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983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联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后上门上的后上门附件,设置在后下门上的后下门附件;后上门、后下门处于门框的一侧,门框的另一侧连接设置有U型弯板;U型弯板上部开设有供后上门附件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上孔,U型弯板下部开设有供后下门附件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下孔;后上门附件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上孔内上下运动,后下门附件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下孔内上下运动,其满足以下联锁条件:当后上门完全关闭后,才能关闭所述后下门;当后上门没有完全关闭时,后下门不能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只有当后上门完全关闭后,才能关闭后下门,而当后上门没有完全关闭时,后下门不能关闭,提高了安全性能。

An interlocking device for the back door of the cable room of the central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属于供电

技术介绍
中置柜的额定电压一般为10KV及以上高电压,其电缆室后门结构是右侧通过铰链固定在右门框上,左侧通过螺栓固定在左门框上,后下门与电缆室有联锁装置,后下门上门边压后上门下门边,只有当接地开关合闸或电缆室不带电,才可以通过解锁打开后下门,然后才能打开后上门。但反之当后上门未关闭时,后下门也能关闭,按照联锁要求,电缆室就可以送电运行,相关人员和工具可以通过后上门进入到电缆室内,存在着安全隐患,威胁到设备安全和人生安全,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所述联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后上门(6)上的后上门附件(3),设置在后下门(4)上的后下门附件(5);所述后上门(6)、后下门(4)处于门框(1)的一侧,所述门框(1)的另一侧连接设置有U型弯板(2);所述U型弯板(2)上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上门附件(3)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上孔(21),所述U型弯板(2)下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下门附件(5)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下孔(22);所述后上门附件(3)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上孔(21)内上下运动,所述后下门附件(5)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下孔(22)内上下运动,其满足以下联锁条件:当所述后上门(6)完全关闭后,才能关闭所述后下门(4);当后上门(6)没有完全关闭时,所述后下门(4)不能关闭。进一步的,所述后上门附件(3)插入所述后上门(6)的端部形成以下结构形式:所述后上门附件(3)的端部上表面形成一斜面结构形式,该所述斜面和所述U型弯板(2)形成配合并推动所述U型弯板(2)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后下门附件(5)插入所述后下门(4)的端部形成以下结构形式:所述后下门附件(5)的端部上表面形成一斜面结构形式,该所述斜面和所述U型弯板(2)形成配合并推动所述U型弯板(2)运动。进一步的,所述U型弯板上孔(21)、U型弯板下孔(22)形成长条形腰型孔结构形式。进一步的,所述U型弯板(2)上部设置有上导向槽(23),所述U型弯板(2)下部设置有下导向槽(24),所述U型弯板(2)通过所述上导向槽(23)、下导向槽(24)的导向可沿所述门框(1)上下运动。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后上门和后下门都打开的情况下,在后上门未完全关闭前,如果先关闭后下门,根据联锁操作的顺序就意味着电缆室具备送电运行的条件,而此时后上门还没有关闭,运维检修人员和工具可以进入电缆室,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只有当后上门先完全关闭后,后下门才能关闭,这样就可以保证上下两个门都完全关闭后,确保人员和工具不能进入到电缆室内,电缆室才能送电运行,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反之,在后上门和后下门都关闭的情况下,只有当电缆室不带电,才可以先打开后下门,然后才能打开后上门,通过这套联锁装置可以限制操作顺序,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2为本技术上门附件、下门附件处于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技术上门附件处于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4的侧视图。图6为下门附件在门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图6的俯视图。图9为门框和U型弯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图9的俯视图。