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62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反光镜片的板体,板体的底部中心固定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端部设有支撑球体,支撑球体通过支撑座安装于投影设备的壳体内壁,且支撑球体与支撑座转动配合;板体远离反光镜片的背面顶部两端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调节杆包括螺纹段及光滑段,壳体对应螺纹段开设有螺纹孔,调节杆经螺纹段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配合,调节杆于靠近螺纹段的端部固定设有旋钮帽,旋钮帽位于壳体的外侧;光滑段上设有第一卡簧及第二卡簧,第一卡簧及第二卡簧之间设有间距,此间距内的调节杆上套设有连接件,调节杆通过连接件与板体固定连接;其结构新颖,可便于对反光镜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A kind of adjusting structure of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投影设备光路部件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激光投影仪的激光发生器发出的光需要通过镜片将光线折射而聚集到预定的方向,因而我们需要对镜片进行调节以使镜片转动到合适的角度;现有的镜片调节均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调整至合适位置后通过滴胶固定,后续无法进行调节,若投影设备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出现镜片位置偏移而影响投影效果,用户是无法对镜片进行调整的,只能送检或维修,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其结构新颖,可便于对反光镜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反光镜片的板体,所述板体的底部中心固定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端部固定设有支撑球体,所述支撑球体通过支撑座安装于投影设备的壳体内壁,所述支撑球体与所述支撑座的凹面相适配,且所述支撑球体与所述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反光镜片的背面顶部两端均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螺纹段及光滑段,所述壳体对应所述螺纹段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经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调节杆于靠近所述螺纹段的端部固定设有旋钮帽,所述旋钮帽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光滑段上设有第一卡簧及第二卡簧,所述第一卡簧及所述第二卡簧之间设有间距,此间距内的调节杆上套设有连接件,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r>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包括半球壳状的座体,所述座体的顶面安装有对开设置的两半环状态的压板,两所述压板对接成环设置、且沿所述座体的顶面边缘设置;所述座体的凹面与所述支撑球体形状相适配,所述压板的内侧壁呈弧形设置、且与所述支撑球体的外壁相适配;所述压板与所述座体之间形成限位腔、用于卡持所述支撑球体;所述座体内壁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磁铁块,所述支撑球体由铁制成,所述支撑球体与所述磁铁块磁性吸附、于所述限位腔内转动。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球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杆上对应所述第一卡簧及所述第二卡簧开设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簧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簧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一卡簧及所述第二卡簧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结构相同。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杆于所述螺纹段及所述光滑段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处卡设有第三卡簧;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卡簧与所述第一卡簧结构相同。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及固定设于所述底板两端的立板,其中一所述立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光滑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卡簧及所述第二卡簧的直径;所述立板经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簧及所述第二卡簧之间,另一所述立板与所述板体粘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其结构新颖,板体经支撑球体安装于支撑座上,可提供足够的支撑,且不影响板体的转动,为反光镜片的调节作为基础支撑;板体背面顶部两端安装的调节组件,可便于用户在壳体外侧推动调节,通过转动旋钮帽,调整调节杆的伸入长度,从而推动板体、进行调节;其中,板体与调节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而连接件与调节杆之间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在不影响正常的调节功能的情况下,也可防止两调节组件之间发生干涉,避免对调节组件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板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座的剖视图。