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包括:储存罐,储存罐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连通且储存罐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连通,每条重油管线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稀释剂加注系统,稀释剂首先流入储存罐内,并经储存罐流入重油管线,从而对原油进行稀释。当流入重油管线中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时,多余的稀释剂能够通过储存罐储存。当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时,储存罐中的稀释剂能够暂时满足稀释剂的用量,可实现稀释剂进出平衡。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而便于提高原油产品的品质。
A diluent fil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本技术涉及原油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重质原油产生国,对产品原油的密度有着严格要求,对原油产品的处理指标较高,原油的稀释是原油产品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许多油田原油稀释的工艺流程没有专门的稀释剂加注设备或系统,导致原油产品的质量普遍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包括:储存罐,储存罐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连通且储存罐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连通,每条重油管线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本方案中,稀释剂首先流入储存罐内,并经储存罐流入重油管线,从而对原油进行稀释。当流入重油管线中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时,多余的稀释剂能够通过储存罐储存,在稀释剂输送管路的流量减小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当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时,储存罐中的稀释剂能够暂时满足稀释剂的用量,在稀释剂输送管路的流量增大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从而能使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调节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而便于提高原油产品的品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缓冲罐,缓冲罐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的出油口连通,缓冲罐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与储存罐的进油口连通。本方案中,在储存罐内的液位过高时,第二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增大,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的出液口的流量增大,进液口流量减小,使储存罐的液位降低至正常范围;同理,当储存罐的液位过低时,第二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或控制第二流量控制阀关闭,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的出液口的流量减小,进液口流量增大,使储存罐的液位升高至正常范围,使稀释剂加注系统的适应性更好,可靠性较高。还需指出的是,当储存罐的液位高度较高时,还可关闭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从而终端缓冲罐向储存罐的回流,进而减少储存罐的进液量,便于储存罐的液位降低至正常区间。当储存罐的液位高度较低时,可使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保持开启状态,使缓冲罐内的稀释剂能持续回流至储存罐内,便于储存罐液位升高至正常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的一端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的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缓冲罐的进液口以及所有重油管线连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液位调节阀,第一液位调节阀将第一流体输送装置的出液口与储存罐的进液口连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液位调节阀,第二液位调节阀串联在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与储存罐的进液口之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储存罐,2重油管线,3稀释剂输送管路,4缓冲罐,5第一流量控制阀,6第一液位调节阀,7第二流量控制阀,8第一流量计,9第二流量计,10第二液位调节阀,11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2第三流量计,13第一流体输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包括:储存罐1,储存罐1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3连通且储存罐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2连通,每条重油管线2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8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5。本方案中,稀释剂首先流入储存罐1内,并经储存罐1流入重油管线2,从而对原油进行稀释。当流入重油管线2中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时,多余的稀释剂能够通过储存罐1储存,在稀释剂输送管路3的流量减小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当流入重油管线2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时,储存罐1中的稀释剂能够暂时满足稀释剂的用量,在稀释剂输送管路3的流量增大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从而能使流入重油管线2的稀释剂的流量调节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而便于提高原油产品的品质。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缓冲罐4,缓冲罐4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流量计9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7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油口连通,缓冲罐4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与储存罐1的进油口连通。本方案中,在储存罐1内的液位过高时,第二流量控制阀7的开度增大,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1的出液口的流量增大,进液口流量减小,使储存罐1的液位降低至正常范围;同理,当储存罐1的液位过低时,第二流量控制阀7的开度减小或控制第二流量控制阀7关闭,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1的出液口的流量减小,进液口流量增大,使储存罐1的液位升高至正常范围,使稀释剂加注系统的适应性更好,可靠性较高。还需指出的是,当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高时,还可关闭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从而终端缓冲罐4向储存罐1的回流,进而减少储存罐1的进液量,便于储存罐1的液位降低至正常区间。当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低时,可使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保持开启状态,使缓冲罐4内的稀释剂能持续回流至储存罐1内,便于储存罐1液位升高至正常区间。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流量计13,第三流量计13的一端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缓冲罐4的进液口以及所有重油管线2连通。本方案中,第三流量计13测量流入所有重油管线2以及缓冲罐4的稀释剂的流量,通过设置第三流量计13便于计算流入缓冲罐4的稀释剂的流量,进而能够对应调整第二流量控制阀7的开度。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液位调节阀6,第一液位调节阀6将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液口与储存罐1的进液口连通。本方案中,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低时,第一液位调节阀6的开度减小,进而减少从储存罐1内流出的稀释剂的流量,便于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升高至正常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当重油管线2稀释剂的需求量不变时,此时流入缓冲罐4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当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高时,第一液位调节阀6的开度增大,进而增大从储存罐1内流出的稀释剂的流量,便于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存罐(1),所述储存罐(1)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3)连通且所述储存罐(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2)连通,每条所述重油管线(2)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8)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存罐(1),所述储存罐(1)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3)连通且所述储存罐(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2)连通,每条所述重油管线(2)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8)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罐(4),所述缓冲罐(4)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流量计(9)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7)与所述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缓冲罐(4)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与所述储存罐(1)的进油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昱江,时光宇,宋江涛,刘卓涛,焦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