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式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63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9
一种感应式锁具,用以解决现有的解锁切换装置使用便利性不佳的问题,其包括:一个控制模块,具有一个壳体及一个连动件,该壳体内具有一个槽道,该连动件可活动地位于该壳体内;一个解锁模块,位于该壳体内,该解锁模块的一个滑移件具有相结合的一个第一滑块及一个第二滑块,该第一滑块及该第二滑块之间具有一个间隙,该第一滑块受一个动力元件顶推,一个复位元件顶接该第一滑块与该壳体的一个内壁面之间,该第二滑块具有通过该槽道的一个卡掣部;一个切换模块,该切换模块的一个芯轴穿入该壳体内并连接该连动件,该芯轴具有多个沟槽,该卡掣部卡掣于该芯轴的其中一个沟槽;及一个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该动力元件。

Inductive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式锁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感应方式解锁,再通过机械方式执行相关功能的感应式锁具。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其为一种现有的解锁切换装置9,该现有的解锁切换装置9具有一个壳体91及穿入该壳体91内的一个切换杆件92,一个解锁块93位于该壳体91内,该解锁块93具有相对的一个支撑端931及一个卡掣端932,通过一个马达94的一个块体941可以顶推该解锁块93的支撑端931,进而使该解锁块93可以朝远离该槽道911位移,使该卡掣端932退出该沟槽921。另外,一个弹性元件95可以顶推该解锁块93,进而使该解锁块93可以位移,使该卡掣端932可以通过该壳体91的一个槽道911后,再卡掣于该切换杆件92的其中一个沟槽921,借此达到锁定功能,此时,一个油箱或一个座垫的锁掣结构将无法开启,以提升防盗安全。然而,上述现有的解锁切换装置9,由于该解锁块93为一体成型,该支撑端931受该块体941或该弹性元件95顶推的力量会传递至该卡掣端932,使顶推的力量会从侧向分散,使该卡掣端932与该槽道911内壁之间因难以均匀受力而产生摩擦,因此,造成该卡掣端932不易进入或退出该沟槽921,进而导致使用便利性不佳。有鉴于此,现有的解锁切换装置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式锁具,可以避免力量从侧向分散以减少摩擦力,以提升使用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式锁具,可以提升防盗安全及简化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式锁具,可以具有结构简易而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式锁具,包括:一个控制模块,具有一个壳体及一个连动件,该壳体内具有一个槽道,该连动件可活动地位于该壳体内;一个解锁模块,位于该壳体内,该解锁模块的一个滑移件具有相结合的一个第一滑块及一个第二滑块,该第一滑块及该第二滑块之间具有一个间隙,该第一滑块受一个动力元件顶推,一个复位元件顶接该第一滑块与该壳体的一个内壁面之间,该第二滑块具有通过该槽道的一个卡掣部;一个切换模块,该切换模块的一个芯轴穿入该壳体内并连接该连动件,该芯轴具有多个沟槽,该卡掣部卡掣于该芯轴的其中一个沟槽;及一个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该动力元件。据此,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式锁具,利用该第一滑块及该第二滑块为两个构件相结合,且该第一滑块及该第二滑块的结合处具有该间隙,该动力元件或该复位元件顶推该第一滑块时,该间隙可以具有调整、缓冲的力量,避免该动力元件或该复位元件的顶推力量侧向传递至该第二滑块,使该卡掣部与该槽道内壁之间可以均匀受力,可以减少该卡掣部与该槽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借此,可以使该第二滑块的卡掣部可以顺利进入或退出该沟槽,具有提升使用便利性的效果。其中,该第一滑块具有一个固定板,使该第一滑块形成一个槽部,该第二滑块具有嵌合于该槽部的一个限位部。如此,具有结构简易而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的效果。其中,该槽部的槽宽大于该限位部的宽度。如此,具有确保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的结合处可以形成该间隙的效果。其中,该动力元件具有一个带动块,该第一滑块的一个抵接面顶接该带动块。如此,具有结构简易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其中,该第一滑块位移及带动该第二滑块作纵长向移动,使该第二滑块的卡掣部卡掣于该芯轴的任意一个沟槽。如此,具有使该第二滑块的该卡掣部可以易于卡掣该沟槽的效果。其中,该壳体内具有一个隔板,该隔板用以将该壳体内的局部空间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及一个第二容置空间,该动力元件卡设于该隔板的一个结合部,该动力元件的带动块凸伸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滑移件可移动地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如此,具有结构简易而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的效果。