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0784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验光得到全眼屈光度,将全眼屈光度从眼镜平面转化到角膜平面,由角膜平面的屈光度获得全眼总散光;步骤二,利用角膜曲率计间接获得角膜前表面散光;步骤三,利用全眼总散光、眼内散光和角膜前表面散光之间的矢量关系检测眼内散光。该方法采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以及角膜曲率计等现有简单设备及简便验光手段,无论眼内总散光与角膜前表面散光的关系如何,均可以准确获得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准确度高。

A detection method of intraocular astigmatism and astigmatism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属于眼科

技术介绍
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与角膜的弧度有关。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在白内障手术中,人眼晶体的散光度及散光轴的评估是否准确可以直接决定术后视觉的质量;眼内散光高,角膜激光手术效果往往很差,角膜激光手术在低眼内散光(ORA)组(眼内散光/眼总散光<1.0)的效果是高眼内散光(ORA)组(眼内散光/眼总散光≥1.0)的两倍以上。而现有技术中,临床上主要通过将各种检查参数导入价格昂贵的设备进行处理得到眼内散光相关数据。不仅检查项目多、检查成本高,而且过程繁琐、准确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验光得到全眼屈光度,将全眼屈光度从眼镜平面转化到角膜平面,由角膜平面的屈光度获得全眼总散光;步骤二,利用角膜曲率计间接获得角膜前表面散光;步骤三,利用全眼总散光、眼内散光和角膜前表面散光之间的矢量关系检测眼内散光。其中,步骤一的具体过程如下:1.1眼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转化:将眼镜平面的全眼屈光度由球柱镜形式转化为十字形式,转化过程如下:球镜/正柱镜×正柱镜轴→球镜×负柱镜轴/(球镜+正柱镜)×正柱镜轴其中,当正柱镜轴>90度时,负柱镜轴=正柱镜轴-90;正柱镜轴≤90度时,负柱镜轴=正柱镜轴+90;×表示连接关系;1.2全眼屈光度十字形式的角膜平面转化:将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从眼镜平面转化为角膜平面,转化公式如下:其中,REFc为角膜平面屈光度;REFs为眼镜平面屈光度;Vertex为角膜顶点到眼镜平面的距离,取常数12mm。因此,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为:REFc1×负柱镜轴/REFc2×正柱镜轴;其中,REFc1和REFc2分别为角膜平面十字形式的两个屈光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EFs1和REFs2分别为眼镜平面的两个屈光度,其值分别为球镜和(球镜+正柱镜);1.3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球柱镜形式转换:将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转换为球柱镜形式,转化过程如下:REFc1×负柱镜轴/REFc2×正柱镜轴→REFc1/(REFc2-REFc1)×正柱镜轴1.4获取全眼总散光:由角膜平面的全眼屈光度的球柱镜形式直接获得全眼总散光(REFc2-REFc1)×正柱镜轴;全眼总散光的二倍角形式为:(REFc2-REFc1)×2倍正柱镜轴。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2.1角膜前表面屈光度Ka1和Ka2的计算:利用角膜曲率计获得角膜前表面平曲率半径R1和陡曲率半径R2,然后计算角膜前膜面屈光度Ka1和Ka2,计算公式如下:其中,1.376为角膜折射率,1.000为空气折射率;2.2角膜前表面散光的计算:利用步骤2.1获得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度Ka1和Ka2计算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正值ACA,计算公式如下:角膜前表面散光的表达形式为:ACA×散光轴,角膜前表面散光的二倍角形式为:ACA×2倍散光轴。步骤三的具体过程如下:3.1眼内散光的评估:眼内散光和角膜前表面散光的矢量和为全眼总散光,因此,眼内散光度ORA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TOA为全眼总散光度正值;ACA为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正值;ORA为眼内散光度正值;θ为全眼总散光的二倍轴与角膜前表面散光二倍轴之差的绝对值;3.2眼内散光轴的计算:定义全眼总散光二倍轴和眼内散光二倍轴之间的夹角为Ф,全眼总散光的散光轴为βTOA,则眼内散光轴的计算过程如下:若角膜前表面散光到全眼总散光为顺时针旋转时,则,眼内散光二倍轴为2βTOA-Φ,当2βTOA-Φ<0时,眼内散光二倍轴的取值为:2βTOA-Φ+360;若角膜前表面散光到全眼总散光为逆时针旋转时,则,眼内散光二倍轴为2βTOA+Φ,当2βTOA+Φ>360时,眼内散光二倍轴的取值为:2βTOA+Φ-360;其中,Φ的计算过程:反余弦求出Φ。