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一种不发电固体废物焚烧系统的余热锅炉的加热除氧系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除氧器,包括软化水进水口、除氧水排水口、循环水出水口和、循环水回水口、和排汽口,所述的除氧水排水口连接至余热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省煤器,设于烟道内,用于对除氧器内的部分水体进行循环加热;循环水泵,连接所述除氧器的循环水出水口和省煤器的进水口,用于将除氧器内的部分锅炉给水强制循环至省煤器内加热、省煤器内加热后的饱和温度水返回除氧器中。本申请中除氧器与省煤器独立组成一个系统,对余热锅炉受热面的水循环影响小;省去了除氧器加热除氧所需的抽汽,减少了蒸汽管道,降低系统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提高了省煤器的给水温度,防止省煤器低温腐蚀。
Heating and deae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waste heat boiler without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发电固体废物焚烧系统的余热锅炉的加热除氧装置及方法
本申请涉及固体废弃物焚烧
,具体涉及一种不发电固体废物焚烧系统的余热锅炉的强迫循环给水加热除氧方法。
技术介绍
锅炉给水处理工艺中,除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氧是锅炉内受热面的主要腐蚀性物质,若给水系统中的氧不能得到清除,则会腐蚀锅炉的受热面和其他部件。腐蚀性物质氧与铁元素反应生成的氧化铁进入锅炉循环系统,最终会沉积或附着在锅炉管壁和受热面上,形成难溶且传热不良的铁垢。铁垢会使管道内壁出现点坑,阻力系数增大。若管道腐蚀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发生管道爆炸事故。国家规定蒸发量大于等于2吨/每小时的蒸汽锅炉和水温大于等于95℃的热水锅炉的给水都必须除氧。目前的除氧器方式主要有热力除氧和化学除氧。热力除氧是指利用蒸汽将锅炉给水加热到大气式热力除氧器压力(0.018MPa)下的饱和温度,这时水表面蒸汽压力接近于水面的全压力,溶解在水中的各种气体的分压力接近于零,给水不具备溶解气体的能力,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就会析出,从而达到除去氧气,保护热力设备及管道的目的。化学除氧是在除氧器中添加钢屑或亚硫酸钠等化学物质,使水中溶解的氧气与之反应,进而达到除氧的目的,不过化学除氧一般做为热力除氧后的辅助除氧手段。在常规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中,省煤器(英文名称Economizer)是安装于余热锅炉尾部烟道下部用于回收其排烟余热的一种装置,将锅炉给水加热成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水的受热面,由于它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降低了烟气的排烟温度,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效率,所以称之为省煤器。在传统的给水加热除氧系统中(如图1),省煤器置于余热锅炉内,进汽包的水先在省煤器加热;除氧器将锅炉给水加热除氧后通过给水泵送入省煤器中,除氧器除氧所需高温蒸汽从汽轮机中引出,经管道传输后进入除氧器,与锅炉给水混合进行除氧。这样难免会造成汽轮机排汽损失,且蒸汽在管道传输时也会有热损耗和压力损耗。除氧器运行管理不当还会造成较高的排汽损失,除氧器排汽损失的经验值为其出力的0.100%~0.300%,造成热损失。固体废物焚烧因其物料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因处理规模较小、蒸汽品质低,不满足汽轮机发电的要求。一般采用汽包出来的蒸汽或减压蒸汽对除氧器内给水进行加热除氧,减少了固体废物焚烧系统的外供蒸汽余热利用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结合固体废物焚烧系统的余热锅炉,改变原有汽水流程,提供新的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强迫循环给水加热除氧装置及方法。余热锅炉的强制循环加热除氧装置,包括:除氧器,包括软化水进水口、除氧水排水口、循环水出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排汽口,所述的除氧水排水口连接至余热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省煤器,设于烟道内,用于对除氧器内的部分锅炉给水进行循环加热;以及循环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除氧器的循环水出水口和省煤器的进水口,用于将除氧器内的部分锅炉给水强制循环至省煤器内加热、省煤器内加热后的饱和温度水返回除氧器中。循环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除氧器的循环水出水口和省煤器的进水口,即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除氧器的循环水出水口,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省煤器的进水口。本申请中,所述的除氧器为现有设备中的除氧器,除除氧器原有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外,新增循环水出水口和循环水回水口;所述的省煤器为现有系统中的常规省煤器,省煤器设于锅炉尾部烟道内而非余热锅炉内,利用烟道内的高温烟气进行加热。省煤器内的工作压力高于除氧器内的工作压力,除氧器内的工作压力为常规大气式除氧器的工作压力0.018MPa,由省煤器返回除氧器中的饱和温度水在降压至0.018MPa后进行减压沸腾除氧。例如,省煤器内的工作压力为大于0.6MPa,例如0.6MPa或1MPa,除氧器内的工作压力为0.018MPa,由0.6MPa省煤器返回的饱和温度水温度为165℃,由1MPa省煤器返回的饱和温度水温度为184℃,与除氧器内与剩余部分的软化水混合,返回的饱和温度水在降压至0.018MPa后会使除氧器内软化水沸腾,达到除氧的目的。本申请中由省煤器进来的饱和水,在除氧器中降压到0.018MPa,给水在除氧器中沸腾除氧,此除氧过程中无需从蒸汽机中抽蒸汽或由外界提供热源。