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裂缝虽然在岩石中只占很小的体积百分比,但却极大的影响岩石的弹性性质和运输性质。在致密储层中,从地震上找到裂缝发育区的“甜点”成为储层开发的关键,裂缝的岩石物理建模成为致密储层裂缝属性地震评价的基础。早期的裂纹介质弹性模型大多数起源于埃斯尔比(Eshelby)的非相互作用包体理论,安德森(Anderson)等(1974)将Eshelby方法应用到含有充满流体的串联椭圆形裂缝的介质上,裂缝可以被抽象成扁率很小的碟状或硬币状孔隙。有两种关于裂缝描述的非相互作用近似理论:一种基于刚度系数,另外一种基于柔度张量。基于刚度系数代表性的工作是汉德森(Hudson)裂缝理论,Hudson(1980,1981,1994)利用对散射理论的平滑方法给出裂纹介质的一阶分布密度和二阶分布密度的公式,但一阶公式只有在裂缝密度小于0.1时才会有物理意义,而二阶公式在高裂缝密度时会给出没有物理意义的预测结果。而另外一种非相互作用近似理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0、获取表征裂缝空间分布的参数,并根据所述表征裂缝空间分布的参数建立裂缝地质模型;/n步骤20、根据所述裂缝地质模型,获取裂缝储层干岩石的弹性刚度系数;/n步骤30、根据所述裂缝储层干岩石的弹性刚度系数,获取不同流体饱和的裂缝储层弹性刚度系数;/n步骤40、对所述不同流体饱和的裂缝储层弹性刚度系数进行邦德转换,获取任意走向裂缝的弹性性质和各向异性;/n步骤50、根据所述任意走向裂缝的弹性性质和各向异性,建立裂缝储层的弹性速度和地震各向异性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获取表征裂缝空间分布的参数,并根据所述表征裂缝空间分布的参数建立裂缝地质模型;
步骤20、根据所述裂缝地质模型,获取裂缝储层干岩石的弹性刚度系数;
步骤30、根据所述裂缝储层干岩石的弹性刚度系数,获取不同流体饱和的裂缝储层弹性刚度系数;
步骤40、对所述不同流体饱和的裂缝储层弹性刚度系数进行邦德转换,获取任意走向裂缝的弹性性质和各向异性;
步骤50、根据所述任意走向裂缝的弹性性质和各向异性,建立裂缝储层的弹性速度和地震各向异性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包括:根据测井数据、实验室测试提供的关于岩石基本性质的物理参数、关于描述裂缝储层的地质露头和岩心资料获取所述表征裂缝空间分布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包括:根据所述裂缝地质模型,利用公式CT*=C0+<T1>(I-<T1>-1X)-1获取所述裂缝储层干岩石的弹性刚度系数,其中,CT*为裂缝储层干岩石的弹性刚度系数,C0为背景基质的四阶弹性张量,<T1>为裂缝的一阶散射校正,X为对弹性场的二阶散射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0中:根据公式获取<T1>的值,其中vr为孔隙或裂隙的体积百分比,tr为裂缝几何形状对应的格林函数计算得到的弹性张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0中:根据公式tr=δCr(I-GrδCr)-1获取tr,其中δCr为孔隙或裂隙包裹体的弹性张量与背景弹性张量的差值,I为四阶单位张量,Gr为根据包裹体形状得到的格林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中:根据公式δCr=Cr-C0获取δCr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中:根据公式获取对弹性场的二阶散射校正,其中,为裂缝空间分布纵横比参数计算的格林函数四阶张量,vrtr为第r套裂缝所对应的散射弹性场,vsts为第s套裂缝所对应的散射弹性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芳,赵峦啸,屠宁,曹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