进一步,当散光度为0时,REFc和REFs分别为各自对应的的球镜;散光度不等于0时,REFc和REFs均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各自对应的球镜和(球镜+正柱镜)。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采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以及角膜曲率计等现有简单设备及简便验光手段,无论眼内总散光与角膜前表面散光的关系如何,均可以准确获得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准确度高。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之眼内总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及眼内散光的矢量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验光得到全眼屈光度,将全眼屈光度从眼镜平面转化到角膜平面,由角膜平面的屈光度获得全眼总散光;具体过程如下:1.1眼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转化:将眼镜平面的全眼屈光度由球柱镜形式转化为十字形式,转化过程如下:球镜/正柱镜×正柱镜轴→球镜×负柱镜轴/(球镜+正柱镜)×正柱镜轴其中,当正柱镜轴>90度时,负柱镜轴=正柱镜轴-90;正柱镜轴≤90度时,负柱镜轴=正柱镜轴+90;×表示连接关系;1.2全眼屈光度十字形式的角膜平面转化:将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从眼镜平面转化为角膜平面,转化公式如下:其中,REFc为角膜平面屈光度;REFs为眼镜平面屈光度;Vertex为角膜顶点到眼镜平面的距离,取常数12mm。因此,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为:REFc1×负柱镜轴/REFc2×正柱镜轴;其中,REFc1和REFc2分别为角膜平面十字形式的两个屈光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EFs1和REFs2分别为眼镜平面的两个屈光度,其值分别为球镜和(球镜+正柱镜);当散光度为0时,REFc和REFs分别为各自对应的的球镜;散光度不等于0时,REFc和REFs均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各自对应的球镜和(球镜+正柱镜)。1.3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球柱镜形式转换:将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转换为球柱镜形式,转化过程如下:REFc1×负柱镜轴/REFc2×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利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验光得到全眼屈光度,将全眼屈光度从眼镜平面转化到角膜平面,由角膜平面的屈光度获得全眼总散光;/n步骤二,利用角膜曲率计间接获得角膜前表面散光;/n步骤三,利用全眼总散光、眼内散光和角膜前表面散光之间的矢量关系检测眼内散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验光得到全眼屈光度,将全眼屈光度从眼镜平面转化到角膜平面,由角膜平面的屈光度获得全眼总散光;
步骤二,利用角膜曲率计间接获得角膜前表面散光;
步骤三,利用全眼总散光、眼内散光和角膜前表面散光之间的矢量关系检测眼内散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如下:
1.1眼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转化:将眼镜平面的全眼屈光度由球柱镜形式转化为十字形式,转化过程如下:
球镜/正柱镜×正柱镜轴→球镜×负柱镜轴/(球镜+正柱镜)×正柱镜轴其中,当正柱镜轴>90度时,负柱镜轴=正柱镜轴-90;正柱镜轴≤90度时,负柱镜轴=正柱镜轴+90;×表示连接关系;
1.2全眼屈光度十字形式的角膜平面转化:将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从眼镜平面转化为角膜平面,转化公式如下:



其中,REFc为角膜平面屈光度;REFs为眼镜平面屈光度;Vertex为角膜顶点到眼镜平面的距离,取常数12mm。
因此,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为:REFc1×负柱镜轴/REFc2×正柱镜轴;其中,REFc1和REFc2分别为角膜平面十字形式的两个屈光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EFs1和REFs2分别为眼镜平面的两个屈光度,其值分别为球镜和(球镜+正柱镜);
1.3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球柱镜形式转换:将角膜平面全眼屈光度的十字形式转换为球柱镜形式,转化过程如下:
REFc1×负柱镜轴/REFc2×正柱镜轴→REFc1/(REFc2-REFc1)×正柱镜轴
1.4获取全眼总散光:由角膜平面的全眼屈光度的球柱镜形式直接获得全眼总散光(REFc2-REFc1)×正柱镜轴;
全眼总散光的二倍角形式为:(REFc2-REFc1)×2倍正柱镜轴。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