图12为门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图14为U型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图中1为门框、2为U型弯板、3为上门附件、4为下门、5为下门附件、6为后上门;21为U型弯板上孔、22为U型弯板下孔、23为上导向槽、24为下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所述联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后上门6上的后上门附件3,设置在后下门4上的后下门附件5;所述后上门6、后下门4处于门框1的一侧,所述门框1的另一侧连接设置有U型弯板2;所述U型弯板2上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上门附件3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上孔21,所述U型弯板2下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下门附件5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下孔22;所述后上门附件3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上孔21内上下运动,所述后下门附件5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下孔22内上下运动,其满足以下联锁条件:当所述后上门6完全关闭后,才能关闭所述后下门4;当后上门6没有完全关闭时,所述后下门4不能关闭。进一步的,所述后上门附件3插入所述后上门6的端部形成以下结构形式:所述后上门附件3的端部上表面形成一斜面结构形式,该所述斜面和所述U型弯板2形成配合并推动所述U型弯板2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后下门附件5插入所述后下门4的端部形成以下结构形式:所述后下门附件5的端部上表面形成一斜面结构形式,该所述斜面和所述U型弯板2形成配合并推动所述U型弯板2运动。进一步的,所述U型弯板上孔21、U型弯板下孔22形成长条形腰型孔结构形式。进一步的,所述U型弯板2上部设置有上导向槽23,所述U型弯板2下部设置有下导向槽24,所述U型弯板2通过所述上导向槽23、下导向槽24的导向可沿所述门框1上下运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更好了解本技术:1)本技术当后上门6未完全关闭前,先关闭后下门4时,由于后下门附件5前端的上边高于U型弯板下孔22上边,后下门附件5不能穿过U型弯板2下孔,因此后下门4不能关闭。2)先关闭后上门6,然后后上门附件3的前端沿着斜坡逐步推动U型弯板2上移,完全关闭后,后上门附件3的上边与U型弯板上孔21上边重合。3)后上门6完全关闭后,再关闭后下门4时,后下门附件5的前端沿着斜坡逐步推动U型弯板2继续上移,直至U型弯板下孔22上边与后下门附件5上边重合,后下门4完全关闭后,由于U型弯板上孔21的下边高于后上门附件3直角弯的下边,因此后上门6不能打开。本技术在后上门6与后下门4背面分别固定两个附件,在左门框1背面焊接两个螺柱,左门框上1开有上下两个长方形孔,U型弯板2上下各开有两个导向槽(分别为上导向槽23和下导向槽24),中间开两个长方形孔,将U型弯板2通过两个螺母固定在左门框1背面,并留有间隙,保证U型弯板2能沿着两个螺柱在导向槽内上下垂直移动。如果未关闭后上门6而先关后下门4,由于U型弯板2没有上移,后下门附件5的前端被U型弯板下孔22上部阻挡,不能穿过其下孔22,因此后下门4不能关闭。当未关闭后下门4而先关闭后上门6时,后上门附件3能穿过左门框上孔和U型弯板上孔21,并推动U型弯板2沿着附件斜坡逐步上移,直至后上门6完全关闭后,后上门附件3的上边与U型弯板上孔21的上边重合。由于U型弯板2上移后,后下门附件5的前端能穿过U型弯板下孔22,并推动U型弯板2沿着后下门附件5的斜面逐步上移,直至后下门4完全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后上门(6)上的后上门附件(3),设置在后下门(4)上的后下门附件(5);/n所述后上门(6)、后下门(4)处于门框(1)的一侧,所述门框(1)的另一侧连接设置有U型弯板(2);/n所述U型弯板(2)上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上门附件(3)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上孔(21),所述U型弯板(2)下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下门附件(5)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下孔(22);/n所述后上门附件(3)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上孔(21)内上下运动,所述后下门附件(5)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下孔(22)内上下运动,其满足以下联锁条件:当所述后上门(6)完全关闭后,才能关闭所述后下门(4);当后上门(6)没有完全关闭时,所述后下门(4)不能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后上门(6)上的后上门附件(3),设置在后下门(4)上的后下门附件(5);
所述后上门(6)、后下门(4)处于门框(1)的一侧,所述门框(1)的另一侧连接设置有U型弯板(2);
所述U型弯板(2)上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上门附件(3)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上孔(21),所述U型弯板(2)下部开设有供所述后下门附件(5)端部插入的U型弯板下孔(22);
所述后上门附件(3)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上孔(21)内上下运动,所述后下门附件(5)的端部可在U型弯板下孔(22)内上下运动,其满足以下联锁条件:当所述后上门(6)完全关闭后,才能关闭所述后下门(4);当后上门(6)没有完全关闭时,所述后下门(4)不能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柜电缆室后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门附件(3)插入所述后上门(6)的端部形成以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邬钢谢伟刘凯鸣谢岗龚宁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北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