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及红外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707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底、连续金属层、连续电介质层及堆叠光栅;所述堆叠光栅为条形光栅,且沿所述堆叠光栅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续电介质层表面;所述堆叠光栅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层叠设置的光栅金属层与光栅介质层,且所述堆叠光栅的最外层为所述光栅金属层;多个所述堆叠光栅的宽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多个宽度不同的所述堆叠光栅结构,其中每个不同宽度的堆叠光栅都对应一个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峰,通过设置所述宽度大小,实现宽带的高吸收;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定所述堆叠光栅为条形光栅,实现了电磁波的偏振选择吸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红外探测器。

A broadband polarization selective super material absorber and infrared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及红外探测器
本技术涉及红外吸收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及红外探测器。
技术介绍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因自身分子运动而向外辐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红外辐射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而红外探测器正是利用红外辐射获取目标信息的器件。在一些可见光缺失的场景(尤其是夜间),红外探测器就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不论是军事还是民用,都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其中,超材料吸收体成为本领域内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超材料吸收体是亚波长人工金属微纳单元构成的阵列结构,它利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谐振的机理,将入射电磁波局域化并产生强烈的近场增强效应。被局域的光场与金属微纳结构中的自由载流子相互作用从而转换成热量,进而实现对入射光场的吸收。通过对亚波长单元结构的几何尺寸以及形状的调控,可以人为的操纵超材料吸收体的光学响应进而实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超材料吸收体的谐振特性,其吸收带宽通常比较窄。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多种结构水平复合和多种结构纵向堆叠这两种方案,然而对于前者,吸收带宽的展宽和吸收率是此消彼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底、连续金属层、连续电介质层及堆叠光栅;/n所述堆叠光栅为条形光栅,且沿所述堆叠光栅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续电介质层表面;/n所述堆叠光栅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层叠设置的光栅金属层与光栅介质层,且所述堆叠光栅的最外层为所述光栅金属层;/n多个所述堆叠光栅的宽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底、连续金属层、连续电介质层及堆叠光栅;
所述堆叠光栅为条形光栅,且沿所述堆叠光栅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续电介质层表面;
所述堆叠光栅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层叠设置的光栅金属层与光栅介质层,且所述堆叠光栅的最外层为所述光栅金属层;
多个所述堆叠光栅的宽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光栅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光栅金属层、第一光栅介质层及第二光栅金属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栅金属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0纳米至100纳米,包括端点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偏振选择超材料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光栅的宽度的范围为400纳米至2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宇王宏臣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