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及标签,包括温度传感模块、红外传感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收发模块。其中,温度传感模块获取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至主控模块,红外传感模块监测到预设范围内存在生物体时,输出红外信息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对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出至收发模块,由收发模块将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无线发送至基站,以供基站将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实时反馈至监管系统。上述的远程监测电路及标签,应用于物品监管领域,通过实时获取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监测是否有生物体非法进入储存物品的空间,并实时反馈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至监管系统,解放了人力,确保物品的安全,可靠性高、工作效率高。
A remote monitoring circuit and label for goods superv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及标签
本技术属于物品监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及标签。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仓储管理技术或物流运输技术,通常需要人工定期对物品进行质量抽查以及确保物品安全,避免人为破坏物品或者极端的环境温度使得物品变质。然而,这种依赖人力对物品进行监管的技术不可靠,并且效率低。因此,传统的物品监管技术方案中存在着由于依赖人力对物品进行监管而存在的可靠低和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及标签,旨在解决传统的物品监管技术方案中存在着由于依赖人力对物品进行监管而存在的可靠低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包括:用于获取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的温度传感模块;用于监测到预设范围内存在生物体时,输出红外信息的红外传感模块;与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及所述红外传感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并对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出的主控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无线发送至基站,以供所述基站将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实时反馈至监管系统的收发模块。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标签,包括:上述的远程监测电路;和用于封装所述远程监测电路的外壳。上述的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及标签,通过实时获取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和监测是否有生物体非法进入储存物品的空间,并实时反馈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至监管系统,解放了人力,有效确保物品的安全,可靠性高、工作效率高,有效解决了目前的仓储管理技术或物流运输技术中存在的依赖人力对物品进行监管而导致的可靠性低、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远程监测电路中收发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远程监测电路中主控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及红外传感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仓储管理技术及物流运输技术中,实时对物品进行监管的难度较大。某些物品如疫苗或生鲜产品,在仓储或运输过程中,为确保其不发生变质,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必须实时监测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其它如贵重物品或者危险品等,在仓储或运输过程中,为确保物品本身或周围生物体的安全,需要实时监测环境中是否出现生物体。然而,依赖人工定期测量环境温度和确保物品安全的监管技术可靠性低,效率低;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及标签,无需依赖人力即可远程监控仓储中或运输中的物品的状态,可靠性高、效率高。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包括温度传感模块10、红外传感模块20、主控模块30以及收发模块40。其中,温度传感模块10和红外传感模块20均与主控模块30连接,主控模块30与收发模块40连接,收发模块40与基站进行无线通讯。温度传感模块10用于获取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并传输至主控模块30。红外传感模块20用于当监测到预设范围内存在生物体时,输出红外信息至主控模块30。具体地,红外传感模块20监测预设范围内是否有人体。人体的正常体温处于36℃至37℃之间,因此人体会向外辐射出波长约为10μm的红外线,本实施例采用的红外传感模块20可感应到预设范围内波长处于0.3μm至18μm之间的红外线,因此当预设范围内有人体运动时,红外传感模块20输出红外信息至主控模块30。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预设范围为0至20m。主控模块30接收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并对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出至收发模块40。具体地,主控模块30的一个I/O口连接温度传感模块10的输出端,以接收温度信息;根据实际需要,可设定主控模块30的该I/O口进行周期性或非周期性通断,导通时接收温度传感模块10传输的温度信息,关断时则停止接收温度信息。例如,可设定该I/O口每60min导通一次,以接收温度信息,一天内接收24个温度信息;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设定该I/O口每1min或者每1s导通一次。收发模块40将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无线发送至基站,以供基站将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实时反馈至监管系统。具体地,收发模块40与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基站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通过2G、3G、4G或者5G移动网络上传至服务器端,即监管系统,由后台人员根据温度信息和红外信息及时作出管理决策,防止温度异常而导致物品变质损坏,并防止有人非法接近物品,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远程监测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源信号给主控模块30。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源模块采用干电池实现,干电池提供3V直流电源信号。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的远程监测电路中收发模块4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收发模块40包括无线收发单元401和天线ANT。其中,无线收发单元401与主控模块30连接;天线ANT与无线收发单元401有线连接,并与基站进行无线连接。无线收发单元401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并对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进行调制后输出。天线ANT用于将调制后的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无线发送至基站。具体地,无线收发单元401和基站的工作频段均处于2.405GHz至2.485GHz之间,采用全双工模式进行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可达10m。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无线收发单元401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4、晶体振荡器Y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1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6、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及第三电感L3。无线收发芯片U4的启动端CE、片选端CSN、时钟端SCK、中断端IQR、输入端MOSI及输出端MOSI连接主控模块30;无线收发芯片U4的第一天线ANT接口R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获取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的温度传感模块;/n用于监测到预设范围内存在生物体时,输出红外信息的红外传感模块;/n与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及所述红外传感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并对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出的主控模块;以及/n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无线发送至基站,以供所述基站将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实时反馈至监管系统的收发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物品监管的远程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获取物品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的温度传感模块;
用于监测到预设范围内存在生物体时,输出红外信息的红外传感模块;
与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及所述红外传感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并对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出的主控模块;以及
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无线发送至基站,以供所述基站将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实时反馈至监管系统的收发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包括:
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并对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红外信息进行调制后输出的无线收发单元;
与所述无线收发单元连接,用于将调制后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或红外信息无线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天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单元包括:
无线收发芯片、晶体振荡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及第三电感;
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启动端、片选端、时钟端、中断端、输入端及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一天线接口、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第二天线接口、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即所述天线共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内置放大器供电端共接;
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晶振输出端与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一引脚共接,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晶振输入端与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三引脚共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四引脚接地;
所述无线收发芯片的内部数字供电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晓利,赵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远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