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7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包括括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第一拉条的上边和下边相对设置第一滑槽,第二拉条包括本体和凸起设置在本体上的若干个引导片,引导片和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滑槽,引导片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一滑槽的侧壁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第一拉条包裹引导片,并且第二拉条包裹第一拉条侧壁,减少了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的精度要求,另外,当拉到极限位置时,能够保证两个引导片支撑第一拉条,保证支撑梁的强度。通过凹陷设置的加强筋,在保证增加引导片强度的同时,不影响支撑梁的正常调节。

An adjustable support beam for down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
本技术涉及照明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
技术介绍
作为常见的照明设备,筒灯被广泛的用于办公场所、大厅和商场等场合,其最主要的安装方式为嵌入到天花板。其中一种结构时将筒灯的壳体安装在支撑梁,通过支撑梁安装在天花板上;而天花板上固定位置并不相同,有时两个安装点相距较近,有时相距较远,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调节长度的支撑梁。现有市场上通常为全包型结构,即一根拉条插入另一根拉条内,可见,该种结构对于两根拉条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两者之间配合间隙过大,那么,在使用时就会发生晃动;如果两者过盈配合,那么在展开或者收缩时操作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包括括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所述第一拉条的上边和下边相对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拉条包括本体和凸起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个引导片,所述引导片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滑槽,所述引导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引导片上设置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通过冲压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引导片与所述第一拉条相对的一侧向内凹陷,另一侧凸出。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呈十字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条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至少设置两个所述引导片,所述中段和所述后端分别至少设置一个引导片。进一步地,第二拉条的所述前段、所述中段和所述后段之间设置预折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条的端部设置锁舌,所述第二拉条的端部设置设置与所述锁舌配合的锁块。进一步地,所述锁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条一端端部相邻两个引导片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与所述引导片为一体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第一拉条包裹引导片,并且第二拉条包裹第一拉条侧壁,减少了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的精度要求,另外,当拉到极限位置时,能够保证两个引导片支撑第一拉条,保证支撑梁的强度。通过凹陷设置的加强筋,在保证增加引导片强度的同时,不影响支撑梁的正常调节;同时也简化生产步骤,仅需要通过冲压即可完成,进一步减少了用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灯筒的可调节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拉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拉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图8为支撑梁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的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21、第一拉条,22、第二拉条,211、第一滑槽,212、锁舌,221、本体,222、引导片,223、第二滑槽,224、加强筋,225、锁块,226、中段,227、后段,228、预折线,229、前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如图1-7所示,包括括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第一拉条21的上边和下边相对设置第一滑槽211,第二拉条22包括本体221和凸起设置在本体221上的若干个引导片222,引导片222和本体221之间形成第二滑槽223,引导片222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211内,第一滑槽211的侧壁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223内。可见,引导片222相当于第一滑槽211的支撑点,而第二滑槽223为第一拉条21的侧壁的支撑点,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的抽拉结构。另外,大大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使某些位置由于精度问题造成过盈配合,那么,由于较小的接触面积,使得相互之间的滑动摩擦减小,并不会使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的抽拉困难。进而降低了对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生产时的精度要求。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引导片222上设置加强筋224。这样能够增加引导片222的强度。其中,加强筋224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制成,通过该种结构,能够节约材料成本。优选的,加强筋224为十字结构,实现对引导片222的竖向和横向强度的增加。特别的,加强筋224位于引导片222与第一拉条21相对的一侧向内凹陷,另一侧凸出。保证在增加引导片222的同时不影响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之间的相互滑动。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拉条22包括前段229、中段226和后段227,前段224至少设置两个引导片222,中段226和后端227分别至少设置一个引导片222。通过前段229两个引导片222对第一拉条21进行支撑和引导,保证其在最大展开位置时的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之间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拉条22的前段229、中段226和后段227之间设置预折线228。第一拉条21上也设置预折线228;当天花板上两点安装位置相距较小时,而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前段伸出较多,可能会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因此,可以通过将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的前段,使得第一拉条21的端部不突出于第二拉条22,第二拉条22的端部并不突出于第一拉条2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一拉条21的端部设置锁舌212,第二拉条22的端部设置设置与锁舌212配合的锁块225。通过锁舌212和锁块225相互配合,使得锁舌212和锁块225接触后,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无法继续展开。防止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展开时,由于工人的疏忽,使得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分离,造成壳体的意外跌落,存在安全隐患。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锁块225设置在第二拉条22一端端部相邻两个引导片222之间。这样,当锁舌212与锁块225接触后,具有两个引导片222支撑第一拉条21。进而保证第一拉条21和第二拉条22在极限位置时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本体221与引导片222为一体结构。这样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能够一步成型,减少生产步骤;同时,通过冲压,也可以直接将加强筋224冲压形成。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1-10所示,壳体可以滑动设置在支撑梁上,根据安装点的实际距离,展开或者缩小支撑梁,以适应于不同安装要求。支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天花板上。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括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所述第一拉条的上边和下边相对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拉条包括本体和凸起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个引导片,所述引导片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滑槽,所述引导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括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所述第一拉条的上边和下边相对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拉条包括本体和凸起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个引导片,所述引导片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滑槽,所述引导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片上设置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通过冲压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引导片与所述第一拉条相对的一侧向内凹陷,另一侧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筒灯的可调节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呈十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伟国孙利飞朱宏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荣文库柏照明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