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腿部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体育器械
,特别是涉及便携式腿部训练装置,主要用于对腿部进行锻炼的作用。
技术介绍
腿部训练装置,主要是用于腿部进行运动锻炼的一种装置,目前,现有的腿部训练装置大多结构较大,放置在体育馆中,不方便携带,而且,一种体育器材只能进行腿部单一部分肌肉的锻炼,实用性低。现有公开文献,CN209348034U-一种便携式的腿部训练装置,包括U形框、滑板组件、推板和座椅组件,所述U形框背面的两端皆铰接有底板,且底板内侧的两端皆焊接有端头圆管,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导轨,且第一导轨的上表面安装有负重轮,所述负重轮之间通过第一横轴固定连接,且第一横轴和端头圆管之间通过绳带连接,所述端头圆管之间焊接有弧形圆管,且弧形圆管上安装有滑板组件,所述底板的外侧皆固定有第二导轨,且第二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U形框的上表面安装有座椅组件。该便携式的腿部训练装置造价较低,拆装步骤简易,方便折叠收纳和携带,能够进行多种腿部的肌肉训练,一机多用,实用性较强,但是,此装置在使用时,仍然需要展开放在一个区域,无法在人们边走路的同时边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腿部训练装置,通过调节杆和固定杆之间的相对滑动,弹簧的伸缩拉动,配重机构的重力,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踏板和弧形固定条对腿部的绑定固定,解决了现有的腿部训练装置不方便携带,只能对腿部单一肌肉进行锻炼和锻炼需要选定在特定区域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r>本专利技术为便携式腿部训练装置,包括调节杆、固定杆和踏片,所述固定杆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分别固定在踏片的顶面两侧,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节杆,其中,所述固定杆的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一侧设置有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杆的侧面上,同时两个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上端之间位置配合有弧形固定条;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上方位于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面上放置有配重机构,其中,所述配重机构有多个配重块沿竖直方向对齐堆砌而成,所述配重块和放置板为尺寸大小相同的扇形形状,所述配重块上沿周向方向均布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放置板上沿周向方向均布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为一一对齐设置,且对齐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配合有第一螺旋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外侧面上固定有紧固柱,所述调节杆的上端两侧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调节杆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挂耳,同时固定杆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挂耳,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杆上的两个所述固定环上均套合有第一连接套,同时另个所述调节杆上的两个所述固定环上均套合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紧固柱的一端穿过开口槽延伸至固定杆的外侧与限位片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杆外侧的紧固柱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螺纹齿,所述限位片和固定杆外侧面之间位置的紧固柱上配合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靠近限位片一侧的紧固柱上配合有紧固套;所述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位于调节杆和固定杆连接体的同侧,且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之间位置设置有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挂耳上,通过弹簧的另一端上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的一端挂合在第一挂耳中。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固定条的两侧上对称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上端顶面上固定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与第三安装孔之间配合设置,且位于弧形固定条上方的第二螺旋杆上螺旋配合有第二螺母。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两端内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条,同时两个连接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杆两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下方的第一螺旋杆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圆形限位块,所述配重机构上方的第一螺旋杆上螺旋配合有第一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靠近固定杆一侧外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插柱,所述固定杆的外侧面上与插柱对齐设置有插孔,所述插柱和插孔之间配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齿,且第二螺纹齿与第一螺纹齿之间螺旋配合,所述紧固套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拧紧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套上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套上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带上沿第一连接带延伸方向均布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头,且定位孔用于与固定头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与弧形固定条分别设置与踏片的上方两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紧固柱滑动卡合在开口槽中,可以实现调节杆和固定杆之间的相对滑动,通过定位套上的插柱和固定杆上的插孔配合设置,可以实现调节杆和固定杆的定位,该设置目的在于对本装置进行收纳,方便携带。