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产生系统、信号生成装置以及励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622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8:19
励振器(33)佩戴在人体上使用。可变滤波器部(222)从被输入的音乐信号中提取被设定的频带的信号。驱动控制部(32)基于由可变滤波器部(222)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来驱动励振器(33)。操作部(26)能够调整设定的频带。设定的频带也可以由频率判定部判定。

Vibration generation system, signal generation device and excit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动产生系统、信号生成装置以及励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佩戴在人体上使用的励振器的振动产生系统、信号生成装置以及励振装置。
技术介绍
在耳塞式耳机或头戴式耳机中,很难再现具有震撼力的重低音。为了再现具有震撼力的重低音,需要大行程的扬声器,在外置型耳机等小型耳机或头戴式耳机中,难以确保扬声器的行程。与此相对,提出了搭载有将低频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的振动部的体感振动型头戴式耳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体感振动型头戴式耳机中,能够再现一定程度的低音感或临场感。另外,提出了以下的声音振动棒系统:将来自CD装置的音乐信号分支为振动用和扬声器耳机用,并将振动用的音乐信号输入到振动器,使振动棒与振动器的振动共振而振动,使振动从肌肤接触部传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86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488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述的体感振动型头戴式耳机那样,如果仅在头戴式耳机中内置励振器,则在实现对个人爱好的应对、音乐性的表现或沉浸感方面存在极限,不足以满足广泛的音乐体验需求。另外,如上述的声音振动棒系统那样,使振动棒与振动器的振动共振而振动的系统也同样不足以满足广泛的音乐体验需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更柔软、更具有临场感的音乐体验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的某个方式的振动产生系统包括:励振器,佩戴在人体上使用;可变滤波器部,从输入的音乐信号中提取已设定频带的信号;驱动部,基于由所述可变滤波器部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来驱动所述励振器;以及操作部,能够调整要设定的频带。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是一种信号生成装置。该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与励振装置连接,所述励振装置包括:励振器,佩戴在人体上使用;以及驱动部,驱动所述励振器,所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可变滤波器部,从音乐信号中提取已设定频带的信号;输出部,将由所述可变滤波器部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输出到所述励振装置;以及操作部,能够调整要设定的频带。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是一种励振装置。该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与信号生成装置连接,所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可变滤波器部,从音乐信号中提取已设定频带的信号;输出部,输出由所述可变滤波器部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操作部,能够调整要设定的频带,所述励振装置包括:励振器,佩戴在人体上使用;输入部,从所述信号生成装置获取由所述可变滤波器部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以及驱动部,基于输入的由所述可变滤波器部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来驱动所述励振器。另外,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将本实施方式的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程序等之间变换后的方式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也是有效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更灵活、更具有临场感的音乐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产生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操作画面的第一例的图。图3是表示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操作画面的第二例的图。图4是表示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操作画面的第三例的图。图5(a)、(b)是表示励振装置的佩戴方法的具体例的图。图6是表示等响度曲线的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1涉及的振动产生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8是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振动产生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产生系统1的结构的框图。振动产生系统1与现有的音乐再现装置10以及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组合使用。在音乐再现装置10中,可以使用智能手机、DAP(数字音频播放器)、CD播放器等。在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中,可以使用上置型头戴式耳机、外置型耳机、内耳型耳机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无线的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振动产生系统1具备信号生成装置20以及励振装置30。信号生成装置20具备输入部21、前置放大器部22、输出部23、控制部24、显示部25、操作部26、输入侧听筒塞孔J1以及输出侧听筒塞孔J2。信号生成装置20的输入部21包括有线输入部211以及无线通信部212。信号生成装置20和音乐再现装置10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当两者以有线方式连接时,两者通过在两端安装有听筒插头的电缆连接。在信号生成装置20的输入侧听筒塞孔J1中插入该电缆的一端的听筒插头。当两者以无线方式连接时,两者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在本说明书中,假定为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连接。在信号生成装置20的框体内,与输入侧听筒塞孔J1连接的信号线被分支,分别与输出侧听筒塞孔J2和有线输入部211连接。有线输入部211获取从音乐再现装置10输出的音乐信号,并输出到前置放大器部22。在声源信号为立体声的情况下,从音乐再现装置10获取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音乐信号的源可以使用MP3声源、CD声源、高乐音声源等。连接到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的电缆的听筒插头能够插入到信号生成装置20的输出侧听筒塞孔J2中。在该连接方式中,信号生成装置20从有线输入部211从音乐再现装置10输入的音乐信号,并且使音乐信号直通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无线通信部212具备天线(未图示),进行用于经由该天线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处理。在图1中,无线通信部212与音乐再现装置10的无线通信部(未图示)配对连接,接收从音乐再现装置10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发送的音乐信号,并输出到前置放大器部22。当使用无线的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时,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的无线通信部(未示出)与音乐再现装置10的无线通信部(未示出)配对连接,从音乐再现装置10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向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发送音乐信号。发送到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40的音乐信号与发送到信号生成装置20的音乐信号基本相同。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信号生成装置20能够与音乐再现装置10进行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双方的结构。在采用仅能够进行有线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省略无线通信部212。在采用仅能够进行无线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省略有线输入部211、输入侧听筒塞孔J1以及输出侧听筒塞孔J2。前置放大器部22包括信号加工部221、可变滤波器部222、可变放大部223和可变延迟部224。信号加工部221将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合成而生成单声道信号,并输出到可变滤波器部222。另外,也可以是将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中的一方输出到可变滤波器部222的方式。在向前置放大器部22输入单声道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加工部221直接将单声道信号输出到可变滤波器部222。另外,在设置L用和R用两个励振器33的情况下,将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立体声信号)直接输出到可变滤波器部222。立体声能够期待例如中高频的霍尔感等效果。可变滤波器部222从输入的音乐信号中提取设定的频带的信号。可变滤波器部222包括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励振器,佩戴在人体上使用;/n可变滤波器部,从输入的音乐信号中提取已设定频带的信号;/n驱动部,基于由所述可变滤波器部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来驱动所述励振器;以及/n操作部,能够调整要设定的频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16 JP 2018-0048951.一种振动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励振器,佩戴在人体上使用;
可变滤波器部,从输入的音乐信号中提取已设定频带的信号;
驱动部,基于由所述可变滤波器部提取出的频带的信号来驱动所述励振器;以及
操作部,能够调整要设定的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频率判定部,所述频率判定部基于所述音乐信号来判定要设定的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显示表示要设定的频带与应佩戴所述励振器的人体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画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要设定的频带基于音乐流派进行分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要设定的频带基于乐器和/或声乐的声音特征进行分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变放大部,所述可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友井裕
申请(专利权)人:JVC建伍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