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066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草鱼养殖池的水来源于蓄水池,并通过水泵与蓄水池连通;各草鱼养殖池底部通过颗粒物收集管与集污井连通;集污井与螺蛳鲢鳙养殖塘连通;螺蛳鲢鳙养殖塘通过生态沟与河蟹养殖塘连通;河蟹养殖塘由多个塘埂隔开,各塘埂在接近河蟹养殖塘对角线方向具有一缺口,相邻两个缺口靠近河蟹养殖塘的不同侧,使水流在河蟹养殖塘形成连续的S形流向;相邻两个塘埂与河蟹养殖塘一对侧边围成的区域中底部均设有一凸台;河蟹养殖塘的水经过人工湿地净化返回蓄水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未被养殖生物利用的饲料营养浪费;减少池塘养殖污染物排放;保持养殖全程水质优良,改善水产品品质。

A pond culture system for promoting material 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池塘养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池塘养殖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未被养殖生物利用的饲料营养素,研究表明,饲料中仅有20%~30%的氮和40%~45%的磷被养殖生物利用,其它的氮磷全部以残饵、粪便和溶解态的形式进入养殖环境,成为导致水体污染的富营养物质。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使营养物质尽可能多的转为养殖生物的生物量,从而降低营养素进入周边环境的比例,是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难题的关键。增加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营养利用层级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养殖池塘作为较为封闭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投放不同生态位的养殖生物来延长食物链,使养殖的鱼类等高营养级生物未利用的饲料被低营养级的生物摄食,再以低营养级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进一步提高饲料营养向养殖对象的转化,从而实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目前,池塘养殖生物的营养级很少,一般为一种主养鱼类和一种混养鱼类,主养鱼类用于产生经济效益,混养鱼类用于调节水质,这种传统养殖模式生物营养级的缺乏导致物质循环不畅、食物链较短,且传统池塘结构简单,如果在一个池塘中投放太多的养殖品种,容易导致不同养殖品种的相互影响使产量下降。因此,如何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习性和营养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池塘设施和系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池塘养殖系统结构,通过投放不同生态位的养殖生物来延长食物链,使养殖的鱼类等高营养级生物未利用的饲料通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池塘结构实现水平方向流动,被低营养级的生物摄食,再以低营养级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水草吸收溶于水中的营养素,成为河蟹的天然饵料,进一步提高饲料营养向养殖对象的转化,从而实现提高饲料物质循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与结构,包括草鱼养殖区域、螺蛳鲢鳙养殖塘3、河蟹养殖塘2;所述草鱼养殖区域包括一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中设置多个草鱼养殖池1,草鱼养殖池1的水来源于所述蓄水池,并通过水泵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底部与集污井5连通;所述集污井5与螺蛳鲢鳙养殖塘3连通;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通过生态沟4与河蟹养殖塘2连通;所述河蟹养殖塘2由多个塘埂8隔开,各塘埂在接近河蟹养殖塘2对角线方向具有一缺口,相邻两个所述缺口靠近河蟹养殖塘2的不同侧,使水流在河蟹养殖塘2形成连续的S形流向;相邻两个塘埂与河蟹养殖塘2一对侧边围成的的区域中底部均设有一凸台9。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呈矩形,其一侧边与螺蛳鲢鳙养殖塘3对应贴合,另一相邻侧边与河蟹养殖塘2之间通过人工湿地6隔开。优选的,所述多个所述草鱼养殖池1在所述蓄水池中呈阵列分布,集污井5设于相邻四个草鱼养殖池1的节点之处。进一步的,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呈接近矩形的形状,其与河蟹养殖塘2连通之处设有拦鱼网7。更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沟4的一侧边为河蟹养殖塘2的边缘,另一侧边为塘埂8。更进一步的,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中在距离方切面2米的位置设置水车增氧机10,与草鱼养殖池(1)中线呈45°角。再进一步的,所述河蟹养殖塘2进水口也设置多个水车增氧机10。进一步的,所述池塘养殖系统平整体平面视角下呈四边形形状。进一步的,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的角落部位具有方切角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实现饲料营养的多级利用,通过营养素在多个营养级的物质循环,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向鱼蟹等养殖对象的转化效率,降低富营养物质的产生和进入水体的比例,解决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2)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未被养殖生物利用的饲料营养浪费;3)减少池塘养殖污染物排放,节约养殖尾水处理成本;4)保持养殖全程水质优良,改善水产品品质。