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03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设有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和多功能预制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等5个预制舱中的一个或多个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可快速用另外一个或多个相同功能的预制舱进行替换,不再需要拆开拼柜;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等5个预制舱在运行过程中,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预制舱发生故障或抽检发现某企业的预制舱存在质量问题时,可随时更换其他企业的合格预制舱,有利于不同企业预制舱的通用互换,提高运维便利性。提高运维便利性。提高运维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属于电气


技术介绍

[0002]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由直流操作电源系统、交流电源系统、UPS电源系统、DC/DC通信电源系统四项分系统组成,传统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安装是通过螺栓将交流电源柜、直流电源柜、DC/DC柜、UPS柜、INV柜等5个柜型拼接在一起实现的。
[0003]现有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安装工作没有分为预制和装配两个部分,需要通过螺栓拼接,安装工序复杂,安装效率低下;同时没有涉及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等5个预制舱,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无法用另外一个或多个相同功能的预制舱进行替换;同时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等5个预制舱在运行过程中,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预制舱发生故障或抽检发现某企业的预制舱存在质量问题时,无法随时更换其他企业的合格预制舱,不利于不同企业预制舱的通用互换;同时没有设计六个放置仓分别对六个预制舱进行放置,需要拆卸拼装柜维修操作影响维修效率,同时没有使用滑轨对支撑板进行,支撑板对预制舱主体进行支撑,不便于快速滑动拆装预制舱主体使用,同时没有使用第一把手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预制舱主体,无法根据需要增加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功能性;没有设计限位槽对限位板进行滑动,同时没使用滑动杆不便于工作人员滑动操作,没使用两个对应的限位板相配合对预制舱主体和支撑板的一侧进行限位,无法使固定板和固定垫对支撑板的另一侧进行限位,不便于提高放置的稳定性,最后没使用相对应的限位杆和辅助槽相配合无法进一步对两个限位板进行稳定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便于拆装使用且维修繁琐,以及现有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不便于对预制舱限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设有六个预制舱,六个预制舱分别为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和多功能预制舱。
[0006]进一步的,所述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和多功能预制舱的一侧均开设有观测槽,六个所述观测槽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观测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预制舱的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包括对应所述预制舱的六个放置仓、十二个滑轨和六个支撑板,六个所述放置仓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滑轨,每两个相对应的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六个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均
与相对应预制舱的底端贴合,六个所述预制舱的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把手,六个所述放置仓的一边侧均设有限位组件。
[0008]进一步的,六个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槽、两个限位板、两个滑动杆、两个限位杆和两个辅助槽,十二个所述限位槽分别固定设置在六个所述放置仓的一边侧,十二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板,十二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滑动杆,其中六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其中另外六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辅助槽,六个所述支撑板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与限位板相对应的调节槽。
[0009]进一步的,六个所述放置仓的另一边侧均固定设有固定板,六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固定垫,六个所述放置仓的另一边侧均铰接有防尘网。
[0010]进一步的,六个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均固定设有若干个稳定杆,若干个所述稳定杆的底端均固定设有稳定板,六个所述稳定板分别与相对应的放置仓的底端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的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一侧通过卡扣与所述主体框架的一侧卡合连接,所述防护门的表面固定设有第二把手。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的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具有如下优点:
[0014]1、本技术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安装工作分为预制和装配两个部分,不再需要通过螺栓拼接,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等5个预制舱中的一个或多个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可快速用另外一个或多个相同功能的预制舱进行替换,不再需要拆开拼柜;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等5个预制舱在运行过程中,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预制舱发生故障或抽检发现某企业的预制舱存在质量问题时,可随时更换其他企业的合格预制舱,有利于不同企业预制舱的通用互换,提高运维便利性。
[0015]2、通过六个放置仓分别对六个预制舱进行放置,避免需要拆卸拼装柜维修操作影响维修效率,同时使用滑轨对支撑板进行,并使用支撑板对预制舱主体进行支撑,便于快速滑动拆装预制舱主体使用,同时使用第一把手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预制舱主体,使用多功能预制舱便于根据需要增加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功能性;
[0016]3、通过限位槽对限位板进行滑动,并使用滑动杆便于工作人员滑动操作,使用两个对应的限位板相配合对预制舱主体和支撑板的一侧进行限位,并使用固定板和固定垫对支撑板的另一侧进行限位,以便于提高放置的稳定性,同时使用相对应的限位杆和辅助槽相配合进一步对两个限位板进行稳定处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图3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主体框架;2、第一把手;3、第二把手;4、放置组件;41、预制舱;42、放置仓;43、滑轨;44、支撑板;5、限位组件;51、限位槽;52、限位板;53、滑动杆;54、限位杆;55、辅助槽;6、固定板;7、固定垫;8、防尘网;9、稳定杆;10、稳定板;11、防护门;12、调节槽;13、观测板。
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包括主体框架1和六个预制舱41,预制舱41分别为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多功能预制舱,所述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多功能预制可快速方便的装入和移出主体框架1,所述多功能预制舱为预留舱位,可根据需要增加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功能。
[0025]所述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包括主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内部设有六个预制舱(41),六个预制舱(41)分别为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和多功能预制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源预制舱、直流电源预制舱、DC/DC预制舱、UPS预制舱、INV预制舱和多功能预制舱的一侧均开设有观测槽,六个所述观测槽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观测板(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预制舱(41)的放置组件(4),所述放置组件(4)包括对应所述预制舱(41)的六个放置仓(42)、十二个滑轨(43)和六个支撑板(44),六个所述放置仓(42)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滑轨(43),每两个相对应的滑轨(43)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4),六个所述支撑板(44)的顶端均与相对应预制舱(41)的底端贴合,六个所述预制舱(41)的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把手(2),六个所述放置仓(42)的一边侧均设有限位组件(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预制舱结构的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两个限位槽(51)、两个限位板(52)、两个滑动杆(53)、两个限位杆(54)和两个辅助槽(55),十二个所述限位槽(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盼盼谢伟姜会乐刘继东成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北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