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及超大工件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940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及超大工件前处理装置,集液排液结构包括集液槽和排液仓,所述集液槽的上端设有集液口,两侧的侧壁开有多个排液口,并且每个排液口连接一个排液仓,所述排液仓与排液口相互连通,在排液仓内部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液口且可控的阀门,排液仓的底部连接有导流筒,导流筒下方设有用于液槽;超大工件前处理装置包括棚体以及所述的集液排液结构,所述棚体内设有喷淋区,喷淋区的底部设有条状的回流口,回流口的下方连接有集液排液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排液,以及避免污染和窜液问题,同时还具有土地占用少、投资小、能耗低、运营中产生的废水少,设备方便维护等优点。

A structure of collecting liquid and discharging liquid and a pretreatment device for oversized workpie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及超大工件前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及超大工件前处理装置,属于涂装工艺中的清洁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涂装可以使产品外观亮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的抗腐蚀、抗氧化能力,从而极大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更好的涂装效果,金属零件在涂装工序之前都需要进行处理,去除零件表面的油污、灰尘、氧化膜等杂质,这是整个涂装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基础工序。当前大型金属零件的前处理方法,有浸槽式和喷淋式两种。从投资成本和占地面积两方面进行考量,通常采用的是浸槽式,即建设多个大型的水槽,依照清洗工艺的不同,分别设置为热水洗、除锈、脱脂、清水洗、表调、钝化等,一般水槽的数量在八到十几不等。假设要处理一个长宽高为2米×4米×2.3米的零件,不考虑上下工件的位置,仅单个水槽的占地面积为2.5×4.5=11.25平方米(考虑水槽要比零件大,以及水槽隔墙的厚度),10个水槽的净占地面积至少为112平方米,由于水槽一个个排列,工件需要从一个槽移到另一个槽,考虑到前后预留位置,实际需要留给水槽的占地面积会更大,至少200平方米以上。另外每个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槽和排液仓,所述集液槽的上端设有集液口,两侧的侧壁开有多个排液口,并且每个排液口连接一个排液仓,所述排液仓与排液口相互连通,在排液仓内部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液口且可控的阀门,排液仓的底部连接有导流筒,导流筒下方设有用于液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槽和排液仓,所述集液槽的上端设有集液口,两侧的侧壁开有多个排液口,并且每个排液口连接一个排液仓,所述排液仓与排液口相互连通,在排液仓内部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液口且可控的阀门,排液仓的底部连接有导流筒,导流筒下方设有用于液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呈条状楔形结构,且其截面为倒梯形;集液槽的集液口与其上端设备的回流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通过气缸控制,气缸安装在排液仓的最外端侧面上,并且气缸轴伸入排液仓内部与所述阀门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液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与集液槽的底部底板的交接边界为便于液体流入的直线。


5.一种超大工件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处理装置包括棚体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排液结构,所述棚体内设有喷淋区,喷淋区的底部设有条状的回流口,回流口的下方连接有所述集液排液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政龚永平楼金波刘士一
申请(专利权)人:微一绿色环保科技海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