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119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引流净水段、迂回净水段和排流净水段,排流净水段的排水口与主河道连通,引流净水段包括进水口与主河道连通的引流渠道、铺设于引流渠道内的砾石、沿水流方向依次布设的砾石滚水堰和多个第一丁坝,第一丁坝沿引流渠道两侧依次交错排列、并形成蛇口型的第一净水通道,第一丁坝的头部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河道的污水通过引流净水段净化后的水流,相继流入迂回净水段和排流净水段进行净化后,再重新流入主河道,完成多级迂回,提升河道水质净化效果;且多个第一丁坝构成小迂回水流的蛇口型第一净水通道,可阻滞流速,减少反流,增加水体与底质的接触时间和水体溶氧,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净化效果。

River bypass water purification wetl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地表径流水等流入河流导致河流水质劣化,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外源污染,河流的内源污染也不容忽视,河底淤积黑泥长期漂浮在水面上,目前河道整治的重点是截污治理,治理脏、乱、差。但是截污治理只能解决外源污染,内源污染依然存在,河流的生态功能依然得不到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能够提升河道水质净化效果,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引流净水段、迂回净水段和排流净水段,排流净水段的排水口与主河道连通,引流净水段包括进水口与主河道连通的引流渠道、铺设于引流渠道内的砾石、沿水流方向依次布设的砾石滚水堰和多个第一丁坝,第一丁坝沿引流渠道两侧依次交错排列、并形成蛇口型的第一净水通道,第一丁坝的头部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引流净水段、迂回净水段和排流净水段,所述排流净水段的排水口与主河道连通,所述引流净水段包括进水口与主河道连通的引流渠道、铺设于所述引流渠道内的砾石、沿水流方向依次布设的砾石滚水堰和多个第一丁坝,所述第一丁坝沿所述引流渠道两侧依次交错排列、并形成蛇口型的第一净水通道,所述第一丁坝的头部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引流净水段、迂回净水段和排流净水段,所述排流净水段的排水口与主河道连通,所述引流净水段包括进水口与主河道连通的引流渠道、铺设于所述引流渠道内的砾石、沿水流方向依次布设的砾石滚水堰和多个第一丁坝,所述第一丁坝沿所述引流渠道两侧依次交错排列、并形成蛇口型的第一净水通道,所述第一丁坝的头部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渠道的进水口呈喇叭状,所述进水口沿主河道到所述引流渠道的水流流向修筑成缓坡,所述砾石滚水堰位于所述进水口的末端,且所述进水口的宽度由主河道向所述砾石滚水堰一侧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净水段包括呈S型的迂回净水通道,所述迂回净水通道内铺设有砾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旁路净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净水通道内布设有至少一组砾石堰,每组所述砾石堰包括至少三道沿水流方向间隔布设的砾石堰,各个所述砾石堰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变小,每个所述砾石堰的背水面一侧铺设有砾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