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堵孔结构,包括:支撑体,其上具有四个定位孔;四个驱动轴,每个驱动轴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每个驱动轴的定位端对应伸入至一个定位孔中,驱动端的外壁具有驱动凸轮;每个驱动凸轮面向支撑体的表面沿对应驱动轴的轴向倾斜形成抬升面;各个驱动轴具有:拼接驱动状态、分离驱动状态,以在支撑体上定位孔中定位的驱动轴上的驱动凸轮转动实现对堵孔结构各个堵片的驱动,使各个堵片下沉或抬升以及绕其与设备的铰接部位转动,实现各个堵片1拼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转换,从而方便的实现对设备上开孔的封堵以及对开孔封堵的解除。
A plugging structure and its driv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堵孔结构及其驱动工具
本申请属于堵孔结构设计及其驱动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堵孔结构及其驱动工具。
技术介绍
发动机机匣上多处开设有孔探仪孔,对于孔探仪孔多是以堵头进行封堵,该种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需要在发动机机匣上相应部位设置相应的堵头安装座,堵头安装座凸出机匣外部较高,影响机匣外廓尺寸;2)、堵头座多是直接焊接在机匣表面,结构应力大,易产生疲劳裂纹,检验成本高,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3)、不同孔探仪孔的长度不一,相应堵头的长度也不一致,在孔探仪孔及其相应堵头较多的情况下,容易错装,致使堵头凸出或者陷在孔探仪孔中,影响机匣内部的气动性能;4)、堵头的拆装及其密封困难。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堵孔结构及其驱动工具,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堵孔结构,包括:四个堵片,每个堵片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堵孔端;每个堵片的铰接端用以铰接在设备的表面上,该设备上具有开孔;各个堵片具有:拼接状态,每个堵片绕其与设备的铰接部位转动,使其堵孔端转动至开孔上方,各个堵片的堵孔端相互拼接以将开孔封堵;分离状态,每个堵片绕其与设备的铰接部位转动,使其堵孔端离开开孔上方,各个堵片的堵孔端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开孔的封堵。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堵片的铰接端具有铰接孔;堵孔结构还包括:四个铰接轴,每个铰接轴的一端穿过铰接孔用以连接至设备的表面;每个堵片能够绕对应的铰接轴转动。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四个弹簧,每个弹簧的一端对应与一个铰接轴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堵片连接,以依靠其弹性力将该堵片压向设备的表面。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铰接轴的外壁面具有限位凸出;每个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限位凸出抵接,另一端与对应的堵片抵接。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弹簧套设在对应的铰接轴上。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堵片堵孔端具有堵孔凸出;各个堵片处于:拼接状态时,各个堵孔凸出沉入开孔中;分离状态时,各个堵孔凸出自开孔中抬出。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各个堵片处于:拼接状态时,各个堵孔凸出相互拼接形成堵块,将开孔封堵;分离状态时,堵块自开孔中抬出,各个堵孔凸出相互分离。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堵片面向设备的侧面凹陷形成沿其轴向伸展的驱动槽;每驱动槽的底壁中间部分凹陷形成沿对应堵片轴向伸展的条形通孔,以供堵孔结构的驱动工具穿过伸入至对应的驱动槽内驱动对应的堵片进行运动,使各个堵片处于拼接状态或者处于分离状态。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堵孔结构的驱动工具,包括:支撑体,其上具有四个定位孔;四个驱动轴,每个驱动轴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每个驱动轴的定位端对应伸入至一个定位孔中,驱动端的外壁具有驱动凸轮;每个驱动凸轮面向支撑体的表面沿对应驱动轴的轴向倾斜形成抬升面;各个驱动轴具有:拼接驱动状态,每个驱动轴的驱动端对应穿过一个堵片的条形通孔,转动使其驱动凸轮伸入至对应的驱动槽与该驱动槽的侧壁抵接,以驱动对应的堵片转动,使该堵片的堵孔端转动至设备上开孔的上方,在对应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驱动槽的底壁与该驱动凸轮的抬升面抵接,对应的堵片沿该抬升面下滑,对应的堵孔凸出沉入开孔,各个堵孔凸出相互拼接形成堵块将开孔封堵,使各个堵片处于拼接状态;分离驱动状态,各个驱动轴转动,每个驱动凸轮的抬升面与对应驱动槽的底壁抵接,使对应的堵片克服对应弹簧的弹性力上升,以将对应的堵孔凸出自开孔中抬出,该驱动凸轮继而与对应驱动槽的侧壁抵接,以驱动对应的堵片转动,使该堵片的堵孔端离开开孔的上方,各个堵孔凸出相互分离,解除对开孔的封堵,使各个堵片处于分离状态。