其中,该动力元件形成停止时,该复位元件顶推该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带动该第二滑块朝远离该芯轴的方向作纵长向移动。如此,具有确保该第二滑块的卡掣部可以顺利退出该沟槽的效果。其中,该芯轴连接一个旋钮,该旋钮位于该壳体外部。如此,具有容易旋转及推拉该芯轴的效果。其中,该感应模块为无线射频辨识装置。如此,具有提升防盗安全及简化操作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感应式切换装置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滑移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卡掣部卡掣于沟槽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如图4的A局部放大图。图6为如图4的卡掣部未卡掣于沟槽的情形图。附图标记说明(本专利技术)1控制模块1a壳体1b连动件11中心孔12栓孔13环座131孔14栓杆15隔板151结合部16槽道17内壁面2解锁模块2a动力元件2b滑移件2c复位元件21带动块22第一滑块221抵接面222固定板223槽部23第二滑块231限位部232卡掣部3切换模块3a芯轴3b旋钮31沟槽4感应模块G间隙B1槽宽B2宽度S1第一容置空间S2第二容置空间(现有技术)9解锁切换装置91壳体911槽道92切换杆件921沟槽93解锁块931支撑端932卡掣端94马达941块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列举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为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含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为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感应式锁具的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个控制模块1、一个解锁模块2、一个切换模块3及一个感应模块4,该解锁模块2及该切换模块3分别连接该控制模块1,该感应模块4电性连接该解锁模块2。该控制模块1可以具有一个壳体1a及一个连动件1b,该连动件1b位于该壳体1a内。详言之,该壳体1a可以具有一个中心孔11及一个栓孔12,该中心孔11及该栓孔12位于该壳体1a的不同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该中心孔11较佳位于该壳体1a上表面,该栓孔12位于该壳体1a的侧表面;此外,该连动件1b可以具有一个环座13及一个栓杆14,该环座13位于该连动件1b上表面并对位该中心孔11,该环座13可以相对该壳体1a转动,该栓杆14则可以由该壳体1a的栓孔12穿出。特别说明的是,该壳体1a及该连动件1b的结合方式,以该连动件1b的环座13可以相对该壳体1a转动为原则,该壳体1a及该连动件1b的形态与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式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控制模块,具有一个壳体及一个连动件,该壳体内具有一个槽道,该连动件可活动地位于该壳体内;/n一个解锁模块,位于该壳体内,该解锁模块的一个滑移件具有相结合的一个第一滑块及一个第二滑块,该第一滑块及该第二滑块之间具有一个间隙,该第一滑块受一个动力元件顶推,一个复位元件顶接该第一滑块与该壳体的一个内壁面之间,该第二滑块具有通过该槽道的一个卡掣部;/n一个切换模块,该切换模块的一个芯轴穿入该壳体内并连接该连动件,该芯轴具有多个沟槽,该卡掣部卡掣于该芯轴的其中一个沟槽;及/n一个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该动力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式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控制模块,具有一个壳体及一个连动件,该壳体内具有一个槽道,该连动件可活动地位于该壳体内;
一个解锁模块,位于该壳体内,该解锁模块的一个滑移件具有相结合的一个第一滑块及一个第二滑块,该第一滑块及该第二滑块之间具有一个间隙,该第一滑块受一个动力元件顶推,一个复位元件顶接该第一滑块与该壳体的一个内壁面之间,该第二滑块具有通过该槽道的一个卡掣部;
一个切换模块,该切换模块的一个芯轴穿入该壳体内并连接该连动件,该芯轴具有多个沟槽,该卡掣部卡掣于该芯轴的其中一个沟槽;及
一个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该动力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块具有一个固定板,使该第一滑块形成一个槽部,该第二滑块具有嵌合于该槽部的一个限位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锁具,其特征在于,该槽部的槽宽大于该限位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锁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至斌潘申安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建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