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76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太阳能集光装置,包括:集光板,在上端面形成有多数个凸部或凹部,或在其下端面形成有多数个凸部或凹部,使其从侧面看大概呈连续波浪状、连续锯齿状或连续梯形状;位于集光板下方设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太阳能板组,该太阳能板组由多数个太阳能片分散排列组成;据此组成,当太阳光经集光板投射进入箱体内部后,可借由集光板的多数个凹部,将光线以发散形态投射在上层太阳能板组,以集光板的多数个凸部,将光线以会聚形态投射在下层太阳能板组,进而有效地大幅缩小太阳能装置的设立面积,同时与传统装置相比能倍增吸收光效率,可防止太阳光过于单点集中在太阳能板上造成聚热烧坏的情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关于一种太阳能集光装置
技术介绍
聚集太阳能再加以利用的太阳能设备,按原理,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 利用热箱原理制成;其二,则利用各种类型的反射镜将太阳光汇聚后投射到吸 收表面而制成。前述两种类型装置,虽然都可以达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功 效,但是,太阳能的利用装置必须具有相当大的面积,才能收集到足够的功率, 但是,面积大,相对地造价就高。以后者装置为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 M318670号"折射式太阳能集光模块",其包括导光结构,其具有连续三角 柱结构的透明基材;反射结构,其用以将导光结构所折射的光线加以反射;受 光主体,为接受阳光的太阳能板。导光结构与反射结构及受光主体组合成立方 体,受光主体位于底部;导光结构介于发光源与受光主体中间,将入射光线角 度改变;另外反射结构介于受光主体与导光结构中间,借以反射导光结构所导 入的光线,进而由底部的受光主体接受光线。上述结构利用导光结构及反射结构将太阳光集中汇聚到受光主体上,此装 置虽可获得较为集中的太阳能光。但是,其仍然存在有待改善之处,即平铺在立方体底部的受光主体,虽釆用适当间隔的距离排列,有降低制造 成本的效益,但相对地,其有可能无法完全接收到太阳光,以及受到光线位移 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时段光线可能无法集中反射到受光主体上,或仅有部分的 发散光线投射到受光主体,以致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再者,该模块与一般太阳能集光装置并无不同,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当无 法充分接收到太阳光时,也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设立,据此,同样的造价,却无法有效普及推广。此外,利用导光结构将太阳光线集中导入受光主体,曾发生过在聚热时烧 坏受光主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集光装置,与传统 装置相比,能收集更多的太阳能光,且单位造价较低,还能有效提升装置使用 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集光装置,其包括集光板, 为透光板体,该透光板体在其上端面形成有多数个凸部和凹部,或在其下端面形成有多数个凸部和凹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太阳能板组,设于集光板的下方,该太阳能板组由多数个太阳能片分散排列组成。其中,该凸部可为圆凸弧、圆锥柱、角锥柱或梯形柱,且该多数个凸部的 排列方式,可为有规律的纵横井字排列、纵横交错排列或任意分散排列。 该上、下层太阳能板组的太阳能片呈相互交错排列状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太阳光经集光板的凸、凹部呈发散形态和会 聚形态投射后,可令上层太阳能板组接收发散形态的光线,而下层太阳能板组 则可接收来至上层太阳板组间隙所投射的会聚形态光线再呈发散形态的太阳 光,进以达到除了可充分接收太阳能光热外,更可有效防止太阳光过于聚焦单 点集中在太阳能板组上,有防止太阳能片过热烧毁的效果。