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或热泵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空调多联机能效调试中,较少的冷冻油量有利于系统能效提升,但能效测试中有部分测试工况需要压缩机高频运行,在此高频工况下,冷冻油量对系统能效影响较小,但冷冻油量的减少会对系统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管,穿设于出气口,出气管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出气管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n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回液孔,所述回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n回液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回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液孔,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n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调节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回液孔,所述回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
回液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回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液孔,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调节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
排气管路,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排气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上;
回气管路,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回气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回气管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上升;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隔板将所述主体分隔成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回液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或
进气管,穿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管被构造成U形管结构,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位于所述主体的外部;
沿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高度方向,所述回液孔所在位置低于所述出气管的所述进气端;和/或
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
5.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以及
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增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