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张力并合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1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张力并合床,主要具有至少两框架及一床面相组合,床面结合于框架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相对面处各以铰链相枢接,相对面处另设有凹槽与凸块以相组入;据此,利用铰链供相邻之框架作折合或展开组合,凹槽与凸块供稳定组合,而达到可以折合的目的,缩小体积,以方便搬运或顺利通过狭隘口。(*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与床有关,尤指可以针对藤制床面、编织面,可以作折合,以縮小体积、 方便运送的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二)
技术介绍
目前的床讲究柔软舒适,却忽略了人体骨骼状态,以致常有背痛等情形出现,使用者 于夏季时产生排汗,床产生异味,不易清洗,影响睡眠质量;因此,专家提倡木制床,以 符合人体工学外,但是木制床仍有过于僵硬的情形出现,以致于年轻人不喜欢木制床,所 以市场以木制作框架,而睡床面制成藤制品,如此符合人体工学外(不太柔软又略具弹性), 尚具有通风透气及略具弹性支撑人体骨骼,不易产生异味、容易擦拭,提高人体睡眠质量 等优点,专家们对于藤制床面,有非常好的评价;但是,藤制床面经久使用其寿命不长, 常有凹陷、变形、破损,其床框也亦变形等情形发生,以致于藤制床面较少人使用。然而编织床面,体积庞大, 一旦编织完成系于床框,是无法再拆卸(传统木制床釆用 多单元组装式,可以搬运到住户家再行组装,申请人之前两案则无法拆卸),往往运送人 员于搬运过程、通过住家大门口、电梯、室内门口...等地,会受限于地理环境位置, 而无法顺利搬运,造成运送人员困扰。(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其目的在于提供保有原藤制床面、编织面,又可以 作折合,以縮小体积,方便运送,容易通过狭隘口搬入于住家内。一种高张力并合床,主要具有至少两框架及一床面相组合,床面结合于框架上;其特 征在于该框架相对面处各以供相邻的框架作折合或展开的铰链相枢接,相对面处另设有 供稳定组合的凹槽与凸块以相组入。据此,利用铰链供相邻之框架作折合或展开组合,凹 槽与凸块供稳定组合,而达到可以折合的目的,缩小体积,以方便搬运或顺利通过狭碍口。其中,该框架相对面处之凹槽与凸块,各设成一横向凹槽与相对之横向凸块,和一纵 向凹槽与相对之纵向凸块。其中,该框架与框架下方之相对侧至少各设有一框条,框架与框架展开时,在框条与 框条之间,以预定螺柱固设一定位块,得以稳固两框架之展开。其中,该框架与框架之相邻底面,框架与框架展开时,以一定位板及预定螺柱,加以 定位于两相邻底面,得以稳固两框架之展开。其中,该床面为一上层之藤制面与一下层之编织面,该编织面系以绳穿越该框架,来 回纵横交错形成一编织面,使编织面架设于框架上,该藤制面系位于编织面上方,亦定位于框架上。本技术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其优点及功效在于在保持原有藤制床面、编织面的 基础上,可以作折合,縮小了体积,便于搬动及运送。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之展开、折合立体动作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两框架相邻处之放大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两框架相邻处之放大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动作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定位块,定位板与两框架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之展开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之7—7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之8—8剖面示意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0 、框架 1 0 1 、铰链10 3、螺柱1 1 、横向凸块2 0 、框架2 3、框条3 2 、藤制面10 4、定位板1 2、纵向凸块2 1 、横向凹槽3 0 、床面10 2、定位块 1 0 5 、螺柱1 