因此,本技术 在相同的设立面积条件下,具有与传统装置相比能倍增收集太阳能光的效益, 据此,不需要大面积装设,即可收集到足够的功率,且其单位造价较低,因而 较容易推广普及,还能有效提升装置使用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太阳能集光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太阳能集光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一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光板的较佳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集光板的较佳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集光板的较佳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集光板结合太阳能板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集光板的较佳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集光板的较佳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透光片100 凹部12角锥柱透光片15 箱体 30集光板 10 梯形透光片 13 上层太阳能板组21 绝缘层 31凸部 11 圆凸弧透光片 14 下层太阳能板组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一一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太阳能集光装 置,其包括集光板IO、以及位于集光板10下方的上层太阳能板组21、下层 太阳能板组22。虽然图中仅示出了两层太阳能板组,但太阳能板组也可设置为 两层以上。其中,该集光板10为透光板体,其上端面形成有多数个凸部ll和凹部12, 进而使该集光板10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多数个连续凸部11或连续凹部12。其中, 前述凸部ll可为圆凸弧、圆锥柱、角锥柱、或梯形柱;该凹部12除了可设立 在上端面外,也可设在下端面相对于凸部11的设立位置,且与凸部11成对应 形态(如图3所示)。此外,集光板10的多数个凸部11的排列方式,可为有规 律的纵横井字排列、纵横交错排列或任意分散排列;据此,该多数个凸部ll或 凹部12,从侧面看大概呈连续波浪状、连续锯齿状、或连续梯形状。虽然图中 仅示出在集光板10的上端面设置多数个凸部11和凹部12,但前述的多数个凸部11和凹部12也可设置在集光板10的下端面。该上、下层太阳能板组21、 22,由多数个太阳能片分散排列组成,并且釆 用间隔并列设置,其中,该上、下层太阳能板组21、 22呈交错排列放置,前述 上层太阳能板组21的设置位置是与集光板10的凹部12相对应,前述下层太阳 能板组22的设置位置是与集光板10的凸部11相对应。借由上述组成结构,当太阳光经集光板10投射后,可产生发散形态和会聚 形态的光线折射于上、下层太阳能板组21、 22,且该上层太阳能板组21可即 时接收来自集光板10的凹部12所投射出的发散形态的光线,而该下层太阳能 板组22可接收集光板10的凸部11以聚光方式通过上层太阳能板组21间隙, 再均匀投射的光线,据此,可有效运用上、下层太阳能板组21、 22相互交错的 空间配置,以全方位的方式吸收来自集光板10的太阳光,且利用具有多数个凸 部11或凹部12的集光板IO,有效地将太阳光以发散光线和会聚光线投射在上、 下层太阳能板组21、 22上,令太阳光不致过于聚焦单点集中在上、下层太阳能 板组21、 22上,以有效防止太阳能板太过聚热而发生烧坏的情形。在此补充说明的是,当光线经过集光板10的凸部11聚集通过上层太阳能 板组21的间隙时,该凸部21的截面积也不能太小,因为截面积变小,导致能 量集中,可能烧毁太阳能板组,所以凸部11曲面的设计是以使聚光截面积够大 为佳,让能量集中度保持在太阳能板组可承受的范围内。再者,本技术太阳能集光装置,还包括有箱体30,可供集光板10及 上、下层太阳能板组21、 22装设定位。该箱体30的四个侧壁及底板中间都可 夹介有绝缘层31,箱体30内部表面涂布有反光层。又者,结合图3至图8,主要说明本技术太阳能集光装置的集光板可 为多样化的造型实施。该集光板IO,如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二,由多数个透 光片IOO彼此相互并列组成,该透光片IOO上端形成有凸部11,相对凸部11 的下方设有对应凸部11形体的凹部12,且该集光板10上的多数个凸部11呈 规律的纵横交织排列,而凸部ll的形态,为一种梯形柱状,该集光板10同样 具有可将光线折射成发散形态或会聚形态的功能,且从侧面看其大概呈一种连续梯形状。如图4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三,集光板10为由多数个梯形透光片13并列而 成的板体,其板体从侧面看呈连续梯形状。如图5、图6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集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集光板,该集光板在上端面形成有多数个的凸部和凹部;在集光板下方设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太阳能板组,该太阳能板组以多数个太阳能片分散排列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