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4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属于屋面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屋顶女儿墙、屋顶楼板、屋顶固定肋、梯型砌块A、梯型砌块B、固定槽、隔板槽、隔板、透水砖、集水槽、通水孔、排水管、自攻螺钉、养护层、植被层;所述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绿色排水屋面属于屋面施工工程中的一种,通过混凝土砌块作为底部支撑结构,在其上依次布置透水砖、养护层和植被层,布置在屋面顶部的植被层,能够有效地绿化周围环境;植被层可吸收雨水的同时还能够收集雨水用过透水砖和下方集水结构将雨水进行收集,在通过排水口将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水屋面,结构布局合理且布置方便,排水措施便捷,适应海绵城市领域的快速发展。

A green drainage roof for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
本专利技术属于屋面施工
,特别是涉及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
技术介绍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形式日益复杂,各种复杂结构形式屋面层出不穷,这大大增加了屋面排水工程施工的难。但是屋面排水工程师填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其本身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所以加强屋面排水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屋面防水层破损,雨水将直接穿过屋面防水层,甚至流入到屋面基层,这将大大增大屋面渗漏质量风险,并且修补施工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主要为了开发一种构造简单,排水性好的屋面排水方式,能够提高屋面排水效果,防屋面渗漏,保护下方基层,而且屋顶种植植被层,还可进行周围环境的绿化,适应屋面
的发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包括屋顶女儿墙、屋顶楼板、屋顶固定肋、梯型砌块A、梯型砌块B、固定槽、隔板槽、隔板、透水砖、集水槽、通水孔、排水管、自攻螺钉、养护层、植被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排水屋面上布置有绿化植被层,能够有效地绿化环境和收集雨水;所述的屋顶女儿墙、屋顶楼板为一体预制屋面,其上布置支撑结构和绿化层;所述的屋顶女儿墙在两侧排水方向布置有三个通水孔,以便于进行排水;所述的屋顶楼板上布置有均匀的4个顶固定肋,以便于对接上方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支撑结构为两块梯型砌块A、两块梯型砌块B构成;所述的梯型砌块A为半梯型结构,布置在两侧靠近屋顶女儿墙位置,所述的梯型砌块A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上的屋顶固定肋;在两侧所述的梯型砌块A之间布置两块梯型砌块B;所述的梯型砌块B为梯型结构,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上的屋顶固定肋,上表面居中布置有隔板槽;再所述的梯型砌块B上表面隔板槽内部,布置隔板,所述的隔板高度大于隔板槽,布置后形成一段凸起以便于布置透水砖;所述的集水槽为凹型结构,布置在梯型砌块A、梯型砌块B之间,两侧使用自攻螺钉固定在左右的梯型砌块A、梯型砌块B上;所述的两侧的透水砖搭在相邻的梯型砌块A和梯型砌块B上方,两边分别紧靠屋顶女儿墙和隔板;中部的透水砖布置在中间两个梯型砌块B上方,两边紧靠两个隔板;所述的透水砖与隔板凸起的高度相同,布置后形成一平整屋面,在其上依次布置有养护层、植被层;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槽与屋顶女儿墙通水孔位置相对应,外部布置有排水管,以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板不仅能够固定左右透水砖的位置,还能和透水砖一起对上部绿化结构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的养护层能保证一部分的水分和上方植被所需的物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排水构造简单,集水槽与排水管的组合能够提高屋面排水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屋面漏水现象,屋顶的绿色植被层能够进行周围环境的绿化,且内部结构安装方便,排水效果明显,适应屋面
的创新性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绿色屋面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绿色屋面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绿色屋面俯视图。图4为梯型砌块A、梯型砌块B位置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绿色屋面正视图。图6为屋顶女儿墙与梯型砌块A结构拼接详图。图7为梯型砌块A与梯型砌块B结构拼接详图。图8为集水槽处结构连接详图。