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06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属于圈养动物人工繁育方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对初生熊猫幼仔进行护理及饲喂;(2)对产仔母兽进行护理;(3)在评估产仔母兽的带仔能力后归还一只幼仔并进行幼仔轮换;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初生三胞胎大熊猫幼仔进行喂养护理,其中2只体质较虚弱,采用在育幼箱内双手覆盖幼仔人工增温、全身温水棉球按摩和诱导进食等措施,辅以人工近距离采集足量母兽初乳,巴氏消毒后分别饲喂3只幼仔;再根据幼仔个体情况决定由母兽喂养或者放置育幼箱进行人工喂养,最后轮换由母兽喂养,较好地平衡3个幼仔的个体差异,使3个幼仔顺利存活且生长发育良好,为大熊猫的喂养护理积累经验。

A feeding and nursing method of triplet giant pand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圈养动物人工繁育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
技术介绍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之一,人工圈养存在发情难、受孕难、育幼存活难等问题。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有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通过20多年的努力,成功解决了大熊猫繁殖的三难问题。圈养大熊猫一般每胎产1~2仔,单双胎的比例各约占50%,极少产下三胞胎,有记录的三胞胎仅三例,均只有1仔存活。2014年夏天,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借展于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一只雌性大熊猫顺利产下三胞胎幼仔,经过人工科学喂养和精心护理,3个幼仔均生长发育良好。为今后大熊猫三胞胎的人工喂养和护理积累了经验。大熊猫“菊笑”,雌性,谱系号557,2002年9月28日出生在四川卧龙,父亲为圈养出生大熊猫,母亲为野外救护大熊猫。2010年“菊笑”初产下一双胞胎,2014年7月29日产下三胞胎。按出生先后顺序将3个幼仔分别编号为1号、2号和3号。1号为雌性,初生体重90.5g,检查发现头顶部和左后肢内侧各有约0.5cm瘀伤,外生殖器红肿,外观未发现其他异常,综合评价为中等偏下;2号为雄性,初生体重83g,外观未见异常,综合评价为中等偏下;3号为雄性,初生体重124.4g,外观未见异常,综合评价为中等偏上。“菊笑”产仔后,先后遗弃1号和2号,只哺育3号。母兽“菊笑”在产后12小时内,表现出极度疲劳,护理3号幼仔情况很差。主要表现为:幼仔活力下降,活动无力,叫声低沉,体温降低,常从母亲怀里滑到地上,幼仔随时有被母亲踩踏的风险,严重威胁到幼仔的安全。故3号被人工取出,与被母兽遗弃的1号和2号一同移至育幼箱进行人工喂养。分娩后12小时,对幼仔进行身体检查时发现:1号活力较差,主要表现在爬动强度不够,叫声不洪亮,饥饿感不强,奶嘴诱导几次,幼仔不能主动吃奶,体温低,全身皮肤略苍白,干燥,不红润;2号活力一般,主要表现在爬动有力,叫声洪亮,饥饿感一般,奶嘴诱导几次后主动吃奶,但吃奶力度不强,吃奶量少,体温偏低,全身皮肤略干燥,较红润;3号活力好,主要表现为爬动有力,叫声洪亮,食欲好,饥饿感强,奶嘴诱导能主动吃奶,吃奶力度强,一次性吃奶量多,体温正常,全身皮肤正常,红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具有较好地平衡了3个幼仔的个体差异,使3个幼仔都顺利存活且生长发育良好,为大熊猫的喂养护理积累了经验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初生熊猫幼仔进行护理及饲喂;(2)对产仔母兽进行护理;(3)在评估产仔母兽的带仔能力后归还一只幼仔并进行幼仔轮换。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对初生熊猫仔进行护理及饲喂的方法步骤如下:(1)将3个幼仔放到育幼箱内,育幼箱的温度控制在35.5~36.5℃之间,湿度控制在70%左右;(2)针对幼仔体温较低的情况,保育员采取模仿母兽哺育方式,用双手轻轻覆盖幼仔来进行人工增温;(3)针对幼仔全身苍白、循环不畅和有脱水现象的幼仔,则在育幼箱内放置一个30mL水杯(内装25mL水),并用温水多次擦拭全身;(4)采集产仔母兽的乳汁,滤网过滤采集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巴氏灭菌后晾至常温分别饲喂3个幼仔;(5)前3天采用幼仔随时饥饿随时饲喂的方式,3天后根据幼仔的体重情况,定时定量饲喂;(6)0~10日龄饲喂母兽初乳,11日龄后幼仔饲喂母兽常乳和人工乳的混合乳,30日龄后全部由人工乳饲喂。