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所谓聚酰亚胺(PI)树脂是指通过对芳香族酸二酐与芳香族二胺或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进行溶液聚合以制备聚酰胺酸衍生物之后,在高温下闭环脱水,并通过酰亚胺化制得的高耐热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的常规制备方法为通过对芳香族酸二酐,例如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或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等,以及芳香族二胺成分,例如,4,4’-氧二苯胺(ODA)、3,4’-氧二苯胺、p-苯二胺(p-PDA)、m-苯二胺(m-PDA)、亚甲基二苯胺(MDA)、双氨基苯基六氟丙烷(HFDA)等进行聚合来制备。聚酰亚胺树脂为不溶且不熔融的超高耐热性树脂,并具有优异的性能,例如耐热氧化性、耐热性能、抗辐射性、低温性能、耐化学性等,因此广泛用于耐热高科技材料,例如汽车材料、航空材料、航天器材料等,以及电子材料,例如绝缘涂层剂、绝缘膜、半导体、TFT-LCD的电极保护膜等。近来,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中的覆盖层(coverlay)。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将两种以上不同的聚酰胺酸混合并进行酰亚胺化而获得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a),由第一二酐及第一二胺类聚合具有优异刚性的第一聚酰胺酸;/n步骤(b),由第二二酐及第二二胺类聚合具有优异耐化学性的第二聚酰胺酸;/n步骤(c),使用研磨机制备平均粒径为0.1μm至5μm的炭黑,并制备包含所述炭黑的黑色粗液;/n步骤(d),混合所述第二聚酰胺酸及所述黑色粗液以制备混合液;以及/n步骤(e),将所述混合液混合并分散在所述第一聚酰胺酸中之后,在载体上制膜并进行热处理以进行酰亚胺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3 KR 10-2017-01462001.一种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将两种以上不同的聚酰胺酸混合并进行酰亚胺化而获得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由第一二酐及第一二胺类聚合具有优异刚性的第一聚酰胺酸;
步骤(b),由第二二酐及第二二胺类聚合具有优异耐化学性的第二聚酰胺酸;
步骤(c),使用研磨机制备平均粒径为0.1μm至5μm的炭黑,并制备包含所述炭黑的黑色粗液;
步骤(d),混合所述第二聚酰胺酸及所述黑色粗液以制备混合液;以及
步骤(e),将所述混合液混合并分散在所述第一聚酰胺酸中之后,在载体上制膜并进行热处理以进行酰亚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酰亚胺化步骤,所述第一聚酰胺酸及第二聚酰胺酸分别形成第一聚酰亚胺链及第二聚酰亚胺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酰亚胺化步骤,所述第一聚酰胺酸及第二聚酰胺酸形成第一聚酰亚胺链及第二聚酰亚胺链的至少一部分相交联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聚酰亚胺膜相对于总重量包含:
80重量%至93重量%的刚性优异的第一聚酰亚胺链;
2重量%至15重量%的耐化学性优异的第二聚酰亚胺链;以及
3重量%至10重量%的平均粒径为0.1μm至5μm的炭黑,
以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基准评价的耐碱性指数为70%以上,
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8.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酐及第二二酐分别独立地为选自由均苯四甲酸二酐、联苯四甲酸二酐、氧双邻苯二甲酸酐及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第一二胺类及第二二胺类分别独立地为选自由1,4-苯二胺、4,4’-氧二苯胺、3,4’-氧二苯胺、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4,4’-亚甲基二苯胺及1,3-双(4-氨基苯氧基)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黑色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酐不包含柔性二酐,或者相对于构成所述第一聚酰胺酸的二酐单体总量,所述第一二酐包含小于10摩尔%的柔性二酐,
所述第一二胺类不包含柔性二胺类,或者相对于构成所述第一聚酰胺酸的二胺类单体总量,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铉才,李吉男,金纪勋,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爱思开希可隆PI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