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27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菌复合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线型聚乙烯83.4份和环氧树脂15份,根据塑料抗菌内管尺寸制备模具,将抗菌活性成分、线型聚乙烯和环氧树脂通过搅拌机在30‑34℃下搅拌30min进行混合,并且在进行混合时加入偶联剂和分散剂进行改性处理,对成型主机和成型辅机进行升温,升温到80℃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挤塑成型,挤塑完毕经过拉制,冷却成型后通过抗菌机进行抗菌测试,该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偶联剂和分散剂可以使得抗菌活性成分在线型树脂中分散的更加均匀,抗菌活性成分和线型树脂结合的更加彻底,抗菌效果更好的同时抗压强度更高。

An antibacterial composite tub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复合管
,特别是一种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衬塑管是以普通碳素钢管作为基础,内衬化学性优良的热塑性塑料,经冷拉复合或滚塑成型,它既有钢管的机械性能,又有塑料管的耐腐蚀性能,缓结垢,不易生长微生物的特点,是输送酸、碱、盐、有腐蚀性气体等介质的理想管道,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电力、冶炼、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在-20℃-105℃衬塑钢管,钢衬塑复合管内是取代橡胶瓷、玻璃钢、不锈钢及塑料板等衬里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使得衬塑管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继第一代衬塑管材料PE:PE63之后相继出现第二代PE和第三代PE100,特别是采用双峰共聚工艺生产的PE100,最小需求强度(Mpqs)达到3/6.0Mpq使得衬塑管的压力提高很多,针对衬塑管用量日益增加,现有的衬塑管往往达不到现有的衬塑管的使用要求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菌复合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胶合连接的塑料抗菌内管、黏合剂层和金属外管,所述塑料抗菌内管的表面开设有圆形凹孔,所述圆形凹孔设置有多个,且在塑料抗菌内管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金属外管的内腔开设有球形凹孔,所述球形凹孔设置有多个,且在金属外管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黏合剂层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为原材料。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塑料抗菌内管的的配方,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1.6份、线型聚乙烯83.4-85份和环氧树脂15份。优选的,所述塑料抗菌内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份、线型聚乙烯85份和环氧树脂15份。优选的,所述塑料抗菌内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份、线型聚乙烯84份和环氧树脂15份。优选的,所述塑料抗菌内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3份、线型聚乙烯83.7份和环氧树脂15份。优选的,所述塑料抗菌内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线型聚乙烯83.4份和环氧树脂15份。优选的,所述抗菌活性成分为活性炭纤维和活性银抗菌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抗菌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金属外管的制备:根据金属外管尺寸制备模具,通过制备模具对金属外管进行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将金属外管取出,冷却到30摄氏度后,对表面进行去毛刺处理,处理完毕后在30-35℃温度下,用磷化液对管材进行磷化处理三十分钟,使管材表面形成磷化膜,隔绝空气;步骤二、塑料抗菌内管的制备:根据塑料抗菌内管尺寸制备模具,将抗菌活性成分、线型聚乙烯和环氧树脂通过搅拌机在30-34℃下搅拌30min进行混合,并且在进行混合时加入偶联剂和分散剂进行改性处理,对成型主机和成型辅机进行升温,升温到80℃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挤塑成型,挤塑完毕经过拉制,冷却成型后通过抗菌机进行抗菌测试,测试抗菌成分,抗菌测试结果达到国家标准后入库进行下一步制备;步骤三、衬塑复合管的制备: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加热融化后分别涂覆于塑料抗菌内管的外表面和金属外管内表面,利用专用设备将塑料抗菌内管拉入金属外管内,使得塑料抗菌内管内卡于金属外管内,加热金属外管,当金属外管内温度升至80℃时,开始向金属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加压,保持金属外管内一定的压力,继续加热金属外管到10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解除压力,得到衬塑复合管成品;步骤四、成品检测:对成品分别进行结合强度试验、压扁试验和耐冷热循环试验,检测合格后打包入库。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使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线型聚乙烯83.4份和环氧树脂15份,根据塑料抗菌内管尺寸制备模具,将抗菌活性成分、线型聚乙烯和环氧树脂通过搅拌机在30下搅拌30min进行混合,并且在进行混合时加入偶联剂和分散剂进行改性处理,对成型主机和成型辅机进行升温,升温到80℃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挤塑成型,挤塑完毕经过拉制,冷却成型后通过抗菌机进行抗菌测试,测试抗菌成分,抗菌测试结果达到国家标准后入库进行下一步制备,通过加入偶联剂和分散剂可以使得抗菌活性成分在线型树脂中分散的更加均匀,抗菌活性成分和线型树脂结合的更加彻底,抗菌效果更好的同时抗压强度更高。