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及验光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8658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视光学成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及验光方法,该验光方法中所使用的验光仪包括验光座、动力底座和调节支架,所述验光座的上表面靠近验光座的前端面位置固连有验光器;所述验光器的后端面靠近验光器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显示屏;所述验光座的上表面于验光器的后方位置固连有操作杆;所述验光器的前端面靠近验光器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透镜;所述验光座的前端面固连有动力底座;所述动力底座的上表面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支架;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降低验光仪核心部件的晃动问题,满足于验光时的有效限定,避免了验光时人员移动问题,从而提高了验光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及验光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视光学成像测量
,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及验光方法。
技术介绍
验光是检查光线入射眼球后的聚集情况,它以正视眼状态为标准,测出受检眼与正视眼间的聚散差异程度,由于很多人在一生中,几乎都会和眼镜结缘,因此,验光是眼视光学工作者最基础、最常用但又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就验光这一名词而言,在社会生活中,不论眼科医生,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十分熟悉。现有技术中,验光仪整体移动调节影响验光仪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同时当验光仪进行整体调节时,人会因为本能作用做出调整,担心机器会碰触到眼睛,而对儿童进行检测时,儿童很难做到主动配合,易晃动,定位不准确等问题。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及验光方法,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验光仪整体移动调节影响验光仪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同时当验光仪进行整体调节时,人会因为本能作用做出调整,担心机器会碰触到眼睛,而对儿童进行检测时,儿童很难做到主动配合,易晃动,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及验光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脑验光仪的验光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通过检测者对被检测人员进行询问,了解被检测人员基本信息,然后将被测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到服务终端的服务器内,同时通过CMOS图像采集器会自动对被检测人员进行图像收集,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服务器;通过检测人员的询问能够准确的了解被测人员的性别、年龄以及有无散光或眼睛其他疾病史等信息,可以准确将这些信息通过触屏录入到服务器内,以作为检测的基本条件,便于验光仪能够有针对性进行模式调节及检测。S2:通过服务器将该信息发送至控制终端中的处理器内,然后通过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处理,然后将处理后信息发送给验光终端;通过控制终端的处理器,可以快速的对大量的录入信息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纳,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可识别的标准信息,便于后面的对该信息进行进行直接的相应。S3:通过验光终端中的预定模块,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提供参考数据,并控制执行模块自动切换对应的验光服务范围,同时控制验光仪的运动机构,对验光仪进行调整,使得被检查人员能够准确的移动到指定检测位置,同时通过语音模块中的语音器,自动对被检测人员进行询问,以及相关操作的指导工作;通过验光终端中的处理器将标准信息发送给验光终端,通过验光终端内的预定模块可以对标准信息直接与数据库中的参考标准数据进行对应,并进行快速的自动切换复位标准,以适应不同人的特定需要,同时可以调节验光仪的运动机构,以适应验光位置的基本需求,同时通过语音模块可以进行进一步信息收集,同时可以做出相应的操作指导工作,便于检测人员的检测,同时也便于被检测人件进行相应的配合调整。S4:最后通过验光模块,启动验光仪激光管发射激光,同时雾式系统不断的调节成像,最后将被检测人员眼部情况,反射至阵列系统,并进行眼部信息处理,自动生成检测数据;通过验光模块,可以进行具体的验光操作,通过激光管反射激光,并通过雾式系统进行自动成像调节,同时可以通过阵列系统对被检测人员眼部反射光进行捕捉,以快速的对眼部信息进行处理,实现视力检测信息的导出。