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属于配电箱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二、折叠板、操作把手、锁芯结构、转动片、轴承和橡胶垫片,装置主体内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二,装置主体通过滑动轨道和滑动轨道二卡接设置有折叠板,折叠板前端表面固定连接诶有操作把手,折叠板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锁芯结构,且锁芯结构位于操作把手左侧,折叠板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片。当维修完毕后再将折叠板拉会复位,而折叠板被完全复位时,折叠板之间的橡胶垫片将会重合并发生一定挤压,从而能够使得折叠板之间的缝隙更加的紧密,从而保证装置内部不会侵入水分。
A fully open door structure of indoor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全开门结构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但是现有的配电箱柜门都是向一侧打开,或是两个柜门相两侧打开,在一些现在的空间,例如储物间或是楼道安装该种配电时并使用时,会造成配电箱打开后可操作空间极小的问题,且此时在利用一些中型器械维修,如电钻就会变得极其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二、折叠板、操作把手、锁芯结构、转动片、轴承和橡胶垫片,所述装置主体内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二,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滑动轨道和滑动轨道二卡接设置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前端表面固定连接诶有操作把手,所述折叠板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锁芯结构,且锁芯结构位于操作把手左侧,所述折叠板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所述转动片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且折叠板通过轴承与滑动轨道和滑动轨道二相连接,所述折叠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右侧内侧中间固定连接有卡接结构,且卡接结构与锁芯结构呈配套设置。优选的,所述折叠板分布有若干个,且折叠板之间通过转动片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轨道二呈弧形状。优选的,所述折叠板折叠后呈“W”状,且折叠板之间的夹角为15-180°。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片厚度为2-5mm。有益效果:1、该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设置有折叠板,折叠板分布有若干个,且折叠板之间通过转动片相连接,使用时将锁芯结构打开,然后通过操作把手推动折叠板,而折叠板会通过轴承顺着滑动轨道和滑动轨道二滑动同时折叠,当折叠板完全折叠时会呈“W”状堆砌在滑动轨道二一侧,而此时的装置主体前端则被大面积打开,从而使工作人员更加方便的维修操作装置主体内部,由于滑动轨道二呈弧形状,从而使得折叠板折叠后会呈一定角度偏向,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主体前端空间操作性。2、其次,橡胶垫片厚度为2-5mm,当维修完毕后再将折叠板拉会复位,而折叠板被完全复位时,折叠板之间的橡胶垫片将会重合并发生一定挤压,从而能够使得折叠板之间的缝隙更加的紧密,从而保证装置内部不会侵入水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板俯视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1-4中:1-装置主体,101-滑动轨道,102-滑动轨道二,2-折叠板,201-操作把手,202-锁芯结构,203-转动片,204-轴承,205-橡胶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滑动轨道101、滑动轨道二102、折叠板2、操作把手201、锁芯结构202、转动片203、轴承204和橡胶垫片205,装置主体1内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101,滑动轨道101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二102,装置主体1通过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卡接设置有折叠板2,折叠板2前端表面固定连接诶有操作把手201,折叠板2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锁芯结构202,且锁芯结构202位于操作把手201左侧,折叠板2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片203,转动片203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204,且折叠板2通过轴承204与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相连接,折叠板2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205。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右侧内侧中间固定连接有卡接结构,且卡接结构与锁芯结构202呈配套设置,通过卡接结构与锁芯结构202来保证装置的防护性,从而能够避免装置被恶意打开并造成破坏。本实施例中,滑动轨道二102呈弧形状,由于滑动轨道二102呈弧形状,从而使得折叠板2折叠后会呈一定角度偏向,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主体1前端空间操作性。本实施例中,折叠板2折叠后呈“W”状,且折叠板2之间的夹角为15-180°,且折叠板2分布有若干个,且折叠板2之间通过转动片203相连接,使用时将锁芯结构202打开,然后通过操作把手201推动折叠板2,而折叠板2会通过轴承204顺着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滑动同时折叠,当折叠板2完全折叠时会呈“W”状堆砌在滑动轨道二102一侧,而此时的装置主体1前端则被大面积打开,从而使工作人员更加方便的维修操作装置主体1内部。本实施例中,橡胶垫片205厚度为2-5mm,当维修完毕后再将折叠板2拉会复位,而折叠板2被完全复位时,折叠板2之间的橡胶垫片205将会重合并发生一定挤压,从而能够使得折叠板2之间的缝隙更加的紧密,从而保证装置内部不会侵入水分。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锁芯结构202打开,然后通过操作把手201推动折叠板2,而折叠板2会通过轴承204顺着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滑动同时折叠,当折叠板2完全折叠时会呈“W”状堆砌在滑动轨道二102一侧,而此时的装置主体1前端则被大面积打开,从而使工作人员更加方便的维修操作装置主体1内部,当维修完毕后再将折叠板2拉会复位,而折叠板2被完全复位时,折叠板2之间的橡胶垫片205将会重合并发生一定挤压,从而能够使得折叠板2之间的缝隙更加的紧密。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滑动轨道(101)、滑动轨道二(102)、折叠板(2)、操作把手(201)、锁芯结构(202)、转动片(203)、轴承(204)和橡胶垫片(20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101),所述滑动轨道(101)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二(102),所述装置主体(1)通过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卡接设置有折叠板(2),所述折叠板(2)前端表面固定连接诶有操作把手(201),所述折叠板(2)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锁芯结构(202),且锁芯结构(202)位于操作把手(201)左侧,所述折叠板(2)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片(203),所述转动片(203)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204),且折叠板(2)通过轴承(204)与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相连接,所述折叠板(2)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配电箱的全开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滑动轨道(101)、滑动轨道二(102)、折叠板(2)、操作把手(201)、锁芯结构(202)、转动片(203)、轴承(204)和橡胶垫片(20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101),所述滑动轨道(101)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二(102),所述装置主体(1)通过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卡接设置有折叠板(2),所述折叠板(2)前端表面固定连接诶有操作把手(201),所述折叠板(2)前端表面嵌套设置有锁芯结构(202),且锁芯结构(202)位于操作把手(201)左侧,所述折叠板(2)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片(203),所述转动片(203)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204),且折叠板(2)通过轴承(204)与滑动轨道(101)和滑动轨道二(102)相连接,所述折叠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欣,
申请(专利权)人:蒋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