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114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拖曳电缆的一端连接于USV上的绞车上,另一端与拖曳装置主体相连,导向罩安装于拖曳装置主体上,导向罩上设有用于视觉导引AUV的LED灯;拖曳装置主体上分别安装有电子舱、舵叶调整单元及超短换能器,拖曳装置主体的两侧对称设有舵叶调整单元,舵叶调整单元及电子舱用于保证拖曳装置主体的平稳性,超短换能器与AUV上的超短信标配合,用于声学导引AUV。本发明专利技术削弱了海浪对回收系统的扰动,适应海况能力强,装置简单,可靠性高。

A towing device for autonomous recovery of AUV from USV and its recovery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水面艇(USV)回收自主水下航行器(AUV)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AUV和USV的技术不断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两种机器人的协作能力也越来越重要。由于AUV的续航能力和通信能力十分有限,需要通过能源补给以增强其任务能力。无人水面艇作为一种小型无人水面平台,能够联通水下、水上无人平台。为了建立UUV和USV之间的物理联系,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使USV成为AUV的有力支撑平台,利用USV自主回收AUV成为了一个亟待突破的瓶颈技术。传统的回收对接AUV的方法主要有水下入坞对接回收,于2016年4月20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5501415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海AUV入坞的末端自动对接装置及方法”,这种回收方法成本较大,耗时较长,属于静态对接方法,无法适用于USV与AUV的动态对接回收场景。因此,设计一种适用海况等级高、装置简单、回收成功率高的动态回收装置和方法变得迫切而又关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曳装置主体(7)、拖曳电缆(6)以及导向罩(16),其中拖曳电缆(6)的一端连接于USV(1)上的绞车(2)上,另一端与拖曳装置主体(7)相连,所述导向罩(16)安装于拖曳装置主体(7)上,该导向罩(16)上设有用于视觉导引AUV(8)的LED灯(25);所述拖曳装置主体(7)上分别安装有电子舱(26)、舵叶调整单元(23)及超短换能器(11),该拖曳装置主体(7)的两侧对称设有舵叶调整单元(23),所述舵叶调整单元(23)及电子舱(26)用于保证拖曳装置主体(7)的平稳性,所述超短换能器(11)与AUV(8)上的超短信标(12)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曳装置主体(7)、拖曳电缆(6)以及导向罩(16),其中拖曳电缆(6)的一端连接于USV(1)上的绞车(2)上,另一端与拖曳装置主体(7)相连,所述导向罩(16)安装于拖曳装置主体(7)上,该导向罩(16)上设有用于视觉导引AUV(8)的LED灯(25);所述拖曳装置主体(7)上分别安装有电子舱(26)、舵叶调整单元(23)及超短换能器(11),该拖曳装置主体(7)的两侧对称设有舵叶调整单元(23),所述舵叶调整单元(23)及电子舱(26)用于保证拖曳装置主体(7)的平稳性,所述超短换能器(11)与AUV(8)上的超短信标(12)配合,用于声学导引AUV(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装置主体(7)包括V型翼(22)、拖曳环(21)、竖直翼(19)、背部浮体(16)、尾部浮块(17)及转接板(24),该拖曳环(21)、竖直翼(19)及电子舱(26)分别安装在V型翼(22)上,所述拖曳电缆(6)的另一端与拖曳环(21)相连;所述背部浮体(16)安装在竖直翼(19)外部,该竖直翼(19)两侧的V型翼(22)上对称安装有舵叶调整单元(23);所述超短换能器(11)通过转接板(24)安装在V型翼(22)上,在该超短换能器(11)两侧的转接板(24)上对称设有尾部浮块(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浮体(16)为空心壳体,外罩在竖直翼(19)上,该竖直翼(19)上设有套筒(18),所述背部浮体(16)上对应套筒(18)的位置开设有插孔(1601),所述套筒(18)由对应的插孔(1601)穿出,实现背部浮体(16)与竖直翼(19)的固定;所述背部浮体(16)的下表面与V型翼(22)的上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环(2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更换拖曳电缆(6)不同拖挂点的孔;所述电子舱(6)通过小月牙座(20)固定在V型翼(22)的下表面;所述竖直翼(19)通过直角接(27)固定在V型翼(22)的上表面;所述尾部浮块(17)为空心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短换能器(11)通过固定装置固接于拖曳装置主体(7)上,该固定装置包括上瓦块(28)、胶皮(29)、U型块(30)及基座(31),该基座(31)固接于拖曳装置主体(7)上,所述基座(1)的底部呈倒置的“U”型,该“U”型的底面为平端面G(3101),所述基座(1)的顶部为圆弧面(3102),该圆弧面(3102)的两侧设有凸耳A(3103);所述上瓦块(28)为与圆弧面(3102)相对应的弧形,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凸耳A(3103)相连的凸耳B(2801),所述超短换能器(11)被夹紧在基座(31)的圆弧面(3102)与上瓦块(28)之间;所述超短换能器(11)被夹紧的部位的外表面套设有胶皮(29);所述圆弧面(3102)上连接有限制超短换能器(11)轴向位移的U型块(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USV自主回收AUV的拖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舱(26)包括密封壳及分别安装在该密封壳内的TCM5传感器(32)、电源模块(39)、单片机(40)、深度计(41)及底板(37),该密封壳包括头部(33)、壳体(34)及底部法兰盘(42),所述壳体(34)的两端分别与头部(33)和底部法兰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海涛张海亭林扬张海洋白桂强孟令帅陈佳伦唐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