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089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28
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由次流导管(1)注入的上游次流介质(3)分布在混合器管道(2)的中心轴线位置,使被注入的上游次流介质在进入混合器管道内部时在上游主流介质(5)的中心部位分布,而后再随上游主流介质流动进入高效混合单元(4),在进入混合器管道后的一次扩散即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混合均匀等优点,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An injection method of mixer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的注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管道混合器可以使流体在管路的流通过程中被混合器内部的混合单元改变运动状态,产生混合流动,从而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在石油、化工、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常常被用来混合多路介质。对于被混合的介质,来自上游管路的称为主流介质;在混合器附近添加进入的介质称为次流介质。现有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如图1所示,混合器管道2的主流入口与上游主流介质5的来管连接,次流导管1的次流入口与上游次流介质3的来管连接,混合器管道2的出口与下游混合后介质管线连接。当混合器开始进行混合操作时,首先打开上游主流介质5来管管线上的阀门,使上游主流介质5通过混合器,然后打开上游次流介质3来管管线上的阀门,使上游次流介质3进入混合器。实施时,次流导管1的出口直接设置在混合器管道2的内壁上,上游次流介质3自混合器管道2外壁直接注入,采用上述注入方法注入的上游次流介质3的一次扩散有限,注入的上游次流介质3仅能分布在注入口附近,随上游主流介质5流动进入混合单元后才能发生混合流动,而由于现有混合设备的混合单元多为剪切型单元,使流体经过混合单元时被导流产生旋转。但对于现有的注入方式来说,自注入口进入的上游次流介质3仅分布在注入口附近,也就是上游主流介质5的上部,不能与上游主流介质5充分的混合,即使进入混合单元,发生旋转流动后,也只能在靠近混合器管道2内壁的区域流动,不能与上游主流介质5充分混合,也就是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较差。此时,如果要达到预期的混合效果,则需要更多的混合单元。因此,会带来混合器结构尺寸较长,设备成本较高等缺点,不利于提高混合器的混合效率和降低混合器的生产成本等。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长期技术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注入介质的混合效率,对于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如上所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所述注入方法为将上游次流介质通过次流导管引流到混合器管道的中心位置,使进入到混合器管道内的上游主流介质与上游次流介质在进入高效混合单元前充分混合获得预混合介质,预混合介质经高效混合单元再次混合后得到所需的混合介质。所述的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所述次流导管上介质出口方向与上游主流介质流动方向相反。所述的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所述次流导管上介质出口方向与上游主流介质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的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所述混合器管道的外缘面靠近上游主流介质入口处设有L形次流导管,所述次流导管上介质出口与混合器管道同心设置,次流导管上介质出口方向与高效混合单元同向或反向设置。所述的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所述混合器管道的主流入口与上游主流介质5的来管连接,次流导管的次流入口与上游次流介质的来管连接,混合器管道的出口与下游混合后介质管线连接。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所述的优越性:本专利技术将由次流导管注入的上游次流介质分布在混合器管道的中心轴线位置,使被注入的上游次流介质在进入混合器管道内部时在上游主流介质的中心部位分布,而后再随上游主流介质流动进入高效混合单元,在进入混合器管道后的一次扩散即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混合均匀等优点,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混合器介质注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混合器介质注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混合器介质注入方法的另一方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1、次流导管;2、混合器管道;3、上游次流介质;4、高效混合单元;5、上游主流介质。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在描述结构时采用的“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结合附图2~3所述的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所述注入方法为将上游次流介质3通过次流导管1引流到混合器管道2的中心位置,所述次流导管1上介质出口方向与上游主流介质5流动方向相反或次流导管1上介质出口方向与上游主流介质5流动方向一致,使进入到混合器管道2内的上游主流介质5与上游次流介质3在进入高效混合单元4前充分混合获得预混合介质,预混合介质经高效混合单元4再次混合后得到所需的混合介质。具体实施时,如图2、3所示,在所述混合器管道2的外缘面靠近上游主流介质5入口处设有L形次流导管1,所述次流导管1上介质出口设置在混合器管道2内且与混合器管道2同心设置,次流导管1上介质出口方向与高效混合单元4同向或反向设置,次流导管1上介质入口位于混合器管道2外缘面的上方。实施时,所述混合器管道2的主流入口与上游主流介质5的来管连接,次流导管1的次流入口与上游次流介质3的来管连接,混合器管道2的出口与下游混合后介质管线连接。当混合器开始进行混合操作时,首先打开上游主流介质5来管管线上的阀门,使上游主流介质5进入混合器管道2,然后打开上游次流介质3来管管线上的阀门,使上游次流介质3进入混合器管道2。上游次流介质3在压力推动下自次流导管1的介质出口喷出,此时,上游次流介质3被次流导管1导流至混合器管道2入口附近,且次流导管1的介质出口位于混合器管道2入口截面中心位置,因此被导入的上游次流介质3会在混合器管道2入口的中心区域喷出扩散,被喷出后的上游次流介质3与上游主流介质5混合后进入高效混合单元4的混合入口,在高效混合单元4的导流作用下产生旋转流动,最终达到混合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混合器注入方法相比,由于注入的上游次流介质3位于混合器管道2的中心,在进入高效混合单元4时,在高效混合单元4的导流作用下产生旋转,位于混合器管道2中心的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不断的流向靠近混合器管道2内壁,在此流动过程中,达到混合的作用;而现有的混合器注入方法上游次流介质3自进入混合器管道2开始,就只能在靠近混合器管道2外壁的区域流动,不能与上游主流介质5充分混合。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注入方法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注入方法一次扩散性好,在次流介质进入混合器后的初期即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注入方法有利于减小混合器整体结构尺寸,降低设备成本;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注入方法有利提高混合器的混合效率,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本专利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为了公开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专利技术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注入方法为将上游次流介质(3)通过次流导管(1)引流到混合器管道(2)的中心位置,使进入到混合器管道(2)内的上游主流介质(5)与上游次流介质(3)在进入高效混合单元(4)前充分混合获得预混合介质,预混合介质经高效混合单元(4)再次混合后得到所需的混合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注入方法为将上游次流介质(3)通过次流导管(1)引流到混合器管道(2)的中心位置,使进入到混合器管道(2)内的上游主流介质(5)与上游次流介质(3)在进入高效混合单元(4)前充分混合获得预混合介质,预混合介质经高效混合单元(4)再次混合后得到所需的混合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次流导管(1)上介质出口方向与上游主流介质(5)流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介质的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次流导管(1)上介质出口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宏雷王锐锋刘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德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