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各个定位孔为通孔;每个驱动轴的定位端自定位孔中伸出。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转环,各个驱动轴的定位端伸入转环的内部与转环齿纹配合连接。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转环与支撑体止口配合连接。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驱动轴定位端的外壁具有定位凸出。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驱动轴靠近驱动端的外壁具有限位凸出。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驱动轴靠近驱动端的外壁具有环形限位槽;堵孔结构的驱动工具还包括:四个限位卡圈,每个限位卡圈对应卡入一个环形限位槽,形成对应驱动轴上的限位凸出。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支撑体上具连通通孔,堵孔结构处于分离状态时,连通通孔正对开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孔结构处于拼接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孔结构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向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片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C向视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堵孔结构的驱动工具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D区域局部视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其中:1-堵片;2-铰接轴;3-弹簧;4-支撑体;5-驱动轴;6-驱动凸轮;7-定位凸出;8-限位卡圈;9-转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堵孔结构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体(4),其上具有四个定位孔;/n四个驱动轴(5),每个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每个所述驱动轴的定位端对应伸入至一个所述定位孔中,驱动端的外壁具有驱动凸轮(6);每个所述驱动凸轮(6)面向所述支撑体(4)的表面沿对应驱动轴(5)的轴向倾斜形成抬升面;各个所述驱动轴(5)具有:/n拼接驱动状态,每个所述驱动轴(5)的驱动端对应穿过一个堵片(1)的条形通孔,转动使其驱动凸轮(6)伸入至对应的驱动槽与该驱动槽的侧壁抵接,以驱动对应的堵片(1)转动,使该堵片(1)的堵孔端转动至设备上开孔的上方,在对应弹簧(3)弹性力的作用下,驱动槽的底壁与该驱动凸轮(6)的抬升面抵接,对应的堵片(1)沿该抬升面下滑,对应的堵孔凸出沉入所述开孔,各个堵孔凸出相互拼接形成堵块将所述开孔封堵,使各个所述堵片(1)处于拼接状态;/n分离驱动状态,各个所述驱动轴(5)转动,每个所述驱动凸轮(6)的抬升面与对应驱动槽的底壁抵接,使对应的堵片(1)克服对应弹簧(3)的弹性力上升,以将对应的堵孔凸出自所述开孔中抬出,该驱动凸轮(6)继而与对应驱动槽的侧壁抵接,以驱动对应的堵片(1)转动,使该堵片(1)的堵孔端离开所述开孔的上方,各个所述堵孔凸出相互分离,解除对所述开孔的封堵,使各个所述堵片(1)处于分离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孔结构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体(4),其上具有四个定位孔;
四个驱动轴(5),每个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每个所述驱动轴的定位端对应伸入至一个所述定位孔中,驱动端的外壁具有驱动凸轮(6);每个所述驱动凸轮(6)面向所述支撑体(4)的表面沿对应驱动轴(5)的轴向倾斜形成抬升面;各个所述驱动轴(5)具有:
拼接驱动状态,每个所述驱动轴(5)的驱动端对应穿过一个堵片(1)的条形通孔,转动使其驱动凸轮(6)伸入至对应的驱动槽与该驱动槽的侧壁抵接,以驱动对应的堵片(1)转动,使该堵片(1)的堵孔端转动至设备上开孔的上方,在对应弹簧(3)弹性力的作用下,驱动槽的底壁与该驱动凸轮(6)的抬升面抵接,对应的堵片(1)沿该抬升面下滑,对应的堵孔凸出沉入所述开孔,各个堵孔凸出相互拼接形成堵块将所述开孔封堵,使各个所述堵片(1)处于拼接状态;
分离驱动状态,各个所述驱动轴(5)转动,每个所述驱动凸轮(6)的抬升面与对应驱动槽的底壁抵接,使对应的堵片(1)克服对应弹簧(3)的弹性力上升,以将对应的堵孔凸出自所述开孔中抬出,该驱动凸轮(6)继而与对应驱动槽的侧壁抵接,以驱动对应的堵片(1)转动,使该堵片(1)的堵孔端离开所述开孔的上方,各个所述堵孔凸出相互分离,解除对所述开孔的封堵,使各个所述堵片(1)处于分离状态。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龙,王佳莹,王靖元,王继业,韩方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