图中:100、反光镜片;110、板体;120、支撑柱;130、支撑球体;200、支撑座;210、座体;211、空腔;212、磁铁块;220、压板;230、限位腔;300、壳体;400、调节组件;410、调节杆;411、螺纹段;412、光滑段;413、第一卡槽;414、第二卡槽;415、第三卡槽;420、旋钮帽;430、第一卡簧;440、第二卡簧;450、连接件;451、底板;452、立板;453、通孔;460、第三卡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反光镜片100的板体110,所述板体110的底部中心固定设有支撑柱120,所述支撑柱120的端部固定设有支撑球体130,所述支撑球体130通过支撑座200安装于投影设备的壳体300内壁,所述支撑球体130与所述支撑座200的凹面相适配,且所述支撑球体130与所述支撑座200转动配合;所述板体110远离所述反光镜片100的背面顶部两端均设有调节组件400,如图3、图4所示,所述调节组件400包括调节杆410,所述调节杆410包括螺纹段411及光滑段412,所述壳体300对应所述螺纹段411开设有螺纹孔310,所述调节杆410经所述螺纹段411与所述螺纹孔310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调节杆410于靠近所述螺纹段411的端部固定设有旋钮帽420,所述旋钮帽420位于所述壳体300的外侧;所述光滑段412上设有第一卡簧430及第二卡簧440,所述第一卡簧430及所述第二卡簧440之间设有间距,此间距内的调节杆410上套设有连接件450,所述调节杆410通过所述连接件450与所述板体110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其结构新颖,板体110经支撑球体130安装于支撑座200上,可提供足够的支撑,且不影响板体110的转动,为反光镜片100的调节作为基础支撑;板体110背面顶部两端安装的调节组件400,可便于用户在壳体300外侧推动调节,通过转动旋钮帽420,调整调节杆410的伸入长度,从而推动板体110、进行调节;其中,板体110与调节杆410之间通过连接件450进行连接,而连接件450与调节杆410之间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在不影响正常的调节功能的情况下,也可防止两调节组件400之间发生干涉,避免对调节组件400造成损坏。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所述支撑座200包括半球壳状的座体210,所述座体210的顶面安装有对开设置的两半环状态的压板220,两所述压板220对接成环设置、且沿所述座体210的顶面边缘设置;所述座体210的凹面与所述支撑球体130形状相适配,所述压板220的内侧壁呈弧形设置、且与所述支撑球体130的外壁相适配;所述压板220与所述座体210之间形成限位腔230、用于卡持所述支撑球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用于安装反光镜片(100)的板体(110),所述板体(110)的底部中心固定设有支撑柱(120),所述支撑柱(120)的端部固定设有支撑球体(130),所述支撑球体(130)通过支撑座(200)安装于投影设备的壳体(300)内壁,所述支撑球体(130)与所述支撑座(200)的凹面相适配,且所述支撑球体(130)与所述支撑座(200)转动配合;/n所述板体(110)远离所述反光镜片(100)的背面顶部两端均设有调节组件(400),所述调节组件(400)包括调节杆(410),所述调节杆(410)包括螺纹段(411)及光滑段(412),所述壳体(300)对应所述螺纹段(411)开设有螺纹孔(310),所述调节杆(410)经所述螺纹段(411)与所述螺纹孔(310)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调节杆(410)于靠近所述螺纹段(411)的端部固定设有旋钮帽(420),所述旋钮帽(420)位于所述壳体(300)的外侧;所述光滑段(412)上设有第一卡簧(430)及第二卡簧(440),所述第一卡簧(430)及所述第二卡簧(440)之间设有间距,此间距内的调节杆(410)上套设有连接件(450),所述调节杆(410)通过所述连接件(450)与所述板体(11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安装反光镜片(100)的板体(110),所述板体(110)的底部中心固定设有支撑柱(120),所述支撑柱(120)的端部固定设有支撑球体(130),所述支撑球体(130)通过支撑座(200)安装于投影设备的壳体(300)内壁,所述支撑球体(130)与所述支撑座(200)的凹面相适配,且所述支撑球体(130)与所述支撑座(200)转动配合;
所述板体(110)远离所述反光镜片(100)的背面顶部两端均设有调节组件(400),所述调节组件(400)包括调节杆(410),所述调节杆(410)包括螺纹段(411)及光滑段(412),所述壳体(300)对应所述螺纹段(411)开设有螺纹孔(310),所述调节杆(410)经所述螺纹段(411)与所述螺纹孔(310)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调节杆(410)于靠近所述螺纹段(411)的端部固定设有旋钮帽(420),所述旋钮帽(420)位于所述壳体(300)的外侧;所述光滑段(412)上设有第一卡簧(430)及第二卡簧(440),所述第一卡簧(430)及所述第二卡簧(440)之间设有间距,此间距内的调节杆(410)上套设有连接件(450),所述调节杆(410)通过所述连接件(450)与所述板体(11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光镜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200)包括半球壳状的座体(210),所述座体(210)的顶面安装有对开设置的两半环状态的压板(220),两所述压板(220)对接成环设置、且沿所述座体(210)的顶面边缘设置;所述座体(210)的凹面与所述支撑球体(130)形状相适配,所述压板(220)的内侧壁呈弧形设置、且与所述支撑球体(130)的外壁相适配;所述压板(220)与所述座体(210)之间形成限位腔(230)、用于卡持所述支撑球体(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钦和余肇平王智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大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