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对产仔母兽进行护理的方法步骤如下:(1)取出初生幼仔,使分娩后的母兽可以休息;(2)饲喂葡萄糖水和补液盐水以恢复其体力。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在评估产仔母兽的带仔能力后归还一只幼仔并进行幼仔轮换的方法步骤如下:(1)幼仔能否吃到母乳、幼仔体温、叫声、活动等是母兽护理能力的主要判定条件;在产仔母兽出现寻找幼仔行为后,先将状态最好的幼仔归还;(2)保育员现场调整母兽的姿势,挤出母乳涂在乳房四周,辅助幼仔到母兽乳房处吃母乳;(3)在母兽护理幼仔的12小时及24小时后均对幼仔进行检查,确认各项指标正常;(4)2日龄后,每日取出幼仔监测各项指标;5日龄开始,每5日轮换幼仔,将3只幼仔均进行轮换;主要根据幼仔的各项指标及母兽的精神、活动、食欲等情况决定幼仔间的互换及互换时间的长短;母兽哺育幼仔各项指标情况正常时,则不用人工辅助;如幼仔生长发育差,特别是体重不增或减少时,必须加强人工辅助或交由人工护理。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采集产仔母兽的乳汁的方法步骤如下:(1)在日常饲养中使饲育人员与母兽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2)人工挤乳汁时,注意母兽的情绪,先诱导母兽具有适当的姿势后,再进行挤奶,避免硬性挤奶行为,确保人、母兽和幼仔的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对初生三胞胎大熊猫幼仔进行喂养护理,其中2只体质较虚弱,采用在育幼箱内双手覆盖幼仔人工增温、全身温水棉球按摩和诱导进食等措施,辅以人工近距离采集足量母兽初乳,巴氏消毒后分别饲喂3只幼仔;再根据幼仔个体情况决定由母兽喂养或者放置育幼箱进行人工喂养,最后轮换由母兽喂养,较好地平衡了3个幼仔的个体差异,使3个幼仔都顺利存活且生长发育良好,为大熊猫的喂养护理积累了经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初生熊猫幼仔进行护理及饲喂;(2)对产仔母兽进行护理;(3)在评估产仔母兽的带仔能力后归还一只幼仔并进行幼仔轮换。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初生熊猫仔进行护理及饲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对初生熊猫仔进行护理及饲喂的方法步骤如下:(1)将3个幼仔放到育幼箱内,育幼箱的温度控制在35.5~36.5℃之间,湿度控制在70%左右;(2)针对幼仔体温较低的情况,保育员采取模仿母兽哺育方式,用双手轻轻覆盖幼仔来进行人工增温;(3)针对幼仔全身苍白、循环不畅和有脱水现象的幼仔,则在育幼箱内放置一个30mL水杯(内装25mL水),并用温水多次擦拭全身;(4)采集产仔母兽的乳汁,滤网过滤采集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巴氏灭菌后晾至常温分别饲喂3个幼仔;(5)前3天采用幼仔随时饥饿随时饲喂的方式,3天后根据幼仔的体重情况,定时定量饲喂;(6)0~10日龄饲喂母兽初乳,11日龄后幼仔饲喂母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对初生熊猫幼仔进行护理及饲喂;/n(2)对产仔母兽进行护理;/n(3)在评估产仔母兽的带仔能力后归还一只幼仔并进行幼仔轮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初生熊猫幼仔进行护理及饲喂;
(2)对产仔母兽进行护理;
(3)在评估产仔母兽的带仔能力后归还一只幼仔并进行幼仔轮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初生熊猫仔进行护理及饲喂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3个幼仔放到育幼箱内,育幼箱的温度控制在35.5~36.5℃之间,湿度控制在70%左右;
(2)针对幼仔体温较低的情况,保育员采取模仿母兽哺育方式,用双手轻轻覆盖幼仔来进行人工增温;
(3)针对幼仔全身苍白、循环不畅和有脱水现象的幼仔,则在育幼箱内放置一个30mL水杯(内装25mL水),并用温水多次擦拭全身;
(4)采集产仔母兽的乳汁,滤网过滤采集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巴氏灭菌后晾至常温分别饲喂3个幼仔;
(5)前3天采用幼仔随时饥饿随时饲喂的方式,3天后根据幼仔的体重情况,定时定量饲喂;
(6)0~10日龄饲喂母兽初乳,11日龄后幼仔饲喂母兽常乳和人工乳的混合乳,30日龄后全部由人工乳饲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产仔母兽进行护理的方法步骤如下:
(1)取出初生幼仔,使分娩后的母兽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东魏明吴凯李德生黄炎张和民罗波董超黄山黄治李果路永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