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197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包括漂浮主体,漂浮主体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中插接有固定套,固定套固定的套接在主管上,顶端安装在空气泵上,主管上安装有多根微生物群落管,漂浮主体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中朝固定套的一侧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弹簧槽,第一弹簧槽中活动的插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壁的两侧均焊接有拉杆,漂浮主体底部的两侧连接有承重绳,承重绳远离漂浮主体的一端系紧有千斤坠,漂浮主体的顶部靠近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第二弹簧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主管和微生物群落管的安装,是在漂浮装置上直接进行的,大大的降低了安装难度。且结构简单,功能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溶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碦斯特水,其明显的特点是分布不均匀,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总得来说是较强的,但是含水又极不均匀,因岩溶水并不是均匀地遍及整个可溶岩的分布范围,岩溶水在受到污染后需要修复装置进行修复。现有的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在安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主管和微生物群落管的安装一般在水下操作,安装难度难度较大,并且安装效率也较低,因此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包括漂浮主体,前述的漂浮主体的中部开设有通孔,前述的通孔中插接有固定套,前述的固定套固定的套接在主管上,前述的顶端安装在空气泵上,前述的主管上安装有多根微生物群落管,前述的漂浮主体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前述的固定块中朝固定套的一侧方向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包括漂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主体(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中插接有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固定的套接在主管(4)上,所述主管(4)的顶端安装在空气泵上,所述主管(4)上安装有多根微生物群落管(5),所述漂浮主体(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中朝固定套(3)的一侧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弹簧槽(12),所述第一弹簧槽(12)中活动的插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外壁的两侧均焊接有拉杆(9),所述漂浮主体(1)底部的两侧连接有承重绳(16),所述承重绳(16)远离漂浮主体(1)的一端系紧有千斤坠(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包括漂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主体(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中插接有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固定的套接在主管(4)上,所述主管(4)的顶端安装在空气泵上,所述主管(4)上安装有多根微生物群落管(5),所述漂浮主体(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中朝固定套(3)的一侧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弹簧槽(12),所述第一弹簧槽(12)中活动的插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外壁的两侧均焊接有拉杆(9),所述漂浮主体(1)底部的两侧连接有承重绳(16),所述承重绳(16)远离漂浮主体(1)的一端系紧有千斤坠(17),所述漂浮主体(1)的顶部靠近通孔(2)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第二弹簧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3)的外径与通孔(2)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固定套(3)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8)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块(7),且所述支撑块(7)插接在凹槽(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8)插进第一弹簧槽(12)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远离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槽(12)的槽壁上,所述第一弹簧(11)的外径与第一弹簧槽(12)的槽径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朱代强郑克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