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涉及空调蓄冷技术领域,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且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位于控制面板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散热口,所述设备主体的上表面焊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方焊接有出风口,所述设备主体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体式设计,占用空间小,可放置到室外,减少噪音,制冷机组下方设置有减震层,减小制冷机震动带来的噪音,免装管道和散冷片,或是独立的出风装置,安装简单,成本较低,水箱设有保温层,以免温度流失带来的资源浪费,更加的节能,送冷腔设置横排竖排制冷管,风扇对冷空气的流动起到助力效果,加快制冷速度。
An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water storage and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蓄冷
,具体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
技术介绍
水蓄冷空调是利用电网的峰谷电价差,夜间采用冷水机组在水池内蓄冷,白天水池放冷而主机避峰运行的节能空调方式,它具有投资小,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每年能为用户节省可观的中央空调年运行费用,还可实现大温差送水和应急冷源,相对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大,调试复杂,推广难度较大的情况来说,水蓄冷具有经济简单的特点,可利用大型建筑本身具有的消防水池来进行冷量储存,所以水蓄冷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其社会效益体现在可以平衡电网负荷,减少电厂投资,净化环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蓄水供冷装置大多需要机房,占用空间多,在机房内放置噪音较大,各个部件多为分散式安装,需要安装管道和散冷片,或是独立的出风装置,安装麻烦,占用室内空间,安装管道成本较高,大多需要独立大型蓄水池,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且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位于控制面板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散热口,所述设备主体的上表面焊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方焊接有出风口,所述设备主体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座,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制冷腔,且设备主体的内部一侧位于制冷腔的下方安装有减震层,所述制冷腔的下端一侧安装有制冷机组,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送冷腔,且设备主体的内部另一侧位于送冷腔的下方安装有蓄水池,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均贯穿连接制冷腔与蓄水池,且出水管与进水管一端连接制冷机组,所述蓄水池的上方焊接有电机卡槽,所述电机卡槽的上方卡槽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连接有扇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池的内表面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送冷腔的内部下端且位于蓄水池的上表面位置处安装有横制冷管,所述送冷腔的侧表面安装有竖制冷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的输出端电极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入端,所述制冷机组与电机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极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横制冷管的进水端,所述横制冷管的出水端连接竖制冷管的进水端,所述竖制冷管的出水端贯穿制冷腔的内部与制冷机组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制冷机组的出水端贯穿蓄水池的内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层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所述保温层为一种保温胆材质的构件,所述填充层为一种填充棉材质的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口为镂空挡板,所述出风口通过顶盖与送冷腔贯通连接,所述出风口直接与墙体开设的进风口插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一体式设计,占用空间小,可放置到室外,减少噪音,制冷机组下方设置有减震层,减小制冷机震动带来的噪音,免装管道和散冷片,或是独立的出风装置,安装简单,成本较低,循环用水节能,水箱有保温层,以免温度流失带来的资源浪费,更加的节能,送冷腔设置横排竖排制冷管,风扇对冷空气的流动起到助力效果,加快制冷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中设备主体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中制冷腔与送冷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主体;2、制冷腔;3、送冷腔;4、蓄水池;5、控制面板;6、出风口;7、顶盖;8、散热口;9、制冷机组;10、减震层;11、出水管;12、进水管;13、电机卡槽;14、电机;15、扇叶;16、底座;301、竖制冷管;302、横制冷管;401、保温层;402、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前表面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设备主体1的前表面位于控制面板5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散热口8,设备主体1的上表面焊接有顶盖7,顶盖7的上方焊接有出风口6,设备主体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座16,设备主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制冷腔2,且设备主体1的内部一侧位于制冷腔2的下方安装有减震层10,制冷腔2的下端一侧安装有制冷机组9,设备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送冷腔3,且设备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位于送冷腔3的下方安装有蓄水池4,出水管11与进水管12均贯穿连接制冷腔2与蓄水池4,且出水管11与进水管12一端连接制冷机组9,蓄水池4的上方焊接有电机卡槽13,电机卡槽13的上方卡槽内安装有电机14(型号为Y90L-4),电机14的上端连接有扇叶15,为设备主体1的内部各部件位置。