3、框条2 2、纵向凹槽3 1 、编织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含有至少两框架l 0、 2 0及一床面3 O相组合,床面3 O只有一张,已结合于两框架l 0、 2 0上(床面3 0为前两案之结构,该框架之床面3 0为一上层之藤制面3 2与一下层之编织面3 1,框架l 0、 2Q供绳回绕,并压掣回绕之绳,以紧固绳及改变拉力的方向,以编织成密集的编织 面3 1,该框架l 0、 2 O上有一框槽,该框槽供藤制面周边压入,藤制面3 2与框架1 0、 2 O齐平,具有紧固力,可多重加强藤制面3 2强度),该框架l 0、 2 O相对面处 上、下各以铰链l 0 l相枢接,相对面处另设有一横向凹槽2 l与相对之横向凸块l 1, 和一纵向凹槽2 2与相对之纵向凸块1 2,横向凹槽2 l与纵向凹槽2 2 (或横向凸块l 1与纵向凸块l 2)呈T型排列,供稳定组合;本技术在组装时尚需有两配件定位块l 0 2与定位板1 0 4,如图5至图8所 示,该框架l 0与框架2 0下方之相对侧至少各设有一框条1 3、 2 3,在框架l O与框 架2 O展开时,框条l 3与框条2 3之间,以数螺柱l 0 3固设一定位块1 0 2,定位块 1 0 2之体积得以填满于框条1 3与框条2 3之间,以稳固两框架l 0、 2 Q的展开,该 框架l 0与框架2 O之相邻底面,以一定位板l 0 4及数螺柱1 0 5,加以定位于两相邻 底面,以稳固两框架1 0 、 2 0的展开;藉由上述的结构装置,本技术一种高张力并合床,折合时该两框架l 0、 2 0系 相邻靠合,利用铰链1 0 1供相邻的框架1 0 、 2 0作折合,以縮小面积、体积,以方便 搬运、运输,或顺利通过狭碍口,进入于住家内,而且不需拆卸已固定完成之床面3 0, 折合时该床面3 0跟随两框架1 0、 2 O折合处而作弯折,无损床面3 O之结构;当要展开两框架l 0、 2 0及床面3 0时,只要将两框架l 0、 2 O背离分开,展开 成一平面,该床面3 O亦铺成一平面状,该框架2 0之横向凹槽2 l供另一框架l O相对 面之横向凸块l l嵌入,该框架2 0之纵向凹槽2 2供另一框架1 0相对之纵向凸块1 1 嵌入,以对准归位,避免走位,供后续之结合动作,为了使展开框架l 0、 2 0的结构稳 固,在框架l 0与框架2 0展开时,相邻框条l 3与框条2 3之间,以数螺柱l Q 3固设 一定位块10 2,该框架1 0与框架2 0之相邻底面,以一定位板1 0 4及数螺柱105, 加以定位于两框架l 0、 2 0相邻底面,得以稳固两框架l 0、 2 0之展开;又加上原本 床面3 0为扎实之结构(可供弹跳),所以虽为两框架l 0、 2 0相组合式,但展开后之 结构稳固而不松脱;本案不仅可作两框架1 Q 、 2 Q之组合,亦可作三框架之组合,甚至四框架之组合, 都可利用本案技术加以延伸发展,轻松地折合或展开,而不损其结构性。权利要求1、一种高张力并合床,主要具有至少两框架及一床面相组合,床面结合于框架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相对面处各以供相邻的框架作折合或展开的铰链相枢接,相对面处另设有供稳定组合的凹槽与凸块以相组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相对面处之凹槽 与凸块,各设成一横向凹槽与相对之横向凸块,和一纵向凹槽与相对之纵向凸块。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与框架下方之相 对侧至少各设有一框条,框架与框架展开时,在框条与框条之间,以预定螺柱固设一定位块。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与框架之相邻底 面,框架与框架展开时,以一定位板及预定螺柱,加以定位于两相邻底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张力并合床,其特征在于该床面为一上层之藤制 面与一下层之编织面,该藤制面系位于编织面上方,亦定位于框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张力并合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张力并合床,主要具有至少两框架及一床面相组合,床面结合于框架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相对面处各以供相邻的框架作折合或展开的铰链相枢接,相对面处另设有供稳定组合的凹槽与凸块以相组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净茵
申请(专利权)人:贺园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