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该稳定电流产生电路包括主电路、电流调整电路及输出电路;其中,该主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电流调整电路与主电路相连,用于采集驱动电流并将采集的电流与一基准电流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输出至输出电路,该输出电路与电流调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稳定的驱动电流Iout,从而实现了该带电流产生电路的稳定输出,避免了因输出电流过小而引起的LED工作异常。
A stable current generat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
技术介绍
由于LED的优点突出,因而LED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LED驱动电流电流对LED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LED的驱动电流电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单元,从而得到不同要求的驱动电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但是由于电阻的生产工艺以及环境等因素,阻值不可避免的在标准值附近波动,例如,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LED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引起电阻阻值的变化,当电阻的阻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输出电流变小,而过小的驱动电流会导致LED工作的异常,甚至LED不能工作,从而影响整体照明效果。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稳定性好,在异常情况引起的电路内部阻值过大时依然能够稳定驱动LED的驱动电流电流,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电路设计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该电路能够解决现有的LED驱动电流电路的输出不够稳定以及受电阻阻值影响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包括主电路,电流调整电路和输出电路;其中主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I0,电流调整电路与主电路相连,用于采集驱动电流I0,并将采集得到的电流I6与一基准电流I1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输出至输出电路,输出电路与电流调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稳定的驱动电流Iout,从而实现了该电流产生电路的稳定输出。其中,主电路包括:运放P1、电阻R1、R2、晶体管MN1、MP1;运放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R2的公共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N1的源极,晶体管MN1的栅极连接运放P1的输出端,晶体管MN1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的漏极和栅极,晶体管MP1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电流调整电路包括:晶体管MP2-MP6、MN2、MN3,电流源I。其中晶体管MP2与晶体管MP1构成镜像电路,用以将驱动电路I0进行镜像;晶体管MN2、MN3构成镜像电路;其中晶体管MP2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栅极连接晶体管MP1的栅极,漏极连接晶体管MN2的漏极,晶体管MN2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N2的栅极以及晶体管MN3的栅极,晶体管MN2、MN3的源极接地;晶体管MN3的漏极连接电流源I的一端以及晶体管MP4的漏极;电流源I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P3的漏极、栅极,晶体管MP3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P6的栅极,晶体管MP3-MP6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晶体管MP4的栅极连接其漏极以及晶体管MP5的栅极,晶体管MP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6的漏极。输出电路包括晶体管MN4、MN5,其中,晶体管MN4、MN5构成电流镜电路,用于镜像电流I5,并作为输出电流Iout;其中,晶体管MN4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以及晶体管MP6的漏极,晶体管MN4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N5的栅极,晶体管MN4、MN5的源极接地。其中,晶体管MP1-MP6为PMOS晶体管,晶体管MN1-MN5为NMOS晶体管。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能够输出稳定的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电路具有反馈结构,能够实现自适应的稳定调节,使电路输出稳定的电流。2、当由于电阻的影响导致输出电流过小时,本技术电路通过电流调整电路的采集、对比,调整,从而实现输出电流的稳定,保证LED的正常工作。3、该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且该电路能够工作在较低的供电电压下,其漏电流小,具有较高的信噪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稳定电流产生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所示,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包括主电路,电流调整电路和输出电路;其中主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I0,电流调整电路与主电路相连,用于采集驱动电流I0,并将采集得到电流I6与一基准电流I1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输出至输出电路,输出电路与电流调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稳定的驱动电流Iout,从而实现了该电流产生电路的稳定输出。其中,主电路包括:运放P1、电阻R1、电阻R2、晶体管MN1、晶体管MP1;运放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的公共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N1的源极,晶体管MN1的栅极连接运放P1的输出端,晶体管MN1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的漏极和栅极,晶体管MP1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电流调整电路包括:晶体管MP2-MP6、MN2、MN3,电流源I。