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0986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体承压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分体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具有金属壳体,壳体的正面为显示控制面板,在壳体内设置有热管路、冷管路和智能控制器主机,显示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与智能控制器主机相连的液晶显示智能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外观美观,将控制器设置于壳体的显示控制面板上,使整体更为结构紧凑,同时保证了控制器与控制器主机线路连接的可靠性,安装及操作控制方便。另外,较同类的单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相比,可通过检测热管路与冷管路的介质液的温度差直观了解水箱内水与介质液的热交换情况,以便操控循环泵的启动关闭及调节介质液的流速对热交换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体承压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分体阳台壁挂式 太阳能热水器的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技术背景由于目前全球能源危机,新型能源的利用不断发展,其中太阳能这种新 型能源由于其资源充足、使用环保等优势,在全球得到日益重视并将太阳能 的利用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应用于分体承压太阳能 热水系统和分体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用于控制太阳能集热器到分体式 承压水箱的热量传递过程,以加热水箱内的水,可以说是分体承压太阳能热 水系统和分体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心脏。当前分体式承压太阳能热水 系统在国际上的使用量不断增长,同时,与此相配套使用的工作站控制系统 也随之产生。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作站控制系统,系统的主要控制部件与体机 是开对分离结构,在安装使用时需将控制部件与体机内部的对应功能部件通 过导线连接,操作比较繁琐,同时不能确保线路连接的可靠性,另外,目前 的同类产品的工作站控制系统,采用普通的白色泡沫作为外壳,美观性较差, 同时结构强度也不高,与先进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极不配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的工作站控制系统存在的安装使用不便、外观性差的不 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管路太阳能智 能工作站系统,具有金属壳体,壳体的正面为显示控制面板,在壳体内设置有热管路、冷管路和智能控制器主机,显示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与智能控制器 主机相连的液晶显示智能控制器。为了有效控制太阳能集热器到分体式承压水箱的热量传递过程,进一步 地所述热管路的上端设置有热管路进口,下端设置有热管路出口,在热管 路的管体上设置有单向止回阀、安全溢流阀、压力表和热管路温度传感器, 热管路进口、热管路出口和安全溢流阀伸出到壳体外部。所述冷管路的下端 设置有冷管路进口,上端设置有冷管路出口,在冷管路的管体上设置有三通 球阀、单向止回阀、冷管路温度传感器、循环泵和膨胀管连接口,三通球阀 的上连接有介质液加注口,冷管路进口、冷管路出口、介质液加注口和膨胀 管连接口伸出到壳体外部。为了便于观察管路压力情况及方便对循环泵的控制,再进一步地在显 示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压力表显示视窗和循环泵控制窗。为了直观地显示管路内的液体流量,以便可以通过流量反映加热情况, 适时对流量加以控制,更进一步地在显示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液体流量显示 器,液体流量显示器与设置在壳体内冷管路上的液体流量传感器相连。为了实现在每次系统启动时自动赶跑管路内的残留空气,保证介质在管 路中顺畅循环,更进一步地在热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在排气阀处设置有 内管和外管,排气阀伸出到壳体外部。本技术设计新颖,外观美观,将控制器设置于壳体的显示控制面板 上,使整体更为结构紧凑,同时保证了控制器与控制器主机线路连接的可靠 性,安装及操作控制方便,另外,较同类的单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相 比,双管路结构可以通过检测热管路与冷管路的介质液的温度差直观了解水 箱内水与介质液的热交换情况,以便通过循环泵的启动关闭及调节介质液的流速对热交换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在整个热水系统中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l.壳体2.显示控制面板3.热管路4.冷管路5.智能控制器主机 6.液晶显示智能控制器7.热管路进口 8.热管路出口 9.单向止回阀10. 安全溢流阀ll.压力表12.热管路温度传感器13.排气阀14.冷管路进 口 15.冷管路出口 16.三通球阀17.单向止回阀18.冷管路温度传感器 19.循环泵20.膨胀管连接口 21.介质液加注口 22.压力表显示视窗23 控制窗24.液体流量显示器25.液体流量传感器26.内管27.外管28. 分体承压太阳能热水系统29.分体式承压水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一种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具有壳体l,壳 体l采用金属结构,增加美观性的同时,加强了结构强度。壳体l的正面为 显示控制面板2,在壳体1内设置有热管路3、冷管路4和智能控制器主机5, 显示控制面板2上设置有与智能控制器主机4相连的液晶显示智能控制器5, 智能控制器主机4和液晶显示智能控制器5之间的线路采用接插式连接,如 可选用航空插头,使连接性能更为可靠。热管路3的上端设置有热管路进口 7,下端设置有热管路出口 8,在热 管路3的管体上设置有单向止回阀9、安全溢流阀10、排气阀13、压力表11 和热管路温度传感器12,热管路进口7、热管路出口8、安全溢流阀10和排 气阀13伸出到壳体1外部。单向止回阀8保证了管路内的介质液的单向流动,防止介质液的回流;安全溢流阀IO保证管路内压力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在热管路3上设置有排气阀13,并且在排气阀13处设置有内管26和外管27,这 样,当管路中残留空气时,在空气随着介质液由内管26进入到外管27时, 气体会被后方的介质液排挤到内管26和外管27之间的隔层,并通过排气阀 13排出;压力表11用于显示管路内的工作压力,以便对管路压力进行及时 调节,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热管路温度传感器12用于测定热管路中的介质液 的即时温度。冷管路4的下端设置有冷管路进口 14,上端设置有冷管路出口 15,在 冷管路4的管体上设置有三通球阀16、单向止回阀17、冷管路温度传感器 18、循环泵19和膨胀管连接口 20,三通球阀16上连接有介质液加注口 21, 冷管路进口 14、冷管路出口 15、介质液加注口 21和膨胀管连接口 20伸出到 壳体1外部。三通球阀16起到了介质液加注口 21的启闭及在进行管路维护 时的截流作用;单向止回阀17保证了管路内的介质液的单向流动,防止介质 液的回流;冷管路温度传感器18用于测定冷管路4中的介质液的即时温度; 循环泵19是整个介质液循环回路的动力源,驱动介质液在管路内流动;膨胀 管连接口 20使管内介质液有一定的膨胀余量,保证介质液在管路内安全运 行。在显示控制面板2上设置有压力表显示视窗22和循环泵控制窗23,壳 体1内的压力表11的表盘和循环泵19的控制面刚好分别位于压力表显示视 窗22和循环泵控制窗23的后方。在显示控制面板2上还设置有液体流量显 示器24,液体流量显示器24与设置在壳体内冷管路4上的液体流量传感器 25相连。本技术所述的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与分体承压太阳能热水系统28和分体式承压水箱29组成整个热水系统,如图3所示。介质液通常 采用乙二醇,介质液通过分体承压太阳能热水系统28吸收热量后,由热管路 3到达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之后进入分体式承压水箱29,与水箱 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升高水箱内的水温,热交换完毕后的介质液此后由冷管 路4再次经过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最后回流至分体承压太阳能热 水系统28重新进行升温。由于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实现了对介质液发生热交换前后温 度进行检测,这样就可以通过检测到的这两个温度数据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当热交换前后的介质液温差较大,说明介质液与分体式承压水箱29内的水温 差也较大,此时,水正大量吸热,这时可通过提高循环泵19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管路太阳能智能工作站系统,其特征是:具有金属壳体(1),壳体(1)的正面为显示控制面板(2),在壳体(1)内设置有热管路(3)、冷管路(4)和智能控制器主机(5),显示控制面板(2)上设置有与智能控制器主机(5)相连的液晶显示智能控制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宇李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伍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