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849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4:01
一种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出热容流率之比R;步骤2.计算出G参数;步骤3.计算D参数;步骤4计算出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因子P

Explicit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 method of 2-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技术背景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甚为广泛。其中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的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传热计算方法主要是两种,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当换热器中的冷热物流进口温度或者其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需要通过试算法假设出口温度,从相应的温差修正系数图中查询得到温差修正系数FT,再根据纯逆流对数平均温差与温差修正系数计算平均传热温差,再校核热负荷是否前后一致,计算过程繁琐,精度差、效率低,不便使用;如果采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则需要已知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对纯逆流、并流换热以外的各种流动型式,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之间的解析关系难以获得,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本方法基于热量守恒关系和传热过程方程,对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推导,从而建立了一种不依赖出口温度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特别适合于操作型传热问题的求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已知热流的热容流率CPH和冷流的热容流率CPC的比值,根据公式(1)计算出热容流率之比R:其中,CPH为热流体的热容流率,即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CPC为冷流体的热容流率,即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步骤2.已知冷流的热容流率CPC,总传热系数U,传热面积A,热容流率之比R和换热器串联的个数NSHELLS,根据公式(2)计算出G参数:其中,U为总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NSHELLS为串联的换热器壳体个数;步骤3.已知步骤2中计算出的G参数和步骤1中计算出的热容流率之比R,根据公式(3)计算D参数:步骤4.已知步骤2中计算出的G参数,步骤3中计算出的D参数和步骤1中计算出的热容流率之比R,根据公式(4)计算出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因子P2-4:步骤5.已知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因子P2-4和热容流率之比R两个参数,根据公式(5)求出温差修正系数FT,对2-4型管壳式换热器,FT的表达式为:其中,R≠1;针对不同的流型,FT表达式不同;步骤6.根据总传热系数U,传热面积A,热容流率之比R,冷流体的热容流率CPC和温差修正系数FT,根据公式(6)求出X参数:步骤7.已知热冷物流的进口温度TH1、TC1、热容流率之比R和步骤6计算得到的X参数,根据公式(7)和(8)求出热、冷物流的出口温度TH2,TC2:(R-1)TH1+R(X-1)TC1+(1-RX)TH2=0(7)(X-1)TH1+X(R-1)TC1+(1-RX)TC2=0(8)其中,TH1为热流体的入口温度;TH2为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C1为冷流体的入口温度;TC2为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对操作型传热问题,已知进口温度TH1和TC1以及U、A、CPH和CPC,则联立公式(7)和(8),就可以求解出口温度TH2和TC2;步骤8.根据热平衡方程,根据热流体的热容流率CPH或冷流体的热容流率CPC,热/冷物流的进出口温度TH1,TH2或者TC1,TC2,采用公式(9)求解换热器的传热量Q:Q=CPH(TH1-TH2)或Q=CPC(TC2-TC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在不知道冷、热物流的出口温度的情况下,求解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问题。该方法可避免试算、查图等繁琐的计算步骤,并减少了计算过程的误差,计算效率高,特别适合于求解操作型传热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问题,如果已知热流体的热容流率CPH,冷流体的热容流率CPC,总传热系数U,传热面积A,热冷物流的进口温度TH1和TC1和换热器串联的个数NSHELLS,无需试凑、查图等繁杂的操作,可以直接求解出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TH2和TC2、换热器的温差修正系数、平均传热温差以及换热器的热负荷大小。附图说明:图1是2-4型管壳式换热器示意图。图2是对数平均温差法中使用的温差修正系数FT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效果,现对该方法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说明。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参照图1和图2,一种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已知热流的热容流率CPH和冷流的热容流率CPC的比值,根据公式(1)计算出热容流率之比R:其中,CPH为热流体的热容流率,即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CPC为冷流体的热容流率,即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步骤2.已知冷流的热容流率CPC,总传热系数U,传热面积A,热容流率之比R和换热器串联的个数NSHELLS,根据公式(2)计算出G参数:其中,U为总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NSHELLS为串联的换热器壳体个数;步骤3.已知步骤2中计算出的G参数和步骤1中计算出的热容流率之比R,根据公式(3)计算D参数:步骤4.已知步骤2中计算出的G参数,步骤3中计算出的D参数和步骤1中计算出的热容流率之比R,根据公式(4)计算出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因子P2-4:步骤5.已知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因子P2-4和热容流率之比R两个参数,根据公式(5)求出温差修正系数FT,对2-4型管壳式换热器,FT的表达式为:其中,R≠1;针对不同的流型,FT表达式不同:步骤6.根据总传热系数U,传热面积A,热容流率之比R,冷流体的热容流率CPC和温差修正系数FT,根据公式(6)求出X参数:步骤7.已知热冷物流的进口温度TH1、TC1、热容流率之比R和步骤6计算得到的X参数,根据公式(7)和(8)求出热、冷物流的出口温度TH2,TC2:(R-1)TH1+R(X-1)TC1+(1-RX)TH2=0(7)(X-1)TH1+X(R-1)TC1+(1-RX)TC2=0(8)其中,TH1为热流体的入口温度;TH2为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C1为冷流体的入口温度;TC2为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对操作型传热问题,已知进口温度TH1和TC1以及U、A、CPH和CPC,则联立公式(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已知热流的热容流率C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显式传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已知热流的热容流率CPH和冷流的热容流率CPC的比值,根据公式(1)计算出热容流率之比R:



其中,CPH为热流体的热容流率,即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CPC为冷流体的热容流率,即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
步骤2.已知冷流的热容流率CPC,总传热系数U,传热面积A,热容流率之比R和换热器串联的个数NSHELLS,根据公式(2)计算出G参数:



其中,U为总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NSHELLS为串联的换热器壳体个数;
步骤3.已知步骤2中计算出的G参数和步骤1中计算出的热容流率之比R,根据公式(3)计算D参数:



步骤4.已知步骤2中计算出的G参数,步骤3中计算出的D参数和步骤1中计算出的热容流率之比R,根据公式(4)计算出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因子P2-4:



步骤5.已知2-4型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因子P2-4和热容流率之比R两个参数,根据公式(5)求出温差修正系数FT,对2-4型管壳式换热器,FT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宁徐新杰范伟徐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