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本申请中,除氧器与省煤器联合组成一个强制循环系统,与余热锅炉受热面的水循环系统独立;省去了除氧器加热除氧所需的对余热锅炉或外接热源的抽汽,减少了蒸汽管道,降低系统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提高了省煤器的给水温度,防止省煤器低温腐蚀。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省煤器设于烟气温度在500~200℃内的烟道内。例如可选择固体废物进料装置、固废废物焚烧炉、余热锅炉、锅炉尾部烟道、脱硝设备、布袋除尘器脱酸设备等,烟道内的烟气温度进一步优选在300~200℃内。可选的,还包括连接除氧器的除氧水出口和汽包的进水口的给水泵。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强制循环加热除氧装置的余热锅炉给水系统,包括:余热锅炉,包括炉体和汽包;除氧器,包括软化水进水口、除氧水排水口、循环水出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排汽口,所述的除氧水排水口连接至所述汽包的进水口;以及省煤器和循环水泵,所述省煤器设于固废焚烧炉的烟道内,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出水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回水口,所述省煤器和循环水泵用于通过抽取除氧器内的部分软化水进行连续强制循环加热,实现除氧器内给水的整体沸腾除氧。本申请的给水系统中,锅炉给水经过除氧器、循环水泵、省煤器循环系统强制循环后水中溶解氧在锅炉给水温度达到饱和温度后逸出,通过管道排出除氧器外,达到除氧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不需再外接蒸汽加热汽源。经过除氧后的锅炉给水经过给水泵打进汽包中,在进入锅炉受热面及其他开始蒸汽循环。可选的,所述除氧器设置在固废焚烧炉或余热锅炉上且位于12米高度以上高处。本申请将除氧器放置在固体废物焚烧系统的焚烧炉或余热锅炉的12米高处钢架上,形成新的固体废物焚烧系统中的加热除氧系统,包括除氧强制循环水泵、省煤器、除氧器、给水泵、汽包。锅炉给水进入汽包前,在除氧强制循环水泵驱动下进入省煤器吸收烟气热量加热到过饱和,饱和温度水回到除氧器中减压沸腾,水中溶解氧逸出,通过管道排出除氧器外,达到加热除氧的目的。可选的,还包括软化水箱和除氧水泵,所述除氧水泵连接软化水箱和所述除氧器的软化水进水口。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汽包的蒸汽出口连接的分汽缸。分汽缸的蒸汽直接外送,不需要抽至除氧器中。可选的,还包括连接除氧器的除氧水出口和汽包的进水口的给水泵。所述的除氧水泵、循环水泵和给水泵均为现有设备中的常规设备。其中给水泵和循环水泵为高温水泵,除氧水泵为常温水泵。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不发电固体废物焚烧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余热锅炉的强制循环加热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除氧器,包括软化水进水口、除氧水排水口、循环水出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排汽口,所述的除氧水排水口连接至余热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n省煤器,设于烟道内,用于对除氧器内的部分锅炉给水进行循环加热;以及/n循环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除氧器的循环水出水口和省煤器的进水口,用于将除氧器内的部分锅炉给水强制循环至省煤器内加热、省煤器内加热后的饱和温度水返回除氧器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锅炉的强制循环加热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氧器,包括软化水进水口、除氧水排水口、循环水出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排汽口,所述的除氧水排水口连接至余热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
省煤器,设于烟道内,用于对除氧器内的部分锅炉给水进行循环加热;以及
循环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除氧器的循环水出水口和省煤器的进水口,用于将除氧器内的部分锅炉给水强制循环至省煤器内加热、省煤器内加热后的饱和温度水返回除氧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循环加热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设于烟气温度在500~200℃内的烟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循环加热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除氧器的除氧水出口和汽包的进水口的给水泵。
4.包含强制循环加热除氧装置的余热锅炉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余热锅炉,包括炉体和汽包;
除氧器,包括软化水进水口、除氧水排水口、循环水出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排汽口,所述的除氧水排水口连接至所述汽包的进水口;以及
省煤器和循环水泵,所述省煤器设于固废焚烧炉的烟道内,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出水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回水口,所述省煤器和循环水泵用于通过抽取除氧器内的部分软化水进行连续强制循环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华,魏玺,郑顺富,吴献峰,马周飞,付晓东,施献忠,邹铁凡,宦仁福,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德长环保有限公司,杭州索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