其中晶体管MP2与晶体管MP1构成镜像电路,用以将驱动电路I0进行镜像;晶体管MN2、MN3构成镜像电路;晶体管MP2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栅极连接晶体管MP1的栅极,漏极连接晶体管MN2的漏极,晶体管MN2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N2的栅极以及晶体管MN3的栅极,晶体管MN2、MN3的源极接地;晶体管MN3的漏极连接电流源I的一端以及晶体管MP4的漏极;电流源I产生电流I1,电流源I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P3的漏极、栅极,晶体管MP3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P6的栅极,晶体管MP3-MP6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晶体管MP4的栅极连接其漏极以及晶体管MP5的栅极,晶体管MP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6的漏极。输出电路包括晶体管MN4、MN5,其中,晶体管MN4、MN5构成电流镜电路,用于镜像电流I5,并作出输出电流Iout;其中,晶体管MN4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以及晶体管MP6的漏极,晶体管MN4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N5的栅极,晶体管MN4、MN5的源极接地。本实施例以各电流镜比例均为1:1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该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为其他值,在此不做限定。由于晶体管MP1、MP2构成共源共栅电流镜,因此,电流I6=I0,另外,由于晶体管MN2、MN3也构成共源共栅电流镜,因而电流I2为:I2=I6-I1=I0-I1;当I0>I1时,上式成立,当I0<I1时,晶体管MP4、MP5处于截止状态,此时I2=0。由于晶体管MP4、MP5也构成电流镜电路,此时,I3=I2;I5=I3+I4;由于晶体管MP6、MP3构成电流镜结构,此时,I4=I1;即I5=I2+I1;因此,当I0>I1时,I5=I0;当I0<I1时I5=I1。输出电流中由于晶体管MN4、晶体管MN5的镜像结构,Iout=I5。由此可见,上述结构实现了当输出电流I0大于一基准电流I1时,直接输出I0的值,当输出电流小于基准电流I1时,以基准电流I1输出。基准值I1的大小根据实际工作中为了使LED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小电流而定。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电流调整电路和输出电路;其中主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I0,电流调整电路与主电路相连,用于采集驱动电流I0,并将采集得到的电流I6与一基准电流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输出至输出电路,输出电路与电流调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稳定的驱动电流Iout,从而实现了该电流产生电路的稳定输出;/n其中,主电路包括:运放P1、电阻R1、R2、晶体管MN1、MP1;运放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R2的公共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N1的源极,晶体管MN1的栅极连接运放P1的输出端,晶体管MN1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的漏极和栅极,晶体管MP1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n电流调整电路包括:晶体管MP2-MP6、MN2、MN3,电流源I;其中晶体管MP2与晶体管MP1构成镜像电路,用以将驱动电路I 0进行镜像;晶体管MN2、MN3构成镜像电路;晶体管MP2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栅极连接晶体管MP1的栅极,漏极连接晶体管MN2的漏极,晶体管MN2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N2的栅极以及晶体管MN3的栅极,晶体管MN2、MN3的源极接地;晶体管MN3的漏极连接电流源I的一端以及晶体管MP4的漏极;电流源I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P3的漏极、栅极,晶体管MP3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P6的栅极,晶体管MP3-MP6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晶体管MP4的栅极连接其漏极以及晶体管MP5的栅极,晶体管MP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6的漏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电流调整电路和输出电路;其中主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I0,电流调整电路与主电路相连,用于采集驱动电流I0,并将采集得到的电流I6与一基准电流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输出至输出电路,输出电路与电流调整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稳定的驱动电流Iout,从而实现了该电流产生电路的稳定输出;
其中,主电路包括:运放P1、电阻R1、R2、晶体管MN1、MP1;运放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R2的公共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N1的源极,晶体管MN1的栅极连接运放P1的输出端,晶体管MN1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的漏极和栅极,晶体管MP1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
电流调整电路包括:晶体管MP2-MP6、MN2、MN3,电流源I;其中晶体管MP2与晶体管MP1构成镜像电路,用以将驱动电路I0进行镜像;晶体管MN2、MN3构成镜像电路;晶体管MP2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栅极连接晶体管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张艳波,姚罗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特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