2、本专利技术通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杆和固定杆的连接,可以在走路的同时对大腿和小腿之间连接肌肉进行锻炼,通过配重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腿部锻炼的承重,从而实现大腿和小腿上肌肉的锻炼,该设置可以同时对腿部多处肌肉进行锻炼,实用性更广。3、本专利技术通过踏板和弧形固定条的设置可以用于将本装置固定在下端固定在鞋上,通过第一连接带上的定位孔和第二连接带上的固定头的配合可以将本装置的上端固定在大腿上,从而实现本装置在人员走路的同时进行锻炼。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配置机构的装配图;图4为定位套和紧固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弧形固定条的装配图;图6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7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8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连接带;2、调节杆;3、紧固柱;4、固定杆;5、配重机构;6、弧形固定条;7、第二连接带;8、弹簧;9、放置板;10、弧形连接板;11、开口槽;12、踏片;13、第一螺旋杆;14、第二螺旋杆;15、定位套;16、紧固套;101、第一连接套;102、定位孔;201、固定环;301、第一螺纹齿;302、限位片;401、插孔;501、配重块;502、第一安装孔;601、第三安装孔;701、第二连接套;702、固定头;801、第二挂耳;802、挂钩;803、第一挂耳;901、第二安装;902、连接条;1301、第一螺母;1302、圆形限位块;1401、第二螺母;1501、插柱;1601、拧紧耳;1602、第二螺纹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腿部训练装置,包括调节杆(2)、固定杆(4)和踏片(12),其特征在于:/n所述固定杆(4)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杆(4)的底部分别固定在踏片(12)的顶面两侧,两个所述固定杆(4)的上端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节杆(2),/n其中,所述固定杆(4)的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开口槽(11),所述固定杆(4)的下端一侧设置有弧形连接板(10),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杆(4)的侧面上,同时两个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上端之间位置配合有弧形固定条(6);/n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上方位于固定杆(4)的外侧设置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的顶面上放置有配重机构(5),/n其中,所述配重机构(5)有多个配重块(501)沿竖直方向对齐堆砌而成,所述配重块(501)和放置板(9)为尺寸大小相同的扇形形状,所述配重块(501)上沿周向方向均布有第一安装孔(502),所述放置板(9)上沿周向方向均布有第二安装孔(901),所述第一安装孔(502)和第二安装孔(901)为一一对齐设置,且对齐设置的第一安装孔(502)和第二安装孔(901)中配合有第一螺旋杆(13);/n ...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腿部训练装置,包括调节杆(2)、固定杆(4)和踏片(12),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杆(4)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杆(4)的底部分别固定在踏片(12)的顶面两侧,两个所述固定杆(4)的上端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节杆(2),
其中,所述固定杆(4)的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开口槽(11),所述固定杆(4)的下端一侧设置有弧形连接板(10),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杆(4)的侧面上,同时两个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上端之间位置配合有弧形固定条(6);
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上方位于固定杆(4)的外侧设置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的顶面上放置有配重机构(5),
其中,所述配重机构(5)有多个配重块(501)沿竖直方向对齐堆砌而成,所述配重块(501)和放置板(9)为尺寸大小相同的扇形形状,所述配重块(501)上沿周向方向均布有第一安装孔(502),所述放置板(9)上沿周向方向均布有第二安装孔(901),所述第一安装孔(502)和第二安装孔(901)为一一对齐设置,且对齐设置的第一安装孔(502)和第二安装孔(901)中配合有第一螺旋杆(13);
所述调节杆(2)的下端外侧面上固定有紧固柱(3),所述调节杆(2)的上端两侧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01),所述调节杆(2)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挂耳(803),同时固定杆(4)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挂耳(801),
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杆(2)上的两个所述固定环(201)上均套合有第一连接套(101),同时另个所述调节杆(2)上的两个所述固定环(201)上均套合有第二连接套(701);
所述紧固柱(3)的一端穿过开口槽(11)延伸至固定杆(4)的外侧与限位片(302)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杆(4)外侧的紧固柱(3)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螺纹齿(301),所述限位片(302)和固定杆(4)外侧面之间位置的紧固柱(3)上配合有定位套(15),所述定位套(15)靠近限位片(302)一侧的紧固柱(3)上配合有紧固套(16);
所述第一挂耳(803)和第二挂耳(801)位于调节杆(2)和固定杆(4)连接体的同侧,且第一挂耳(803)和第二挂耳(801)之间位置设置有弹簧(8),
其中,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挂耳(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述雄,王杰,闫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