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虚拟目标点的侧偏修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导飞行器的制导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虚拟目标点的侧偏修正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远程制导飞行器而言,为提高其射程,在飞行弹道的爬升段多采用各种措施使飞行器爬升高度更高,如火箭增程、底排技术或采用高威力火药等,但这些措施往往延长了飞行器爬升段的飞行时间,这使得飞行器的启控时间一般会设定在发射后50s以后。而较长的启控前飞行时间,使得飞行器在这段时间里不能控制其沿着期望的弹道飞向目标,加上侧风、自身旋转产生的马格努斯力以及发射端干扰的影响,往往会迫使飞行器在启控时的侧偏距离较大,而一般的侧向制导方法即使能控制飞行器飞向目标,但进入末制导段时,一般的侧向制导方法往往难以控制飞行器使目标进入导引头的视场域,一般进入视场域的评判标准为:距目标3km时,侧偏小于600m。尤其是对于在末制导段采用激光制导的飞行器来说,如果飞行器在进入末制导段时未能使得目标进入导引头的视场域,激光导引头难以捕获到激光信号,无法实现末制导阶段的激光制导控制,最终会大概率脱靶;所以在中制导段时,需要最大程度地提供侧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虚拟目标点的侧偏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根据起控后给出的虚拟目标位置计算侧偏需用过载对飞行器进行制导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5 CN 20181147925931.一种基于虚拟目标点的侧偏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根据起控后给出的虚拟目标位置计算侧偏需用过载对飞行器进行制导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目标点的侧偏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偏需用过载实时通过下式(一)获得:
其中,aM侧表示侧偏需用过载,N表示导航比,V表示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表示飞行器的侧偏方向弹目视线角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虚拟目标点的侧偏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是通过飞行器所在位置与虚拟目标点位置计算得到的;
根据起控后的飞行时间t实时给出新的虚拟目标位;通过调整虚拟目标位置来调整飞行器的弹目视线角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虚拟目标点的侧偏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时,
当时,
当时,xt=x0,zt=0;
其中,x0表示在起控时刻,飞行器所在点与目标点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兴伟,王伟,林德福,宁波,王江,王辉,裴培,王雨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八四四厂军事代表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