2、该抗菌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塑料抗菌内管的表面开设有圆形凹孔,圆形凹孔设置有多个,且在塑料抗菌内管的表面均匀分布,金属外管的内腔开设有球形凹孔,球形凹孔设置有多个,且在金属外管的表面均匀分布,黏合剂层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为原材料,通过黏合剂层将塑料抗菌内管和金属外管黏合在一起,并且在黏合时通过设置的球形凹孔和圆形凹孔使得塑料抗菌内管和金属外管黏结的更加紧密,当复合管受到挤压时不容易从内部发生崩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金属外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塑料抗菌内管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塑料抗菌内管,2-黏合剂层,3-金属外管,4-圆形凹孔,5-球形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抗菌复合管,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胶合连接的塑料抗菌内管1、黏合剂层2和金属外管3,塑料抗菌内管1的表面开设有圆形凹孔4,圆形凹孔4设置有多个,且在塑料抗菌内管1的表面均匀分布,金属外管3的内腔开设有球形凹孔5,球形凹孔5设置有多个,且在金属外管3的表面均匀分布,黏合剂层2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为原材料,通过黏合剂层2将塑料抗菌内管1和金属外管3黏合在一起,并且在黏合时通过设置的球形凹孔5和圆形凹孔4使得塑料抗菌内管1和金属外管3黏结的更加紧密,当复合管受到挤压时不容易从内部发生崩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四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步骤一、金属外管3的制备:根据金属外管3尺寸制备模具,通过制备模具对金属外管3进行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将金属外管3取出,冷却到30摄氏度后,对表面进行去毛刺处理,处理完毕后在30-35℃温度下,用磷化液对管材进行磷化处理三十分钟,使管材表面形成磷化膜,隔绝空气;步骤二、塑料抗菌内管1的制备:根据塑料抗菌内管尺寸制备模具,将85份线型聚乙烯和15份环氧树脂通过搅拌机在30-34℃下搅拌30min进行混合,并且在进行混合时加入偶联剂和分散剂进行改性处理,对成型主机和成型辅机进行升温,升温到80℃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挤塑成型,挤塑完毕经过拉制,冷却成型后通过抗菌机进行抗菌测试,测试抗菌成分,抗菌测试结果达到国家标准后入库进行下一步制备;步骤三、衬塑复合管的制备: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加热融化后分别涂覆于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复合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胶合连接的塑料抗菌内管(1)、黏合剂层(2)和金属外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内管(1)的表面开设有圆形凹孔(4),所述圆形凹孔(4)设置有多个,且在塑料抗菌内管(1)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金属外管(3)的内腔开设有球形凹孔(5),所述球形凹孔(5)设置有多个,且在金属外管(3)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黏合剂层(2)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为原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复合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胶合连接的塑料抗菌内管(1)、黏合剂层(2)和金属外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内管(1)的表面开设有圆形凹孔(4),所述圆形凹孔(4)设置有多个,且在塑料抗菌内管(1)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金属外管(3)的内腔开设有球形凹孔(5),所述球形凹孔(5)设置有多个,且在金属外管(3)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黏合剂层(2)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树脂为原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内管(1)的配方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1.6份、线型聚乙烯83.4-85份和环氧树脂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内管(1)的配方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份、线型聚乙烯85份和环氧树脂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内管(1)的配方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份、线型聚乙烯84份和环氧树脂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内管(1)的配方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3份、线型聚乙烯83.7份和环氧树脂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内管(1)的配方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线型聚乙烯83.4份和环氧树脂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复合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开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碧源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