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催化燃烧设备。该催化燃烧设备,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连接在厂方废气排出口后侧的漆雾过滤器、吸附床和高空排放管,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组,还包括有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的催化燃烧组,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组。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实现了废气流出吸附床后再次对废气进行催化的作用,避免和减少了有机物质随废气排出。
A kind of catalytic combus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催化燃烧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催化燃烧设备。
技术介绍
催化燃烧装置工作时,含有有机物的废气经吸附床后,有机物会吸附在吸附床内,洁净的气体排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吸附床内的有机物质饱和,停止吸附,此时有机物一杯浓缩在吸附床的活性炭内,此时,就需要启动催化燃烧炉,启动内循环,当热气源达到有机物的沸点是,有机物质便会从吸附床内跑出来,循环到催化燃烧室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活性炭便得到了重生,便于下次使用吸附。但是,这种设备废气再经过吸附床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的有机物质随着气流流过吸附床时不被吸附便排出到空气中,存在着净化空气不完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催化燃烧设备,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实现了废气流出吸附床后再次对废气进行催化的作用,避免和减少了有机物质随废气排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催化燃烧设备,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连接在厂方废气排出口后侧的漆雾过滤器、吸附床和高空排放管,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组,还包括有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的催化燃烧组,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组,催化燃烧组包括有一催化燃烧炉,还包括有一催化燃烧炉,催化燃烧炉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床的进风口,吸附床的出风口通过管路第一导风扇,第一导风扇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催化燃烧炉的进风口;所述吸附床与高空排放管之间的管路中间连通有一辅助催化室,所述辅助催化室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有辅助催化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组。<br>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辅助催化室包括有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催化剂,换热管布设在催化剂与壳体之间。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辅助催化组包括有一热交换器,换热管的热气进口通过管路与热交换器的热气出口相连接,换热管的热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一第二导风扇,第二导风扇的另一端连接热交换器的热气进口,催化燃烧炉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通过管理与热交换器循环连接。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吸附床包括有相并联的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一电磁阀组包括有分别设在吸附床前侧和吸附床后侧第一管路上的电磁阀KT1和电磁阀KT2。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二电磁阀组包括有设在催化燃烧炉出风口与吸附床之间第二管路上的电磁阀KT3和设在吸附床与第一导风扇之间第二管路上的电磁阀KT4。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三电磁阀组包括有设在热交换器与催化燃烧炉之间管路上的电磁阀KT5和设在热交换器与交换管之间第三管路上的电磁阀KT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增加了由辅助催化室和热交换器组成的热循环系统,有效保证了经过吸附床后的气体的净化,有效提高了净化的效果,实现了二次净化,适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极固定框架及正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漆雾过滤器,2吸附床,3高空排放管,4催化燃烧炉,5第一导风扇,6辅助催化室,61壳体,62催化剂,7热交换器,8第二导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催化燃烧设备,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连接在厂方废气排出口后侧的漆雾过滤器1、吸附床2和高空排放管3,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的催化燃烧组,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组,催化燃烧组包括有一催化燃烧炉4,催化燃烧炉4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床2的进风口,吸附床2的出风口通过管路第一导风扇5,第一导风扇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催化燃烧炉4的进风口;所述吸附床5与高空排放管3之间的管路中间连通有一辅助催化室6,所述辅助催化室6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有辅助催化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催化室6包括有壳体61和设在壳体61内的催化剂62,换热管布设在催化剂62与壳体61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催化组包括有一热交换器7,换热管的热气进口通过管路与热交换器7的热气出口相连接,换热管的热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一第二导风扇8,第二导风扇8的另一端连接热交换器7的热气进口,催化燃烧炉4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通过管理与热交换器7循环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床2包括有相并联的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磁阀组包括有分别设在吸附床2前侧和吸附床2后侧第一管路上的电磁阀KT1和电磁阀KT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磁阀组包括有设在催化燃烧炉4出风口与吸附床2之间第二管路上的电磁阀KT3和设在吸附床1与第一导风扇5之间第二管路上的电磁阀KT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电磁阀组包括有设在热交换器7与催化燃烧炉4之间管路上的电磁阀KT5和设在热交换器7与交换管之间第三管路上的电磁阀KT6。所述催化燃烧炉4分为高档运行和低档运行。采用本技术的催化燃烧设备,使用时,打开电磁阀KT1、电磁阀KT2、电磁阀KT5和电磁阀KT6,废气经漆雾过滤器1后,在吸附床2的吸附作用下,有机物质被吸附在吸附床2内,催化燃烧炉4产生的热量经热交换器7换热到辅助催化室6内,从吸附床2排出的气体经过辅助催化室6内,辅助催化室6内的换热管吸收到热交换器7的热量,对排出的气体进行二次净化,使其分解催化,分解后的气体和废气一同通过高空排放管3排出,此时,催化燃烧炉4低档运行。当吸附床2饱和时,关闭电磁阀KT1、电磁阀KT2、电磁阀KT5和电磁阀KT6,打开电磁阀KT3和电磁阀KT4,实现内循环,催化燃烧炉4的热量达到有机物的沸点,将吸附床2内的有机物从吸附床2内释放出来,有机物通过第二管路循环到催化燃烧炉4内,对有机物催化分解,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释放出来的能量同燃烧的能量再次实现循环,释放有机物并分解有机物,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此时,催化燃烧炉4高档运行。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催化燃烧设备,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连接在厂方废气排出口后侧的漆雾过滤器、吸附床和高空排放管,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的催化燃烧组,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组,催化燃烧组包括有一催化燃烧炉,还包括有一催化燃烧炉,催化燃烧炉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床的进风口,吸附床的出风口通过管路第一导风扇,第一导风扇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催化燃烧炉的进风口;所述吸附床与高空排放管之间的管路中间连通有一辅助催化室,所述辅助催化室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有辅助催化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燃烧设备,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连接在厂方废气排出口后侧的漆雾过滤器、吸附床和高空排放管,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的催化燃烧组,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组,催化燃烧组包括有一催化燃烧炉,还包括有一催化燃烧炉,催化燃烧炉的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吸附床的进风口,吸附床的出风口通过管路第一导风扇,第一导风扇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催化燃烧炉的进风口;所述吸附床与高空排放管之间的管路中间连通有一辅助催化室,所述辅助催化室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有辅助催化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催化室包括有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催化剂,换热管布设在催化剂与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催化组包括有一热交换器,换热管的热气进口通过管路与热交换器的热气出口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章丘市灵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