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75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NMOS管MN1、NMOS管MN2。其中,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F为频率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连接到NMOS管MN1的栅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连接到NMOS管MN2的栅极,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线,NMOS管MN1的源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1的衬底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衬底连接到地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MN1、MN2二个NMOS管的栅极的开启时间,起到防止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电压跟随电源电压一起下降的作用。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A circuit for stabilizing the gate voltage of the driving tube by the buz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蜂鸣器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
技术介绍
如图6所示,传统的的蜂鸣器驱动管的栅极驱动电路,当电源线电压下降时,蜂鸣器驱动管的栅极电压跟随电源线电压一起下降,从而导致蜂鸣器驱动管的驱动能力不足,甚至会引起蜂鸣器输出频率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在电源线电压下降时,以解决蜂鸣器驱动管的栅极电压跟随电源线电压一起下降的问题,防止电源电压下降时,蜂鸣器驱动管的驱动能力不足,甚至会引起蜂鸣器输出频率的不稳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NMOS管MN1、NMOS管MN2。其中,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F为频率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连接到NMOS管MN1的栅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连接到NMOS管MN2的栅极,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线,NMOS管MN1的源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1的衬底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衬底连接到地线。优选的,所述NMOS管MN1、MN2的源端和漏端对换位置。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MN1、MN2二个NMOS管的栅极的开启时间,起到防止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电压跟随电源电压一起下降的作用。而且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时序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时序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时序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时序示意图。图6
技术介绍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包括辑控制电路、NMOS管MN1、NMOS管MN2。其中,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F为频率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连接到NMOS管MN1的栅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连接到NMOS管MN2的栅极,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线,NMOS管MN1的源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1的衬底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衬底连接到地线。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结合图1,F为芯片内部产生的频率信号,当F电平变化而使蜂鸣器NMOS驱动管打开时,即t1的起始时刻,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为低电平,NMOS管MN1保持截止状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MOS管MN2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保持低电平,在t1的末了时刻,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由于此时NMOS管MN2为截止状态,所以电源通过MOS管MN1对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进行充电,蜂鸣器NMOS驱动管开启,当电源电压下降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电压以下时,由于NMOS管MN1截止,所以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电压不会跟随电源电压一起下降。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工作时序如图3所示,结合图1,F为芯片内部产生的频率信号,当F电平变化而使蜂鸣器NMOS驱动管打开时,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NMOS管MN1由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MOS管MN2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所以电源通过MOS管MN1对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进行充电,蜂鸣器NMOS驱动管开启,当电源电压下降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电压以下时,由于NMOS管MN1截止,所以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电压不会跟随电源电压一起下降。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工作时序如图4所示,结合图1,F为芯片内部产生的频率信号,当F电平变化而使蜂鸣器NMOS驱动管打开时,即t1的起始时刻,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为高电平,NMOS管MN1由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为低电平,NMOS管MN2保持导通状态,此时由于NMOS管MN1和NMOS管MN2均为导通状态,所以对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充电的电流大小与NMOS管MN1和NMOS管MN2的导通电阻阻值相关,并且NMOS管MN1和NMOS管MN2的导通电阻阻值的和不能太小,太小会引起芯片内部电源有较大的下降,在t1的终了时刻,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MOS管MN2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所以电源通过MOS管MN1对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进行充电,蜂鸣器NMOS驱动管开启程度变大,当电源电压下降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电压以下时,由于NMOS管MN1截止,所以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电压不会跟随电源电压一起下降。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工作时序如图5所示,结合图1,F为芯片内部产生的频率信号,当F电平变化而使蜂鸣器NMOS驱动管打开时,即t1的起始时刻,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NMOS管MN1由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MOS管MN2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所以电源通过MOS管MN1对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进行充电,蜂鸣器NMOS驱动管开启,在t1的末了时刻,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MOS管MN1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当电源电压下降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电压以下时,由于NMOS管MN1截止,所以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电压不会跟随电源电压一起下降。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实施例,类似的,也能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与对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进行改进,即在对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进行充电结束后,快速的把NMOS管MN1截止,在电源电压下降时,以减小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的漏电。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MN1、MN2二个NMOS管的栅极的开启时间,起到防止蜂鸣器NMOS驱动管栅极电压跟随电源电压一起下降的作用。而且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逻辑控制电路、NMOS管MN1、NMOS管MN2,其中,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F为频率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连接到NMOS管MN1的栅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连接到NMOS管MN2的栅极,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线,NMOS管MN1的源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1的衬底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极G,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到地线,NMOS管MN2的衬底连接到地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蜂鸣器稳定驱动管栅极电压的电路,逻辑控制电路、NMOS管MN1、NMOS管MN2,其中,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F为频率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1连接到NMOS管MN1的栅极,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N2连接到NMOS管MN2的栅极,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线,NMOS管MN1的源极连接到蜂鸣器NMOS驱动管的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十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