图9为梯型砌块A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0为梯型砌块B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1为集水槽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屋顶女儿墙、2为屋顶楼板、2-1为屋顶固定肋、3为梯型砌块A、4为梯型砌块B、5为固定槽、6为隔板槽、7为隔板、8为透水砖、9为集水槽、10为通水孔、11为排水管、12为自攻螺钉、13为养护层、14为植被层;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具体实施例:如图1—11所示,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包括屋顶女儿墙1、屋顶楼板2、屋顶固定肋2-1、梯型砌块A3、梯型砌块B4、固定槽5、隔板槽6、隔板7、透水砖8、集水槽9、通水孔10、排水管11、自攻螺钉12、养护层13、植被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排水屋面上布置有绿化植被层,能够有效地绿化环境和收集雨水;所述的屋顶女儿墙1、屋顶楼板2为一体预制屋面,其上布置支撑结构和绿化层;所述的屋顶女儿墙1在两侧排水方向布置有三个通水孔10,以便于进行排水;所述的屋顶楼板2上布置有均匀的4个顶固定肋2-1,以便于对接上方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支撑结构为两块梯型砌块A3、两块梯型砌块B4构成;所述的梯型砌块A3为半梯型结构,布置在两侧靠近屋顶女儿墙1位置,所述的梯型砌块A3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5,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2上的屋顶固定肋2-1;在两侧所述的梯型砌块A3之间布置两块梯型砌块B4;所述的梯型砌块B4为梯型结构,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5,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2上的屋顶固定肋2-1,上表面居中布置有隔板槽6;再所述的梯型砌块B4上表面隔板槽6内部,布置隔板7,所述的隔板7高度大于隔板槽6,布置后形成一段凸起以便于布置透水砖8;所述的集水槽9为凹型结构,布置在梯型砌块A3、梯型砌块B4之间,两侧使用自攻螺钉12固定在左右的梯型砌块A3、梯型砌块B4上;所述的两侧的透水砖8搭在相邻的梯型砌块A3和梯型砌块B4上方,两边分别紧靠屋顶女儿墙1和隔板7;中部的透水砖8布置在中间两个梯型砌块B4上方,两边紧靠两个隔板7;所述的透水砖8与隔板7凸起的高度相同,布置后形成一平整屋面,在其上依次布置有养护层13、植被层14。所述的集水槽与屋顶女儿墙通水孔位置相对应,外部布置有排水管,以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所述的隔板不仅能够固定左右透水砖的位置,还能和透水砖一起对上部绿化结构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的养护层能保证一部分的水分和上方植被所需的物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包括屋顶女儿墙(1)、屋顶楼板(2)、屋顶固定肋(2-1)、梯型砌块A(3)、梯型砌块B(4)、固定槽(5)、隔板槽(6)、隔板(7)、透水砖(8)、集水槽(9)、通水孔(10)、排水管(11)、自攻螺钉(12)、养护层(13)、植被层(14);/n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排水屋面上布置有绿化植被层,能够有效地绿化环境和收集雨水;所述的屋顶女儿墙(1)、屋顶楼板(2)为一体预制屋面,其上布置支撑结构和绿化层;所述的屋顶女儿墙(1)在两侧排水方向布置有三个通水孔(10),以便于进行排水;所述的屋顶楼板(2)上布置有均匀的4个屋顶固定肋(2-1),以便于对接上方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支撑结构为两块梯型砌块A(3)、两块梯型砌块B(4)构成;所述的梯型砌块A(3)为半梯型结构,布置在两侧靠近屋顶女儿墙(1)位置,所述的梯型砌块A(3)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5),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2)上的屋顶固定肋(2-1);在两侧所述的梯型砌块A(3)之间布置两块梯型砌块B(4);所述的梯型砌块B(4)为梯型结构,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5),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2)上的屋顶固定肋(2-1),上表面居中布置有隔板槽(6);再所述的梯型砌块B(4)上表面隔板槽(6)内部,布置隔板(7),所述的隔板(7)高度大于隔板槽(6),布置后形成一段凸起以便于布置透水砖(8);所述的集水槽(9)为凹型结构,布置在梯型砌块A(3)、梯型砌块B(4)之间,两侧使用自攻螺钉(12)固定在左右的梯型砌块A(3)、梯型砌块B(4)上;所述的两侧的透水砖(8)搭在相邻的梯型砌块A(3)和梯型砌块B(4)上方,两边分别紧靠屋顶女儿墙(1)和隔板(7);中部的透水砖(8)布置在中间两个梯型砌块B(4)上方,两边紧靠两个隔板(7);所述的透水砖(8)与隔板(7)凸起的高度相同,布置后形成一平整屋面,在其上依次布置有养护层(13)、植被层(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绿色排水屋面,包括屋顶女儿墙(1)、屋顶楼板(2)、屋顶固定肋(2-1)、梯型砌块A(3)、梯型砌块B(4)、固定槽(5)、隔板槽(6)、隔板(7)、透水砖(8)、集水槽(9)、通水孔(10)、排水管(11)、自攻螺钉(12)、养护层(13)、植被层(14);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发明排水屋面上布置有绿化植被层,能够有效地绿化环境和收集雨水;所述的屋顶女儿墙(1)、屋顶楼板(2)为一体预制屋面,其上布置支撑结构和绿化层;所述的屋顶女儿墙(1)在两侧排水方向布置有三个通水孔(10),以便于进行排水;所述的屋顶楼板(2)上布置有均匀的4个屋顶固定肋(2-1),以便于对接上方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支撑结构为两块梯型砌块A(3)、两块梯型砌块B(4)构成;所述的梯型砌块A(3)为半梯型结构,布置在两侧靠近屋顶女儿墙(1)位置,所述的梯型砌块A(3)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5),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2)上的屋顶固定肋(2-1);在两侧所述的梯型砌块A(3)之间布置两块梯型砌块B(4);所述的梯型砌块B(4)为梯型结构,底部居中布置有固定槽(5),以便于对接下方屋顶楼板(2)上的屋顶固定肋(2-1),上表面居中布置有隔板槽(6);再所述的梯型砌块B(4)上表面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胡博夫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