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井识别气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井识别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测井识别气层方法。
技术介绍
油层和气层在测井解释中具有非常相似的电性特征,解释气层时,单靠传统的声波跳跃等解释,往往不容易识别,造成后期射孔生产发生井喷事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油气田开发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测井识别气层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井识别气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三孔隙度曲线重叠法;S2,全波列测井法;S3,核磁共振法;S4,声波时差-电阻率转换法;S5,交会图版法;S6,视流体识别指标法、中子伽马时间推移法识别气层法、地层含气指标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三孔隙度差值、比值法:天然气的存在引起声波孔隙度()增大、密度孔隙度()增大,补偿中子孔隙度()减小;致使气层一般有,或者,A1为三孔隙度差值;,B1为三孔隙度比值;当A1﹥0,B1﹥1时,指示为气层;相反,当A1≤0、B1≤1时,指示为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井识别气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三孔隙度曲线重叠法;/nS2,全波列测井法;/nS3,核磁共振法;/nS4,声波时差-电阻率转换法;/nS5,交会图版法;/nS6,视流体识别指标法、中子伽马时间推移法识别气层法、地层含气指标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井识别气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三孔隙度曲线重叠法;
S2,全波列测井法;
S3,核磁共振法;
S4,声波时差-电阻率转换法;
S5,交会图版法;
S6,视流体识别指标法、中子伽马时间推移法识别气层法、地层含气指标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井识别气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包括:
三孔隙度差值、比值法:
天然气的存在引起声波孔隙度()增大、密度孔隙度()增大,补偿中子孔隙度()减小;致使气层一般有,或者,A1为三孔隙度差值;,B1为三孔隙度比值;当A1﹥0,B1﹥1时,指示为气层;相反,当A1≤0、B1≤1时,指示为干层或水;
孔隙度背景值法:
孔隙度背景值是指岩石孔隙完全含水时的视孔隙度,即:
气层一般有、、;
气层孔隙度下限值法:
气层孔隙度下限值是指测井孔隙度指示气层的最低标准;采用气层残余气饱和度平均值20%作为确定气层测井孔隙度的下限值,即:
式中:Tf、Tg、Tma分别为孔隙流体、气层及地层骨架的声波时差或中子、或密度测井值;
气层一般有,其中分别为气层的声波时差、密度、中子测井孔隙度下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井识别气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2包括:
阵列声波能量法:
在含气砂岩中,纵波能量衰减比横波能量衰减强,而在含油、含水砂
岩中,纵波衰减低于或等于横衰减;当砂岩含气时,纵波能量衰减比含油、含水砂岩中的纵波衰减强,而横波衰减同孔隙流体性质无关;
纵横波时差法:
当地层含气时,声波横波时差与纵波时差比值变小,泊松比值小于体积压缩系数值;当储层含水时,声波横波时差与纵波时差比值将变大,泊松比值大于体积压缩系数值;
声阻抗与声波时差曲线重叠法:
声阻抗的大小主要与地层中流体性质、泥质含量有关,当砂岩地层中
含气时,密度减小,时差增大,声阻抗值减小;当砂岩地层含水时,密度增大,时差减小,声阻抗值增大;将声阻抗曲线与时差曲线以泥岩段为基准进行重叠,可识别出油气、水层;当储层含油气时,呈正差异,即声阻抗曲线偏右,时差曲线偏左;当储层为水时,呈负差异;如果储层为含油气水层或含水油气层时,其差异的幅度变小,就需要其他方法来配合使用了;在应用此方法的时候,应对声阻抗进行泥质影响校正;
视弹性模量系数法:
视等效弹性模量是声阻抗与纵波速度的乘积;在相似的岩性和孔隙度
条件下,气层视弹性模量比水层的小,可用等效弹性模量识别流体性质;
公式为:
式中:M为等效弹性模量;为体积密度,g/cm3;Δt为声波时差,
μs/m;
完全含水储层的等效弹性模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分别为孔隙流体和地层骨架密度,g/cm3;分
别为流体和地层骨架的声波时差,μs/m;为岩石孔隙度,取;
则视弹性模量系数表示为:
一般气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井识别气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包括:
密度孔隙度与核磁共振孔隙度交会法:
应用传统的信号处理解释技术,计算密度孔隙度和核磁共振孔隙度;两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