其中S3中所述的验光仪包括验光座、动力底座和调节支架;所述验光座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验光座的后端面为弧形面设计;所述验光座的上表面靠近验光座的前端面位置固连有验光器;所述验光器的后端面靠近验光器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显示屏;所述验光座的上表面于验光器的后方位置固连有操作杆;所述验光器的前端面靠近验光器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透镜;所述验光座的前端面固连有动力底座;所述动力底座的上表面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的为“U”形结构设计,且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一侧侧面于支撑杆的中部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支撑连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一侧侧面靠近支撑杆的上端面位置固连有同一个镜架,且镜架的镜眶均为圆形结构设计,且镜框的中心点和透镜的中心点位于同一轴线位置;所述镜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腿;两个所述支腿之间于支腿的前端面位置固连有同一个收紧带;工作时,当需要对被验光人员进行眼部检测时,首先需要使用验光仪进行检测,现有的验光仪需要被验光人员下巴放置于下巴托上方,并且被验光人员的眼睛紧贴透镜,但是同时通过验光人员操作操作杆进行验光仪整体移动调节,使得被验光人员的眼睛完全处于检测区域,但是一方面验光仪整体移动容易使得验光仪内部的精密仪器经常处于晃动状态,影响验光仪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验光仪进行整体调节时,人会由于本能,做出调整,影响眼部和透镜的位置对应,特别是儿童,很难做到主动配合,且不进行晃动,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调节支架在动力底座的上表面左右滑动,进而带动支撑杆左右移动,支撑杆进而带动镜架的移动调节,使得镜架的镜框能够准确的对应于透镜的正前方位置,然后被测人员可以将头部置于镜架内部,同时通过支腿基本固定,通过支腿后方连接的收紧带实现对人头部的固定,此时人的眼睛能够准确的对应于镜架的两个镜框位置,进行第一只眼睛的检测,当完成第一只眼睛的检测后,然后可以左右移动调节支架,使得另一镜框正对透镜,实现另一只眼睛对准透镜,以实现快速的检测,通过一种电脑验光仪的验光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验光仪整体移动调节影响验光仪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同时当验光仪进行整体调节时,人会因为本能作用做出调整,担心机器会碰触到眼睛,而对儿童进行检测时,儿童很难做到主动配合,易晃动,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有效的实现了眼睛验光时,对被验光人员的准确固定定位,减少了人为因数导致的晃动问题,降低验光仪核心部件的晃动,从而提高了验光仪的使用寿命。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和支撑连杆的内部共同开设有同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弧面靠近转动柱的右侧端面位置开设有右旋螺纹;所述转动柱的外弧面靠近转动柱的左侧端面位置开设有左旋螺纹;所述转动柱的右旋螺纹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环;所述转动柱的左旋螺纹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环;所述支撑杆和支撑连杆的前端面于第一移动环位置共同开设有同一个第一导孔;所述支撑杆和支撑连杆的前端面于第二移动环位置共同开设有同一个第二导孔;所述第一移动环的前方位置固连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穿过第一导孔并延伸至支撑连杆的前方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前端面固连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的前端面靠近第一连杆的上端面位置与支腿相固连;所述第二移动环的前方位置固连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穿过第二导孔并延伸至支撑连杆的前方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前端面固连有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的前端面靠近第二连杆的上端面位置与支腿相固连;工作时,当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验光时,由于每个人的脸型不同,进而对于佩戴的支腿之间的宽度要求不同,为了进一步调高支腿的适应性和使用广度,当人置于镜架内时,对于脸型较宽人群,会对支腿产生向外的压力,该压力条件下,支腿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脑验光仪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首先通过检测者对被检测人员进行询问,了解被检测人员基本信息,然后将被测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到服务终端的服务器内,同时通过CMOS图像采集器会自动对被检测人员进行图像收集,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服务器;/nS2:通过服务器将该信息发送至控制终端中的控制器内,然后通过控制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处理,然后将处理后信息发送给验光终端;/nS3:通过验光终端中的预定模块,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提供参考数据,并控制执行模块自动切换对应的验光服务范围,同时控制验光仪的运动机构,对验光仪进行调整,使得被检查人员能够准确的移动到指定检测位置,同时通过语音模块中的语音器,自动对被检测人员进行询问,以及相关操作的指导工作;/nS4:最后通过验光模块,启动验光仪激光管发射激光,同时雾式系统不断的调节成像,最后将被检测人员眼部情况,反射至阵列系统,并进行眼部信息处理,自动生成检测数据;/n其中S3中所述的验光仪包括验光座(1)、动力底座(2)和调节支架(3);所述验光座(1)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验光座(1)的后端面为弧形面设计;所述验光座(1)的上表面靠近验光座(1)的前端面位置固连有验光器(11);所述验光器