5)蓄水池、草鱼养殖池、生态沟、河蟹养殖塘等设施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与结构的平面布局图。图2是饲料营养传递示意图。图3是草鱼养殖池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水体循环流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与结构的立体布局图。图中,1.草鱼养殖池;2.河蟹养殖塘;3.螺蛳鲢鳙养殖塘;4.生态沟;5.集污井;6.人工湿地;7.拦鱼网;8.塘埂;9.凸台;10.水车增氧机;1-1.水泵入水口;1-2.底孔;1-3.颗粒物收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利用面积较大的池塘(>15亩)进行生态工程改造,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习性将池塘分隔为草鱼养殖池1、河蟹养殖塘2两个经济品种生产区,作为饲料营养的Ⅰ级利用层级,草鱼养殖池1的后端设置螺蛳鲢鳙养殖塘3,作为饲料营养的Ⅱ级利用层级,河蟹养殖塘2种植沉水植物,作为饲料营养的Ⅲ级利用层级。其中,草鱼养殖池1设置在蓄水池中,其水源来自与蓄水池。草鱼养殖池1的残饵、粪便经收集进入螺蛳鲢鳙养殖塘3,残饵、粪便等有机沉积物直接作为螺蛳的饵料被摄食,大量繁殖的螺蛳通过人工收获,成为河蟹的天然饵料,未利用的残饵、粪便分解产生的富营养物质成为微藻的营养来源,促进微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经鲢鳙滤食成为鲢鳙鱼生物量;未利用的富营养物质进一步由河蟹养殖塘的沉水植物吸收,沉水植物经人工打捞,投入草鱼养殖池作为草鱼的饵料,从而实现饲料营养的多级利用,通过营养素在多个营养级的物质循环,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向鱼蟹等养殖对象的转化效率,降低富营养物质的产生和进入水体的比例,解决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草鱼养殖池采用工业化养殖设施,采用人工饲料开展草食性鱼类的高密度养殖,6个养殖池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建成,方切角形结构,尺寸为15米×15米×2米,切角边为2米,最大设计水深1.8米,草鱼养殖池占系统总面积的10%。每2个养殖池为1套,其间设置闸板,以便开展两阶段的序批式生产。不锈钢方管焊接作为骨架,1.5mm不锈钢板或6~8mm玻璃钢板的作为池壁,不锈钢板采用点焊焊接。池内外水位差不超过30cm。池底采用0.9cm帆布铺设,底坡降1%。每个养殖池内均安装有水车增氧机、水泵,水泵实现整个系统的水体循环,6个集约化池塘池均设有颗粒物收集管和集污井,可将鱼类排泄物、残余饲料等颗粒物经养殖池底孔和管道收集到集污井,再依靠水位差流到螺蛳鲢鳙养殖区3进行物理沉淀。螺蛳鲢鳙养殖塘3位于草鱼养殖池后端,该区域水深较深,应大于3米,塘埂较缓,坡比3:1,以增加螺蛳的栖息面积。螺蛳鲢鳙养殖塘占系统总面积的15%。大量投放螺蛳,刮食塘底有机沉降物,投放量不低于3kg/m2,增殖的螺蛳定期收获,投放到河蟹养殖塘作为饵料,实现饲料营养的二次利用。鲢鳙按照白鲢:花鲢=3:1的数量比例投放,滤食水体中的藻类。河蟹养殖塘2位于螺蛳鲢鳙养殖塘3后端,占系统总面积的75%,为四周环沟形式,环沟水深1米、宽3米,凸台水深0.6米。凸台主要种植苦草,环沟内主要种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草鱼养殖区域、螺蛳鲢鳙养殖塘(3)、河蟹养殖塘(2);/n所述草鱼养殖区域包括一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中设置多个草鱼养殖池(1),草鱼养殖池(1)的水来源于所述蓄水池,并通过水泵与所述蓄水池连通;/n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底部与集污井(5)连通;所述集污井(5)与螺蛳鲢鳙养殖塘(3)连通;/n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通过生态沟(4)与河蟹养殖塘(2)连通;/n所述河蟹养殖塘(2)由多个塘埂(8)隔开,各塘埂在接近河蟹养殖塘(2)对角线方向具有一缺口,相邻两个所述缺口靠近河蟹养殖塘(2)的不同侧,使水流在河蟹养殖塘(2)形成连续的S形流向;/n相邻两个塘埂与河蟹养殖塘(2)一对侧边围成的区域中底部均设有一凸台(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草鱼养殖区域、螺蛳鲢鳙养殖塘(3)、河蟹养殖塘(2);
所述草鱼养殖区域包括一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中设置多个草鱼养殖池(1),草鱼养殖池(1)的水来源于所述蓄水池,并通过水泵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底部与集污井(5)连通;所述集污井(5)与螺蛳鲢鳙养殖塘(3)连通;
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通过生态沟(4)与河蟹养殖塘(2)连通;
所述河蟹养殖塘(2)由多个塘埂(8)隔开,各塘埂在接近河蟹养殖塘(2)对角线方向具有一缺口,相邻两个所述缺口靠近河蟹养殖塘(2)的不同侧,使水流在河蟹养殖塘(2)形成连续的S形流向;
相邻两个塘埂与河蟹养殖塘(2)一对侧边围成的区域中底部均设有一凸台(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呈矩形,其一侧边与螺蛳鲢鳙养殖塘(3)对应贴合,另一相邻侧边与河蟹养殖塘(2)之间通过人工湿地(6)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物质循环的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草鱼养殖池(1)在所述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轩田昌凤刘兴国王健周寅朱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