在图3中:蓄水池4的内表面设置有填充层402,填充层402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401,送冷腔3的内部下端且位于蓄水池4的上表面位置处安装有横制冷管302,送冷腔3的侧表面安装有竖制冷管301,蓄水池4内部为保温,提高冷水利用率,送冷腔3内设置制冷管为加强制冷效果,转换冷风。在图2中:电源的输出端电极连接控制面板5的输入端,制冷机组9与电机14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5的输出端电极连接,为连接供电,使设备工作。在图2中:进水管12的出水端连接横制冷管302的进水端,横制冷管302的出水端连接竖制冷管301的进水端,竖制冷管301的出水端贯穿制冷腔2的内部与制冷机组9的进水端连接,制冷机组9的出水端贯穿蓄水池4的内部,为供水循环。在图2中:减震层10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保温层401为一种保温胆材质的构件,填充层402为一种填充棉材质的构件,减震层10为减震,减小噪音,保温层401与填充层402为保温,减少温度流失。在图1中:散热口8为镂空挡板,出风口6通过顶盖7与送冷腔3贯通连接,出风口6直接与墙体开设的进风口插入连接,为给室内输入冷空气,完成供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把设备放到合适的位置,出风口6连接墙体开设的进风口,然后连接电源,打开控制面板5,控制制冷机组9开始制冷,减震层10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对制冷机组9起到减震作用减少噪音,进水管12抽取蓄水池4内部的制冷液,通过横制冷管302与竖制冷管301进入制冷机组9制冷,制冷完成后制冷机组9内部制冷液通过出水管11输送到蓄水池4,以此循环运转,蓄水池4保温层401为一种保温胆材质的构件,填充层402为一种填充棉材质的构件,填充层402为外层保温,填充棉价格便宜保温效果好,保温层401为内层保温,直接接触冷却液,保温胆为高硼硅内胆加涂保温涂料制作而成,放蒸发、保温效果显著,当蓄水池4的温度合适时,最后通过控制面板5打开电机14,电机14带动扇叶15,扇叶15向出风口6的方向吹风,完成供冷,使用完成后通过控制面板5关闭装置。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前表面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设备主体(1)的前表面位于控制面板(5)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散热口(8),所述设备主体(1)的上表面焊接有顶盖(7),所述顶盖(7)的上方焊接有出风口(6),所述设备主体(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座(16),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制冷腔(2),且设备主体(1)的内部一侧位于制冷腔(2)的下方安装有减震层(10),所述制冷腔(2)的下端一侧安装有制冷机组(9),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送冷腔(3),且设备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位于送冷腔(3)的下方安装有蓄水池(4),所述制冷机组(9)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12)与出水管(11),所述进水管(12)与出水管(11)均贯穿连接制冷腔(2)与蓄水池(4),所述蓄水池(4)的上方焊接有电机卡槽(13),所述电机卡槽(13)的上方卡槽内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上端连接有扇叶(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前表面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设备主体(1)的前表面位于控制面板(5)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散热口(8),所述设备主体(1)的上表面焊接有顶盖(7),所述顶盖(7)的上方焊接有出风口(6),所述设备主体(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座(16),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制冷腔(2),且设备主体(1)的内部一侧位于制冷腔(2)的下方安装有减震层(10),所述制冷腔(2)的下端一侧安装有制冷机组(9),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送冷腔(3),且设备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位于送冷腔(3)的下方安装有蓄水池(4),所述制冷机组(9)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12)与出水管(11),所述进水管(12)与出水管(11)均贯穿连接制冷腔(2)与蓄水池(4),所述蓄水池(4)的上方焊接有电机卡槽(13),所述电机卡槽(13)的上方卡槽内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上端连接有扇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蓄水供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4)的内表面设置有填充层(402),所述填充层(402)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401),所述送冷腔(3)的内部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的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