(11)的后端面靠近验光器(11)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显示屏(12);所述验光座(1)的上表面于验光器(11)的后方位置固连有操作杆(13);所述验光器(11)的前端面靠近验光器(11)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透镜(14);所述验光座(1)的前端面固连有动力底座(2);所述动力底座(2)的上表面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支架(3);所述调节支架(3)的为“U”形结构设计,且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一侧侧面于支撑杆的中部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支撑连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一侧侧面靠近支撑杆的上端面位置固连有同一个镜架(31),且镜架(31)的镜眶均为圆形结构设计,且镜框的中心点和透镜(14)的中心点位于同一轴线位置;所述镜架(3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腿;两个所述支腿之间于支腿的前端面位置固连有同一个收紧带(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验光仪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通过检测者对被检测人员进行询问,了解被检测人员基本信息,然后将被测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到服务终端的服务器内,同时通过CMOS图像采集器会自动对被检测人员进行图像收集,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服务器;
S2:通过服务器将该信息发送至控制终端中的控制器内,然后通过控制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处理,然后将处理后信息发送给验光终端;
S3:通过验光终端中的预定模块,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提供参考数据,并控制执行模块自动切换对应的验光服务范围,同时控制验光仪的运动机构,对验光仪进行调整,使得被检查人员能够准确的移动到指定检测位置,同时通过语音模块中的语音器,自动对被检测人员进行询问,以及相关操作的指导工作;
S4:最后通过验光模块,启动验光仪激光管发射激光,同时雾式系统不断的调节成像,最后将被检测人员眼部情况,反射至阵列系统,并进行眼部信息处理,自动生成检测数据;
其中S3中所述的验光仪包括验光座(1)、动力底座(2)和调节支架(3);所述验光座(1)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验光座(1)的后端面为弧形面设计;所述验光座(1)的上表面靠近验光座(1)的前端面位置固连有验光器(11);所述验光器(11)的后端面靠近验光器(11)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显示屏(12);所述验光座(1)的上表面于验光器(11)的后方位置固连有操作杆(13);所述验光器(11)的前端面靠近验光器(11)的上表面位置固连有透镜(14);所述验光座(1)的前端面固连有动力底座(2);所述动力底座(2)的上表面左右滑动连接有调节支架(3);所述调节支架(3)的为“U”形结构设计,且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一侧侧面于支撑杆的中部位置共同固连有同一个支撑连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一侧侧面靠近支撑杆的上端面位置固连有同一个镜架(31),且镜架(31)的镜眶均为圆形结构设计,且镜框的中心点和透镜(14)的中心点位于同一轴线位置;所述镜架(3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腿;两个所述支腿之间于支腿的前端面位置固连有同一个收紧带(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脑验光仪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和支撑连杆的内部共同开设有同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33);所述转动柱(33)的外弧面靠近转动柱(33)的右侧端面位置开设有右旋螺纹;所述转动柱(33)的外弧面靠近转动柱(33)的左侧端面位置开设有左旋螺纹;所述转动柱(33)的右旋螺纹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环(34);所述转动柱(33)的左旋螺纹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环(35);所述支撑杆和支撑连杆的前端面于第一移动环(34)位置共同开设有同一个第一导孔;所述支撑杆和支撑连杆的前端面于第二移动环(35)位置共同开设有同一个第二导孔;所述第一移动环(34)的前方位置固连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穿过第一导孔并延伸至支撑连杆的前方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前端面固连有第一连杆(36),且第一连杆(36)的前端面靠近第一连杆(36)的上端面位置与支腿相固连;所述第二移动环(35)的前方位置固连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穿过第二导孔并延伸至支撑连杆的前方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前端面固连有第二连杆(37),且第二连杆(37)的前端面靠近第二连杆(37)的上端面位置与支腿相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清王继帅刘建初吴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巨目光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