷菌核桃壳颗粒物的协同作用,以此达到快速高效的净化被污染水体的目的。通过投放生物菌剂,可以在水中形成以针杆藻、角毛藻和聚磷菌为优势种族群体的绿色水体。聚磷菌分解受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而针杆藻、角毛藻利用聚磷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另外,针对除磷制备的高效核桃壳颗粒物可以有效结合有机污染物和所生成的难溶解的沉淀物,净化水质,以提高聚磷菌的活性。同时,针杆藻、角毛藻的光合作用所生产释放出的氧气又可以促进好氧菌的新陈代谢,二者互相协同,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N、P,并且还可以达到抑制其他有害藻生长繁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投放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网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端部;2-下端部;3-隔间;4-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生物菌剂制备:S11核桃壳颗粒物制备:将核桃壳烘干后磨成直径为10~40mm的颗粒,在温度为650~710℃下加热7~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其重量2~3%的浓硫酸反应0.5~1h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浸泡在0.2mol/L的盐酸溶液中0.5~1h后用碱水清洗至pH为7后,浸泡在蒸馏水中10~20h后,得到核桃壳颗粒物;S12生物菌剂的制备:将针杆藻、角毛藻和聚磷菌混合制成生物菌剂,其中,生物菌剂中针杆藻的含量为0.1~0.3g/L、角毛藻的含量为0.1~0.3g/L、聚磷菌的含量为0.8~1.5g/L;S2污染水质区投放:检测水质中含磷量,确定投放方式;当水中含磷量大于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一):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0.1~0.2L生物菌剂12~24小时后,再投放步骤S1中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24~60小时;当水中含磷量在0.3~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二):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nS1复合生物菌剂制备:/nS11核桃壳颗粒物制备:将核桃壳烘干后磨成直径为10~40mm的颗粒,在温度为650~710℃下加热7~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其重量2~3%的浓硫酸反应0.5~1h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浸泡在0.2mol/L的盐酸溶液中0.5~1h后用碱水清洗至pH为7后,浸泡在蒸馏水中10~20h后,得到核桃壳颗粒物;/nS12生物菌剂的制备:将针杆藻、角毛藻和聚磷菌混合制成生物菌剂,其中,生物菌剂中针杆藻的含量为0.1~0.3g/L、角毛藻的含量为0.1~0.3g/L、聚磷菌的含量为0.8~1.5g/L;/nS2污染水质区投放:检测水质中含磷量,确定投放方式;/n当水中含磷量大于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一):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0.1~0.2L生物菌剂12~24小时后,再投放步骤S1中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24~60小时;/n当水中含磷量在0.3~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二):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0.1~0.2L生物菌剂36~60小时后,再投放步骤S1中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n当水中含磷量在0.2~0.3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三):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100ml生物菌剂和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60~100小时;/n当水中含磷量在0.1~0.2mg/L时,选择投放方式(四):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75ml浓度为0.8~1.5g/L的聚磷菌和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n当水中含磷量在0.02~0.1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五);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1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n当水中含量量小于0.02mg/L时,停止投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生物菌剂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复合生物菌剂制备:
S11核桃壳颗粒物制备:将核桃壳烘干后磨成直径为10~40mm的颗粒,在温度为650~710℃下加热7~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其重量2~3%的浓硫酸反应0.5~1h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浸泡在0.2mol/L的盐酸溶液中0.5~1h后用碱水清洗至pH为7后,浸泡在蒸馏水中10~20h后,得到核桃壳颗粒物;
S12生物菌剂的制备:将针杆藻、角毛藻和聚磷菌混合制成生物菌剂,其中,生物菌剂中针杆藻的含量为0.1~0.3g/L、角毛藻的含量为0.1~0.3g/L、聚磷菌的含量为0.8~1.5g/L;
S2污染水质区投放:检测水质中含磷量,确定投放方式;
当水中含磷量大于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一):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0.1~0.2L生物菌剂12~24小时后,再投放步骤S1中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24~60小时;
当水中含磷量在0.3~0.4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二):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0.1~0.2L生物菌剂36~60小时后,再投放步骤S1中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
当水中含磷量在0.2~0.3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三):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100ml生物菌剂和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60~100小时;
当水中含磷量在0.1~0.2mg/L时,选择投放方式(四):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75ml浓度为0.8~1.5g/L的聚磷菌和100~2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小时;
当水中含磷量在0.02~0.1mg/L时,选择投放方式(五);按每平方米水面面积投放50~100g所得到的核桃壳颗粒物除磷36~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弘筑福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